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群
摘 要:教師通過各種方式創設教學情境,可促進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更好地實踐新課改。結合實踐,分析了幾種創設教學情境的措施。
關鍵詞:高中物理;情境教學;生活實踐
高中物理的學科特點和階段特點決定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積極為學生創設物理學習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他們更加直觀、深刻、全面地理解相關知識點,從而讓高中物理教學更加有效率。在此,筆者將常用的一些情境創設策略總結如下,以期對同仁的教學活動有所裨益。
一、利用生活實踐創設教學情境
物理中的很多知識來自于生活實踐,或者說在生活中都能找到與其相關聯的東西,因此要重視生活實踐和教材相結合,通過小實驗等方式讓生活中的物理知識和教學結合起來,讓小實驗成為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重要載體和平臺,提高他們主動發現獲取的能力,讓他們興趣更加高漲、積極性進一步提高。
比如,在教授“摩擦力”這個知識點時,就可以設計一個小實驗:讓學生們分組開展夾球比賽,一組是用不銹鋼筷子去夾乒乓球,一組是用很粗糙的竹筷夾乒乓球,讓他們感受到摩擦力的魔力。通過這個實驗,學生就能實際感受到摩擦力的實際應用和無所不在的特性,就能促進他們深入思考摩擦力和哪些因素有關,這樣對摩擦力的教學就能夠更加深入。
二、借助影像、動畫等進行情境創設
高中物理的知識點相比較初中階段抽象了很多,因此,一些物理知識和現象是不能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如a粒子的散射實驗、重核的鏈式反應、分子的熱運動等。隨著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教學技術的發展和普及,教師可以借助現代科學技術來演示這些現象,從而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物理現象和背后蘊含的知識,為課堂教學“拋錨”,使學生的學習探究過程順利進行,激發學生學習相關知識的熱情,活躍課堂氣氛。
比如,在講解“重核裂變現象”的時候,可以利用網絡上的相關視頻和多媒體顯示技術,通過圖像來展示裂變的過程和威力,突出其發生的原因和可怕的后果,讓學生在震撼之余能夠產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較大的感性認識,并提升他們的理性認識水平。再如,在講解“加速度”方面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搜集整理飛機、賽車運動的視頻,讓學生通過對比發現為什么加速度有如此大的魔力,和加速度有關的變量
又都有哪些等等,這樣就能夠讓學生在熱情、輕松、愉悅的情境中突破難點,開展加速度的探究教學。
三、通過游戲創設情境
物理課堂教學不應該是死氣沉沉的,而應該是嚴肅活潑的,所以教師要適當地組織一些游戲來創設教學情境,并讓學生在參與
中感受到課堂教學知識點,通過興趣滿足來達到教學效果。
比如,在學習“力的合成”方面內容時,可以組織學生做游戲來深入他們的認識:讓兩個學生一起提裝滿水的水桶,第一次每個人分別提,第二次兩個人一起提,第三次還是一起提,但是兩個人的手要在教師的指揮下不斷變換用力方向。然后讓學生描述在每次提水的過程中自己的感受,讓學生認識到分力、合力等概念,體會到分力與合力關系并不是分力的簡單代數相加就是合力,為探究力的合成分解所遵循的規律奠定感性基礎。
總的來說,通過情境創設,學生學習更具有積極性,符合他們的身心發展要求,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和教師的教學績效,因此,教師要努力創設更加符合教學需要的教學情境,以改變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現狀,改變師生的教學觀念,注重學習過程和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
參考文獻:
李國洪.情境教學讓高中政治課堂更有情趣[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08).
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