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潔
摘 要:本文通過對《影視攝像基礎》課程的特點、現狀進行分析,結合筆者多年授課經驗進行深入探索,針對一些在影視攝像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教學心得和改進措施,以期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影視攝像;現狀;改革創新
從19世紀末第一部電影的產生到今天,影視行業的發展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電視機的普及更加帶來了影視行業的飛快發展。基于這樣的時代背景,以及市場對電視人才的大量需求,近幾年我國很多高校都陸續開設了攝影攝像技術、電視節目制作專業、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等影視相關專業。在此類專業中,影視攝像課程是一門極重要的專業必修課?,F分析《影視攝像基礎》課程的特點、教學現狀與問題,結合筆者多年授課經驗進行深入的教學探索,以期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一、課程特點
(一)實踐性。影視攝像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攝像技術是制作電視節目和影視節目的基本條件。影視攝像課程既要教授攝像機操作技術,也要教授攝像拍攝技能。攝像技能的真正獲得不可能是簡單通過教室內抽象的理論學習,而是需要把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應用到真實的環境或活動中去,在實踐中學習。攝像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習是抽象的,而各種拍攝實踐是具體的,讓學生在熟悉攝像機的使用和操作的同時,體會不同的拍攝經歷,積累拍攝經驗,才能真正提高拍攝水平。
(二)藝術性。影視攝像既是一門技術課,又是一門藝術課,除了有實踐性的要求之外,它還具有藝術性?!吨型庥耙暣筠o典》曾把電視攝像定義為“具有時間、空間特性的運動著的光色造型藝術”。也就是說,電視攝像是一門造型藝術。①如何用不同拍攝技巧展現不同的畫面藝術效果,如何用電視畫面語言來表達思想和意圖。這就需要在學生對基本的按鍵、內部菜單、持機姿勢以及推、拉、搖、移等基本技術練習嫻熟之后,對學生進行攝像藝術的強化。
(三)直觀性。影視作品具有直觀性,而影視攝像是影視作品的基礎,因而影視攝像也是一門直觀性的課程。攝像技術運用的是否到位,畫面能否如實反映創作者的意圖,都可以直觀的通過電視畫面觀看得到。
(四)創造性。影視攝像是一門創造性的課程,攝像技術不是盲目的拍攝、不是簡單追求畫面的美感,而是利用攝像技術進行創造性的藝術創作。同樣的一個情節,不同的人能夠拍出完全不同的畫面效果,創造出完全不一樣的畫面節奏和畫面內涵。攝像技術的學習,需要學生在基本技術嫻熟之后,不斷的模仿創新,以形成自己獨有的畫面風格。攝像既是體力活,也是腦力活,它不是是簡單的重復勞動,而是創造性的藝術創作。
二、教學現狀與問題
(一)教學軟硬件跟不上。影視攝像課程具有實踐性,這也要求了攝像機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硬件。很多學校只有一臺教師機器進行演示,沒有足夠的學生機讓學生操練,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攝像課程的開始章節一般都是講解攝像機各功能鍵的操作和作用,因為掌握攝像機基本操作是熟練使用攝像機的前提條件。學生只看教師在教師機上演示,無法充分掌握各功能鍵的具體作用,甚至有些學生到課程結束都不知道某些按鍵在哪里,這都是由于硬件不夠的原因造成的。
很多大學影視類的專業都是新辦專業,師資力量都是來源于新聞類或文史類教師,原先擅長的也只是相關或是相近課程,沒有專業影視攝像的教授級教師,這就使得教學軟件跟不上課程需要。
(二)學生影視基礎薄弱。在多數高校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影視攝像處于一個專業基礎課的地位,成為比較靠前教授的專業課。而學生大都沒有影視方面的認識和積累,對畫面、鏡頭缺乏感性和理性認識,增加了相關理論的理解難度。特別是提及某些畫面效果時,腦中沒有對應畫面,無法直觀的對應相關攝像技術和攝像理論。大量的觀看優秀的影片、電視等影視作品,是學好攝像的基礎。因此,影視藝術鑒賞、視聽語言等課程有必要提前成為影視攝像的先修課程,為影視基礎課程的開展打好基礎。
