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影
摘 要:作業是學生學習中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途徑。主要分析當下高中英語作業中存在的一系列主要問題,并以多元智能理論為基礎就此提出解決該問題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英語作業;問題分析;多元智能理論
一、高中英語作業出現的問題
(1)當下,很多教師并沒有深入了解或思考過高中英語作業的真正目的和意義,而只是把作業當成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并沒有真正認識到英語課外作業的真正作用和目的。(2)作業量偏大,教師為了追求分數,將題海戰術作為教學的法寶,讓學生每天陷入題海中,降低了作業的效益。(3)作業千篇一律,沒有層次,每個教師往往把學生看成是“一切行動聽指揮”的機械的個體,布置作業千人一面。(4)作業缺乏針對性,不注重質量,由于教輔資料、習題集、各種練習冊層出不窮,多數教師過度依賴這些所謂的作業資料,與自己上課內容聯系不大。(5)作業形式單一,教師布置的作業往往局限于書面作業。(6)教師批改作業存在一系列問題停留在形式,往往只注意看學生答案是否和所謂的標準答案一致,而不去考慮學生的思維過程是怎樣的,不注重批改后的反饋評價。
二、多元智能理論
多元智能理論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心理發展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從研究腦部受創傷的病人發覺到他們在學習能力上的差異,從而提出的理論。他認為,每個人都擁有八種主要智能:語言智能、邏輯——數理智能、空間智能、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交往智能、內省智能、自然觀察智能。而這八種智能在發展的同時,總會在某一、兩個方面的智能特別突出。例如,作家、演說家就有較強的語言智能,歌唱家的音樂智能會比較突出,運動員和舞蹈家的肢體動作智能較強。不同的個體存在自己的優勢智能和弱勢智能,只要提供適當的教育環境與具體指導,加上個體自身的主觀努力,每個個體都能發展和加強自己的任何一種智能,成為某方面優秀的人,因此在對待好生上,要善于發現他們學習方面的智能優勢,給他們提供更好的,擴大他們的智能優勢。而對待差生上,也不能歧視,而應主動挖掘他們的其他智能優勢,采用更科學、更適合他們的教育方式來指導他們。
三、多元智能理論對提高英語作業有效性的啟示
1.在作業設計形式上摒棄傳統單一的作業模式,采用多樣性的作業方式,單一的作業不僅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完成作業,還有可能使學生失去原有的學習熱情。為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作業除了讀和寫的訓練,還可以加入聽、說和演,或者是更有針對性的實踐型,使學生的英語能力得到全面的發展。
2.在作業的難度上體現層次性,這也完全符合新課標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英語作業有了不同的層次,對好、中、差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英語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優秀學生可以選擇難度大的作業,激發他們的潛能,而差的學生也可以選擇自己能做的作業,不會因為一刀切的作業、難度大的作業而自信心受挫,可以避免好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的現象。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自主選擇適合他們水平的作業,所有學生都能吃得飽、吃得好,共同發展。
3.在作業評價上體形多元化。傳統的評價方式形式單一,效果不明顯,無論什么類型作業,老師都是用同一個標準來衡量,這樣的評價無法準確地反饋學生作業中存在的具體問題,效果自然不言而喻,那么這就勢必要求教師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學生是多元化和有個性差異的,因此,評價方式也要體現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生是變化發展的,評價要體現過程性。所以,教師可以采用分數、等級、評語式、激勵式評價,可以選擇當面批改,同學相互批改,小組評價,家長批改。
(作者單位 浙江省蒼南縣錢庫高級中學)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