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優朋
摘 要: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數學是為了促進學生健康、全面地成長,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應盡量貼近學生的認知,遵循學生的心理規律,讓學生親自感受高中數學的特點,使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不斷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時刻擁有科學的教學理念,對于教學效果是有極大的推動力的。通過梳理高中數學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分析教師在新課程理念下存在的誤區,并對此提出了一些建立高效課堂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數學;科學;溝通
一、高中數學新課程的理念
1.教育觀念要視學生為本。新課程以開發學生的潛力、提高學生的認識為首要原則,倡導視學生為本,讓學生在進行技能和知識學習的同時開發學生的智力水平,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要重點關注學生身心健康程度的發展趨勢,讓學生善于生活、善于學習、勇于承擔,以鍛煉學生意志品質和實現學習目標為根本目的。
2.教師職業化。高中數學新課程要求教師必須將原來“一人專政”的教育理念遺棄,轉變高高在上的態度,充分信任學生,平等地和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讓學生在合作配合、主動積極的情況下進行學習。教師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管理和教學水平,完善自身師德建設,成為管理學生科學、教育學生專業的新型人才。
3.科學的教學意識。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只注重學習成績的好壞,讓學生一味地進行機械化的學習,而新課程的出現則強調教學內容要適應學生的心理認識和生活常識,要以理解、創造、體驗為本,課程設置的結構、本質、價值是新課程改革成功與否的根本。
二、高中數學在新課程理念下教育的誤區
1.課堂上的形式主義。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應充分給予每一個學生足夠的重視,根據不同學生自身的特點,適當設置教學環境,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然而,在現實的教育過程中,有些教師將重視學生理解成給予學生吹捧,把贊美學生演繹成我說你行你就行,只要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上的發言就一律是好的。這樣的行為確實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重視和平等對待嗎?還有一些教師在上課時不管是否真的需要進行電子教學都盡量使用電教,在公開課過分追求形式主義,這對學生的培養是十分不利的。
2.教學目標與新課程理念存在誤區。現在,無論是家長,還是學校都把學生的分數作為主要考核標準,壓迫式的讓學生學習有時會違背學生年齡的認知規律,超過學生可接受的最大限度。在課堂上教師的講解就是教學大綱的灌輸,一些教師這種不作為的“付出”使學生不知道怎么自主學習。因此,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講這樣的教學模式讓他們無法接受。
3.課堂講課內容和課外部分習題互相矛盾。一些課堂上教師講課的內容與課后習題不配套是經常出現的問題。例如,在《數列》的復習參考題中,給出的遞推公式是an與an-1和an-2的關系,要求按此求通項公式,而教材里根本沒有這樣的題目。
三、建立高效課堂的策略
1.教師要注意與同事間的溝通。人是有感情的動物,不能單獨生存,必須適應所處的環境,教師必須認識到要想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必須要與同事經常合作,必須堅持集體協作的基本。教師之間的集體協作,營造合作、民主的文學氣氛,不僅可以通過溝通進行優勢互補,還能對教學質量進行優化,減少高耗低效的教學現象,互相理解,避免互相攀比的形式主義的集中存在。
2.更新教學觀念。新課程強調教師可以通過反思和糾偏,發現自身缺點,繼而將新思想完全融入教學,有條件的甚至可以通過學生的反應來提高認識,即使古人也要“吾日三省吾身”,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更要著眼于未來,通過自我觀察來提高教學能力,更新教學觀念從而走向成熟。
3.積極適應教材存在的缺陷。目前教材中的很多例題和課后習題依然是若干年前的老題目,雖然這些經典題目還是有著存在的道理,但是創造力不夠,不能充分體現新課程的精神,很多教師選擇在這些時候讓學生自己閱讀,根本達不到教學的目的,因此教師在備課時提前做好應對辦法,適當出一些與現實生活接近的題目,讓學生更好地去適應。
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和學生處于平等的地位,教師要讓自己的學生努力成為學習的主人,著實尊重自己的每一個學生,從一個教書匠轉變為幫助、引導學生成長的智者。在課堂上,要放棄死記硬背、題海戰術等教學模式,指引學生改掉曾經被動接受的學習習慣,只有從這些小事做起,才能彰顯新課程理念下優秀人民教師的才華,才能對得起祖國和人民賦予我們的神圣職責。
參考文獻:
景艾.關于高中數學新課程改革的思考和探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
(作者單位 廣東省普寧市華僑中學)
編輯 劉青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