(三)理論脫離實際。影視攝像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要學好這門課程需多看、多練,多編寫文字稿本與分鏡頭稿本,多拍攝影視作品。攝像僅靠紙上談兵是遠遠不夠的.只有通過多實踐、多練習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而目前的大學課堂上,理論講授與實踐教學的學時分配還不夠合理,理論學時過多,實踐學時過少的現象比比皆是,使得學生的理論學習脫離實際,無法從實際運用中去總結和分析,來提高技術和藝術的表現力。
三、改革創新
(一)采用豐富的教學方法,利用各類多媒體資源,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對實踐環節的學習積極性?!队耙晹z像》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技術課程,它不僅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還包括很多理論知識(用光、構圖、美學、景別、角度等)的綜合運用。剛開始接觸技術的時候,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用好攝像技術,也無法將抽象的理論知識具象化,因此可以利用各種多媒體資源觸動學生對攝像技術產生興趣,直觀的感受畫面語言,將理論和技術、藝術等方面的知識充分糅合,提升藝術感受。例如,在第一次講授課程時,除了對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大致介紹之外,還可用多媒體展示本專業往屆學生在學習該課程時完成的實踐作品或者獲獎作品,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該課程的積極性和動手實踐興趣。
在課堂上講授的理論知識時,插播影視資料片段或做大量實物演示,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理論。例如在講到攝像角度時提到攝像的景別,包含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就分別在不同的影視作品中找到相對應的景別,讓學生充分理解什么是景別,結合影視作品去理解不同的景別具有什么樣的作用。在講授特別抽象的知識時,可以選擇經典影片的經典片段段等讓學生欣賞,直觀的講解相關內容,讓學生將模糊的概念理解具化為直接的視聽感受,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提高課堂的活躍度。
(二)以影視藝術作品為引導,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融合。影視攝像技術的最好體現對象就是影視藝術作品,大量的優秀影視作品都可以成為影視攝像課程的重要素材。對于攝像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應用,學生只能通過自己的理解和操作過程去理解,如果在講授理論的過程中能夠讓學生接觸某些具有代表性的影視作品,將抽象的理論知識細化為直觀的鏡頭視覺形象,變抽象為直觀,則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理解攝像知識和提高攝像技術,讓他們在影視作品的分析過程中感悟某些技術帶來的視覺感受,對學生創作有著很好的引導作用。
同時,結合影視藝術作品,學生經歷了“欣賞分析—理論學習—實踐拍攝—再分析—模仿拍攝—驗證作品”的過程,通過對比分析找到自身與他人的差距,再經過老師精心的指導和自我的長期實踐鍛煉,才能真正掌握攝像技藝,為日后創造性地應用攝像技術打好基礎。
(三)改革原有考核方式,建立具有導向作用的考核評價體系。傳統的考試方式重理論而輕實踐,重考試形式而輕實踐過程,很難真正學到攝像技能。改革傳統考試方式,突出實踐技能的考核,是促進學生學習實踐技能水平的關鍵所在。具體做法是把考試科目的期末筆試成績所占比例調整到40%,提高平時成績到40%,其中包括實驗報告、分鏡頭劇本的創作、平時提問、mv的拍攝等,考勤20%。在這樣的考核機制中,理論和實踐的比例達到1:1,能夠充分體現實踐技能的重要性。此外,還可將技能成績作為學生獎助學金評定、畢業就業推薦、社會實踐、賽事參與等的根據之一,學生會有意識的提高自身動手能力,從而使實踐技能的培養真正落到實處,收效顯著。
參考文獻:
[1] 劉良洪.對電視攝像教學的思考.湖北美術學院學報,2009(108)
[2] 魏曉莉.《電視攝像與電視編輯》課程實踐環節的改革與創新研究. 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