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雷
摘 要:心理學家認為:“學習的最佳動機,乃是對所學材料本身的興趣。”教育家則提出“教人未見其趣,必不樂學”。這都是說,濃厚的興趣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迪其智力潛能并使之處于最活躍狀態;濃厚的興趣可激起強大的學習動力,使學生自強不息,努力學習。
關鍵詞:小學數學;興趣;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3-307-01
普羅塔克曾說:“兒童不是一個需要填滿的罐子,而是一棵需要點燃的火種。”興趣乃點燃學生酷愛數學之情的火源,系燎原喜愛數學星星之火的助燃劑。因此,要想學生學好數學,教師就要研究學生的心理狀態,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面,筆者談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具體做法:
一、 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習興趣是支持、推動學生認識活動的巨大內驅力。心理學研究表明,恰當、適宜的環境能有效激發人們的熱烈情緒,提高活動的質量和效果。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實際創設問題情境,提供學生主動參與的條件,讓他們的學習置于一種真實、優美、和諧的場景中,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表面積時,我創設了“為母親買禮物”的情境:母親節到了,小明為媽媽買了一份禮物,他想用一個長方體的紙盒把禮物裝起來,做這個紙盒需要多少包裝紙呢?你能幫他算算嗎?問題提出后,同學們非常有興趣,躍躍欲試,學習主動性充分地調動起來了,在不知不覺中投入了積極的思維活動之中。
二、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產生于思維,而思維又需要一定的知識基礎。在教學中恰如其分地提出問題,讓學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問題高低適度,就會吸引學生,引發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好奇是兒童與生俱來的天性,好奇是思維的源泉、創新的動力。這種好奇就是求知行為在孩子心靈中點燃的思維的火花,是最可貴的創新性心理品質之一,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好奇程度呈遞減趨勢,而創造性人才的特點卻是永駐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審視整個世界,每一個成才的人,必須保持這顆好奇的童心,教師對教學中學生好奇的表現應給予肯定。比如:教師對學生“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應加以愛護和培養。教學實踐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師的主導,也需要學生的主體,只有師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學相長。
三、聯系生活,激發興趣
教學時,教師從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出發,創設一定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最佳學習狀態。如:學習“厘米和米的認識”,要求學生先估計一下講臺、課桌、黑板各有多長,再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實際測量,通過討論交流,發現用不同的測量工具得到的數不同,從而體會到統一測量工具的必要性。在建立1厘米和1米的表象之后,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與1米、1厘米長度有關的物體,如圖釘的長約1厘米;食指的寬大約是1厘米;講臺的長大約是1米;米尺的長是1米……再讓學生估一估、量一量身邊熟悉的事物,如門、電視柜、講桌、鉛筆、身高、步長有多長。一堂課結束,同學們在活潑、友好、團結的氣氛中學會了。通過對身邊事物的實際測量和估測,激發了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熱情。通過這一系列的訓練,不僅可以逐漸培養學生估算、估計的能力和測量能力,還可以使學生感受到身邊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身邊。又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在教室里布置了一家超市,里面擺了好多商品,琳瑯滿目,選一位小朋友扮演售貨員,其他小朋友先仔細觀察這些商品的價格,一方面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了人民幣,使課內的數學知識得以鞏固。另一方面也讓學生真正認識到數學就在我們生活中間。既看得見也摸得著,不再覺得數學是脫離實際的海市蜃樓。而且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開展課外活動,激發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尤其是小學數學,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新的教學大綱也指出:“人人學有用的數學,有用的數學應當為人人所學,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小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同時他們對周圍的事物又特別感興趣,充滿著好奇。如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可設計讓學生很快翻書找到指定頁碼的練習;應用題的練習,要盡量設計解決生活實際中遇到的一些具體問題,學校應緊緊抓住這份好奇心,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課外小組活動,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與創新精神。在課外活動小組中,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提供一些閱讀材料,內容可以包括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趣味數學、數學史和數學家的故事、擴展性知識等,用來拓展學生的學習領域,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需要注意的是,課外小組應由學生自愿參加,避免使之成為競賽的工具。開展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對學生學習興趣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次有意義的活動,往往會成就一位未來的科學家或工程師,會在幼小的心靈中點燃起志向的火花。教師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結合數學教學,組織好各類活動,通過活動幫助、指導小學生建立學習興趣。
結語:興趣是學習的先導”,“興趣是學習的母親”。有興趣地學習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有情、有趣、有味、有疑,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使所學知識掌握得迅速而牢固,使學生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學生不僅會學,而且學得生動活潑,學得積極主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實現小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優化,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王玉行.對2002年天津市中考數學試題的分析[J].中學數學雜志:初中.2004.23(2):33-34.
[2] 呂傳漢.再議初中生學習興趣的培養[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