李偉
摘 要:二十一世紀是追求"個性"的時代,尤其現代家庭以獨生子女居多,給個性本身形成了許多復雜的因素,所以我們體育教師不能單單地從字面上去理解"個性"的與眾不同,而是從教學和學生人格發展的角度去分析,尋找其共性特點。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對于體育教育教學進行了全面、細致的改革,我們廣大體育教師應借此之機,切實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培養學生的個性,使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思想。
關鍵詞:體育教學;激發興趣;轉變觀念;建立平等
中圖分類號:G633.9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3-042-01
陽光下、草地上,天真無邪的孩子在盡情地嬉戲;操場上,
足球小子在狂蹦中自由揮灑著年少的激情,這是我們多么向往的情景。近幾十年來,學校體育在各部門的重視之下,場地器材、體育教師、體育經費等得到完善和提高,但是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喜歡上體育課的人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明顯減少。以本學校為例,被調查的高年級學生喜歡上體育課的只有65%,學生能夠全身心參與的不到50%,特別是部分女同學已出現逃課現象,而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和心理的因素,相對來說要高出許多.不少學生在課堂上無精打采,課外活動中卻生龍活虎。也可以說,學校體育造就了不少既無參加體育活動意識,又無參加體育活動能力的"體育合格畢業生"。難道體育課真的沒有吸引力了嗎?反思其原因,我認為傳統的體育教育教學方法、模式制約了學生個性的發展才造成了學生對體育課的厭倦情緒,我們為何不嘗試讓學生個性自由揮灑體育課堂呢?
體育課作為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本體感受為主
要形式,以增進身體健康為主要目的必修課程.它關注的不僅是通過體育教學增強學生的體質,而且還要通過體育教學改善學生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可是,我們的學校和教師往往只注重學生對運動技能的掌握,以運動員的要求進行競技項目的訓練,忽視了學生個性發展,抹殺了學生的創造能力,不利于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課堂是我們實踐的舞臺,怎樣去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我們
應該多方面地進行思考和探索。
一、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形成愉悅的課堂氛圍
體育興趣是人們為求積極和優先從事活動的心理傾向,它
是參與體育活動的需要相互聯系的意向活動,是個性的最直接的體現。大教育家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來自哪里?興趣來自生活體驗.每個學生都有獨立的個性,其表現方式也是呈現多樣化。特別是在體育課中,學生在實踐中容易把生活體驗帶到學習中來,而個性因素往往制約了表現方式。如好動的孩子他對任何體育活動都非常感興趣,但其組織紀律性的意識不強;內向的孩子參與集體活動的意識較弱;憑趣的孩子只憑個人興趣有選擇地進行活動.在我任教的六年級就有一個特別頑皮好動的孩子,上課在教室里坐不住,上體育課無集體意識,許多老師對他束手無策.通過幾次接觸,我發現他自尊心特別強,不服輸,在同學面前愛表現.所以我積極鼓動其參與課堂的管理,讓他負責體育器材配置和回收,轉化其活動興趣,培養為同學服務的意識.在說服教育的同時,說明器材管理這個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老師的重視程度,要勝任這份工作應該在課堂上做其他同學的表率,建立威信.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后,這位同學的組織紀律性和活動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并且把器材管理工作做得有條不紊.綜合上述因素,我建議教師要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與學生建立一種合作與互動的關系,真誠、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盡量滿足絕大多數學生的需求和愛好,使體育課堂成為學生興趣充分展示的舞臺.
其次,要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針對教學內容
設置相應的情境。情境教學也是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和正確人生觀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對于低段學生,好奇心求知欲比較強,讓學生放開心扉,融入到老師設置的情境中,激勵學生主動的參加體育活動,并且在實踐中體驗到體育學習帶來的無窮快樂。
二、轉變觀念,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
對于誰是主體的問題,教師是具有權威性的,教學的中心
是教師,雖然這個觀點已不占主流,但是我們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卻往往忽視了這個問題。學生是認識活動的主體,一切教育教學的影響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活動才能為其接受。教師是主導者,組織者,他對整個課堂起調控作用,只有通過教師才能達到信息的交流和溝通 。我們關注學生個性發展,提倡個性發展,更要理解個性發展,個性發展并非教師依照每個學生的意愿進行針對其個人的教學,學生喜歡什么學什么,而是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尊重其主體感受,發揮其主體作用。因此教師要轉變觀念,課堂上必須把學生擺在主體位置上,針對差異啟發引導,獨立探討,獲取知識,從中真正體驗到 親自參與掌握 知識的情感,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把體育學習看成一種既緊張又愉快的活動,從而自覺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三、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注重學生創新能力
體育教學是以實踐課為主體的一門課程,在教學過程中,
師生一起練習、游戲、比賽,共同吃苦受累,共同分享勝利的快樂。我認為學生的感受是最真實的感受,學生的評價是最貼切的評價。我們體育教師應從學生的角度去審視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因為教師自身素質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必要條件。教師和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兩者之間存在著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教育關系。體育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學生觀,與學生民主、平等地進行合作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居高臨下地進行"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這樣孩子只是在被迫接受,沒有獨立的見解和個性化的發饋。只有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教師才能使贏得學生充分的信任和尊敬,從而提升其人格魅力,加快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最佳的教育情境。也只有這樣的體育教師,才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自主創新,進一步促進個性的發展。
總之,作為一名體育教師,應該正確認識學生客觀存在的
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把我們的教學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擁有完善的個性和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