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彩紅
摘 要:當前,全國各地的英語教學水平有較大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熱忱、英語運用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但是在中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由于長期以來被單純應試教育的觀念所困惑,提高英語復習效率是每個學子和教師的目標,傳統的復習方法已經很難面對日新月異的發展潮流。這就對教師的英語復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關鍵詞:思維導圖;復習課;英語教學
在傳統的初三英語復習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模式較為陳舊,通常是教師準備好相關的講義,讓學生完成,并且在課堂上分析學生的講義或相關練習和核對答案。這樣的復習模式其實阻礙了學生的主體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師的教學思路,大大地影響了復習效果。這就需要一線教師改變教學模式,探索行之有效的復習模式。
早在20世紀中期,英國著名教育家Tony Buzan就提出了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一種圖式工具,幫助學習者對特定主題建構的知識結構進行視覺化表征。它按照人的自然思維習慣,將放射性思考圖形化,是對人的思維過程的記錄。在他看來,思維導圖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圖形技術,可以應用于生活的各個方面。思維導圖研究很快就在教育教學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為初中英語學科的教學目的重新定位,認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自信心、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有效學習策略是英語課程培養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學生要更好地建立良好的知識結構,提高學習效率,就需要將所學的內容梳理成清晰的脈絡。
思維導圖圍繞一個主題或概念,利用圖的層次結構表現不同的分塊和細節,概念間的隸屬關系、大小范疇等。這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和樹立知識,使知識結構變得清晰、有條理和相互關聯。同時,思維導圖不僅僅通過圖形來表達主題與細節之間的關系,而且通過圖形之間相互連接的指向和連接詞語來表明他們之間的不同關系。
然而,如何在初三的復習課中利用思維導圖來更好地復習呢?
新授課是以教師的引導和講解為主,通過學生的學習讓學生理解和掌握某一具體的知識點為主要任務的課型,所學的知識是新的,沒有接觸過的,但是復習課主要是對某一特定時間段內的已學知識進行綜合的、系統的復習,目的是通過復習強化記憶、深化認識,并通過這種強化學習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分類、整理,以便形成一個清晰的知識結構,使所學的知識條理化、清晰化,以便于對知識的提取和應用。在教育領域,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思維發散和導向的工具,是由中心詞發出的分支和相對應的細節構成的圖形。使用圖形可以在學生的視覺和語言皮層技巧之間建立很有刺激性的平衡,改善學生的視覺感觸力。通過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主動學習,使學生能更好地提高復習的效率。
首先,在教學前,教師應做好準備,從學習者熟悉的內容逐漸過渡到不熟悉的內容,即將新舊知識聯系在一起,為后面的教學做鋪墊。不管教師使用哪一種思維導圖來進行復習,必須要注意的是,引導工作必定是從學生熟悉的內容來引出或者讓學生回憶聯想所學內容。教師向學生提出相關問題,引導其帶著問題學習,這樣就能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提高效率。同時,教師還要對某一講的內容給予概括性說明。即給學習者一種提示性說明,使其對該講的內容做到心中有數,減少學習中的盲目性。例如,在單元復習中,可以以句型作為主題來對本單元進行分支,一個句型作為一個分塊,其中包含出現過的句型。這樣,通過學生的整合,在練習過程中熟悉本單元的主要知識點,并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對一些沒有掌握的知識點進行重點講解。
其次,在教學中,教師只是引導者,應該以學生活動為中心,讓學生通過“經驗”來進行學習。學生通過練習、回答問題及其他活動來進行學習,通過思維導圖展示,讓學生根據導圖中的提示或要求開展看圖說話、補充句子、即興作文、帶著問題閱讀、記憶大比拼等活動,不僅僅能提高課堂的互動性,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讓教師通過學生的活動情況及時地得到反饋信息,這樣能更好地改進教學、提高效果。
再次,教師還要注意對學習效果進行檢查和及時復習。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通過繪畫思維導圖等方法來進行檢查,還可以將一些難以記住或者易混淆的知識點用醒目的顏色或形狀等標記出來,以便進行重點復習。
總之,通過思維導圖這種形象生動的復習方法,可以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更好地進入復習的狀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取得更好的復習效果。
(作者單位 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豐稔第三中學)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