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
摘 要:中職院校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特殊性,決定了音樂教學不僅是一門藝術課程,更是增強學生藝術素養,塑造優良品質,豐富學生精神世界的重要平臺,而當前中等職業院校受到教學條件和教師認知誤區的影響,從課程設置上與學生的興趣度結合,教學方法上面存在一些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是應當明確中職學校的音樂教學目標是什么,音樂學習的意義和價值在哪里,通過討論上述問題,以音樂欣賞課程為例,探討如何利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課堂效率。
關鍵詞:中職;音樂欣賞;興趣;教學方法;目標
中職院校的人才培養重點是在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同時,重點突出學生的技能性培養,而在一般的學校認識當中,音樂欣賞課與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關聯度不大,因此有些學校沒有開設音樂課程,或者開設了音樂課程但是沒有納入學校的考核范圍之
內,導致學生對音樂學習的不重視,學習效率較低。而實質上針對中職院校學生開展音樂課程,尤其是音樂欣賞教學,不僅讓學生能夠開闊視野,提升素養,同時還能夠健全人格,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對于學生的在校學習和未來發展都有著長效影響,促進學生積極努力地生活和奮發向上地學習。
一、當前中職院校音樂欣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傳統觀念影響下,音樂課程不受重視
當前激烈的社會競爭和工作、生活壓力不僅影響著工作一
族,同時也傳導至學校,因此,家長、學校都一致性地將重點放在了學生的學習成績上面,希望學生能夠在成績競爭當中獲得優勢,
而對于學生學習和喜歡音樂大都持反對態度,尤其是中職學校的學生,家長和學校認為學生未來必然會走技術道路,音樂學習對個人的發展不會產生積極影響,過分沉迷音樂反而會導致忽視學習,影響成績。
2.音樂教學的設備設施不足
與一般的高等職業院校以及其他學校相比,中等職業院校從生源質量到師資隊伍,再到教學條件等方面都無法相比,而音樂欣賞課程主要通過教師進行多媒體播放結合講解,或者器樂演奏及講解,讓學生深入音樂內部,理解音樂創作的情緒情感等等,而當前由于中等職業院校對于音樂課程的不重視,音樂教學條件配備不足,沒有專門的音樂教室,甚至有的教師在音樂欣賞課上,只是通過口頭講解以及簡單的錄音播放等手段,學生無法很好地調動自己的多種感官達到欣賞音樂美和從中獲得情感及智慧啟迪的目的。
3.課程設置缺乏科學性和針對性
根據市場及學校用音樂教材調查分析,目前還沒有比較適合中職學生的音樂教材,教師大都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進行課程內容設置,教學內容陳舊,不符合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無法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中職學校音樂欣賞課程教學策略
1.根據中職學生的特點進行多元化的教材選擇
中職學生的音樂教學存在較強的針對性和靈活性,首先學生對于音樂的了解基本上停留在流行音樂的聽唱階段,而這些也是他們的興趣點,而他們缺乏對音樂欣賞的知識,因此無法很好地提升自己的音樂鑒賞力。因此在教材曲目選擇過程中,打破了傳統的教材限制,采取自己選擇曲目與學生的參與選擇相結合,本學期在帶領學生進行音樂欣賞課的過程中,我選擇了周杰倫的《東風破》、邁克爾·杰克遜的《地球之歌》以及幾首典型的中外古典樂曲《高山流水》《月光》等等,從音樂內容和形式上比較豐富,不僅能夠滿足學生對流行音樂的欣賞愿望,而且能夠讓學生體驗到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多種情感主題的結合,歌曲都相對熟悉,更容易發揮欣賞課的教學效果。
2.引導學生深入體驗音樂內容情感
如,在組織欣賞約翰·施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的過程中,初聽這首歌曲有的學生能夠聽到其中的甜美悠揚,有的則感受到其中的昂揚激越。但是缺乏對整個音樂整體性的把握。而我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讓學生反復地聆聽和感受音樂,然后在此基礎上為學生講解《藍色多瑙河》的創作來源和背景,整個樂曲分成了序奏、五個圓舞曲和尾聲三部分,表達了維也納人對故鄉的愛與深厚的情誼,樂曲的每個部分都代表著多瑙河的不同狀態。通過分布講解和欣賞,學生對于音樂當中的多瑙河的不同動態和融合進去的情感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而且也逐漸熟悉了這種音樂學習方式,喜歡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分析和體會情感,提升自己的音樂品位。
3.營造良好的音樂鑒賞氛圍
通過多元化的場景塑造,在欣賞和互動參與過程中,讓學生加深對音樂的印象,例如,在鑒賞課上多運用多媒體進行音頻和視頻內容的播放,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敏感性,另外調動學生的音樂熱情,例如,在欣賞《春江花月夜》這首歌曲的過程中,我播放了一段春天江水奔流的動畫視頻,然后讓學生自己挑選幾首與這首歌曲的背景貼合的古典詩歌,采用詩歌和音樂情境相配合的方式,在詩歌朗誦的過程中感受音樂,在音樂當中激發詩性情懷。在多元化的互動環境中,學生更好地融入音樂鑒賞的氛圍當中。
4.比較教學法,提升學生的音樂辨賞能力
中職院校的學生音樂學習進入一個新的高度,因此,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不僅僅停留在初步的認識和了解,需要引入專業的速度、力度、節奏和曲調等專業要素對不同的音樂進行分析,從而提升學生專業化的音樂欣賞水平,而比較欣賞是提升辨賞能力的重要方式,例如,在學習貝多芬《C大調第一交響曲》讓學生在聽完作品之后根據自己的想法對曲子的不同部分進行分析比較,找出段落之間在節奏運用、音程等方面的不同之處。在比較當中學生逐步掌握了如何運用專業知識對一首音樂進行賞析。另外,在課上還通過針對不同形式的民歌進行比較,豐富學生的音樂接觸面,提升他們的音樂欣賞水平。
中等職業院校的學生通過音樂欣賞課程學習,不僅能夠在豐富的音樂作品當中獲得美的熏陶,提升自己的音樂鑒賞水平,同時還能夠在音樂故事當中獲得精神的鼓勵和影響,因此,教師應當重視音樂課程教育,改變傳統思想,豐富教學素材,通過個性化的教學方式,與學生在音樂的欣賞中獲得美與和諧的體驗。
參考文獻:
[1]曹理,繆裴言.中學音樂教學論新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趙宋光.音樂教育心理學概論[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