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魯輝
摘 要:教育是科技和經濟的基礎,而社會科技和經濟的飛速發展,也同樣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素質教育成為主流的今天,乘著教學新課程改革的東風,學校的教育活動,無論是在教育理念、教學觀念還是教材內容上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浪淘沙,面對新時期的帶來的新機遇和新挑戰,教師應該充分地領會教育改革的思想和精神,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素質,為社會培育全面發展的棟梁之才。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改革;創新能力
在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授課機械化,單純地按照教材大綱的要求制訂教學計劃,致使教學枯燥,缺乏吸引力;權威化,“一言堂”,完全以教師為中心,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學生練習為輔,致使學習被動,沒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盲目化,每堂課只是按照原定計劃按部就班,將完成教材制定的教學任務為首要而忽略了教學的效果和效率,致使教學活動的高耗低效。面對這些教學問題和弊端,改革勢在必行。
一、改革觀念,轉變教學理念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指出:教育觀念決定著教育的成敗和教學的發展方向,制約著教育目的和教育手段的運用。教師因為擁有不同的教學觀念,就會指導他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而不同的教學方式自然也就導致了不同的教學效果。數學教育家R.R.斯普根的一句話就道出了教師觀念改革的意義以及重要性,他說:“如果你在學校中對數學的印象只是一堆不易理解的規則,將它們背下來并適當套用之后,就能得出所謂正確的答案,也許你會同意數學教育必須改革了……但是改革的結果不一定比以前更好,引入新的課程,并不能保證學生能更加理解數學,如果教師還是按照舊的、不合理的方法去教學,那一切等于零。”因此,要將改革落到實處,觀念的改革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我們的教學不應該是喊著“改革”的旗號,卻懷揣著傳統的教學思想,沿用著陳舊的教學方式,換湯不換藥,穿新鞋走舊路。我們應該立足于社會和時代發展的需要,立足于學生的終身發展的需要,立足于學生適應社會發展和應對社會競爭的需要,切實的轉變教學理念,只有我們教師能夠真正地轉變教學理念,順應教學改革的趨勢,與素質教育思想吻合,才能創新和應用新的、有效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改革方法,創新教學方法
順應課程改革的需要,有了新的教學觀念,就要引導新的教學方法的產生。改革方法,一是要改革教師的教學方法,改革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傳統“一言堂”“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二是要改革學生的學習方法,要以學生為教學中心,加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充分提高學生自主積極性。
1.轉變教師角色,改革教學環境
轉變教師角色就是要創設新型的師生關系,從權威者向參與者、組織者轉變。在教學活動的參與過程中,不斷地反思教學活動,獲得新知,創新教法,不斷地調適自我角色,調整師生關系,從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和諧、愉快的教學環境。課堂教學環境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心理環境的好壞和學生學習效果的好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地利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情感來為改革教學環境服務。用心施教,用心關愛,無論是學習,生活或是情感,尊重學生,正視個體差異,平等、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在和學生們的情感交流中,以愛換愛,以敬換敬,以情激情,以情促知,利用良好的師生關系,在互敬互愛的情感交融中,形成和諧、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性和動機。同時,良好的情感體驗不僅會影響學生的認知情緒和活動,而且對教師的教學思路,教學語言和教學效果有著積極的影響。
2.創設教學情境,改革教學方法
教學效果的好與壞,與教學方法有著很大的關系,而高中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藝術也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據高中生的年齡、心理、生理特點以及審美的需要來改革教學方法,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率。(1)可創設問題情境,利用有意向,有目的,新穎,有趣的提問,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積極主動性,另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把握概念,消除盲目性和不必要的誤解;(2)可創設生活情境,改變學生對于數學的表面認識。利用學生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生活實例來形象地再現數學內容,讓數學貼近生活,讓學生貼近數學,從而感知數學的現實價值,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需要感和迫切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和思維去看待生活中的事情;(3)可創設對話情境,通過師生之間的對話,讓學生自主思考,自主發言,展現不一樣的思維方式,通過教師的引導或是借鑒其他學生的思維,從而糾正、強化、深化自己的思維。同時,在對話中,可及時收到學生的反饋信息,自我反思,加深認識,調整思路,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三、改革內容,健全教學內容
1.引入德育教學內容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而且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心理素質、個性品德和審美素質。課堂不應該只是知識傳授的陣地,還應該是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徑。”所以,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地挖掘教材中的各種德育素材,引導學生重視學習、生活中的各種道德表現,使我們的教學活動成為長知識、長素質、長品質的讓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課堂。
2.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數學學科內容豐富,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非常有利的。首先要求教育本身的改革與創新,只有教育在教學思路和教學手段上的創新,才能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可以進行多方面的探索:通過進行一題多解,一題多變,讓學生學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提高學生思維活動的靈活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引導學生探究學習,營造創新氛圍;通過課堂教學內容的擴展和開放性設計,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索和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綦春霞.數學課程論與數學課程教材改革[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倉萬林.新課程中數學史教學初探[J].數學通報,2006(04).
(作者單位 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第二中學)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