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鳳舉
【摘要】語文教育過程中著力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非常重要,教學之中要時刻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學會做人的同時,指導學法,教會學生學習。
【關鍵詞】素質教育 語文素養 學習習慣 自學能力 自信心 人生觀 世界觀
【中圖分類號】H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4-0054-01
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思想,不但要落實在教育管理上,而且必須體現在學科教學中。尤其是語文學科教學必須發揮其獨特優勢,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和學習能力等基本素質。他對于提高學生科學文化素質,對于學好其他學科、日后工作和繼續學習,對于弘揚民族文化都具有深遠的影響。因此在語文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基本素質是擺在我們語文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
1.強化以道率文,讓學生學會做人。
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幾代人的夢想,我們在教育中必須注意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人格、觀念,是他們具有民族自信心、自尊心、有強烈的現代意識,能夠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發展。這是提高國民素質的核心內容,也是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的首要任務,更是我們語文教師責無旁貸的堅持不懈的光榮使命。只有思想素質過硬,才能成為合格的接班人。語文課具有豐富的思想教育內容,例如有的課文是描寫家鄉的山山水水,風土人情,富饒美麗;有的是宣傳老一輩革命家浴血奮戰的革命史;有的是中外名篇賞析、古詩詞欣賞等等。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結合所學內容,力求師生共同把思想教育的切入點歸納出來,然后廣泛深入的討論。并把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入語文課堂,大大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受教育的主體性。最后要以集體討論的形式,各抒己見,加強思想認識。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要用語言加以點撥,正確引導,隨時引導學生克服思想認識的局限性,培養他們愛國主義、理想主義、英雄主義。用這種方法培養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是扎實而有效的,能為學生今后走向社會做合格的接班人奠定基礎。
2.加強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
“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蔽覀冋Z文教師落實素質教育一個重要內容不僅是教法改革,而且更重要的是強化學法指導。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思考方法。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思考方法,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創造。是他們最終形成獲取知識的能力。
語文教學中素質教育的落腳點必須放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上,自學能力的培養要以興趣和學法為前提。在語文教學中必須改革以往的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使教師的“教”為學生的“學”服務,為學生的能力發展服務,這樣就能發揮學生個性潛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1)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培養與文學科的學習能力首要的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給學生一把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而學習習慣的養成需要教師長期的培養,就語文學科來講首先應該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教師應在學生學習每一篇課文之前,布置一些習題,教給學生預習方法,這樣經過長期的訓練,學生就會知道,在學習新課之前,要先預習什么,怎樣預習。預習的習慣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培養:一是認真讀書,一邊讀一邊想的習慣;二是一邊讀一邊圈、點、劃、記的習慣。這些習慣的養成,將使學生受益終生;三是應培養學生課后復習的習慣。學生學習一篇課文后,對于所學習的知識是否掌握,很大程度取決于課后復習。學生課后復習方法可按字、詞、句、段、篇的順序進行。特別要指出的是學生課后要養成讀課文的習慣,課后讀課文有利于學生內化語言和積累語言。
(2)自學能力的培養。
培養自學能力的主要途徑在于語文課堂上教師要教給學生一些讀書的方法。要變學生“學會”為學生“會學”。實際上就是要求教師將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交給學習方法有機結合起來,圍繞教材的講讀與訓練重點,有計劃有重點的交給學生審題、解詞、析句、理解段與篇的方法。這要在讀書中進行,在讀書中學會讀書。比如在讀某一篇課文的某一段時,教師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讀,讀后讓學生講一講都讀懂了什么,怎么讀懂的,有哪些感悟?從而鞏固了學生已掌握的閱讀方法。最后再讓學生說一說,還有哪些地方沒有讀懂?這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實際情況,交給他們一些新的讀書方法,思考方法,既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樂于讀書的好習慣。有了好的學習方法,學生便能形成較強的自學能力,并根據自身的情況自主選擇較好的學法,自覺完成學習任務。
總之,優秀的道德品質,良好的學習方法和較強的自學能力對學生們的人生影響可謂是意義深遠而且巨大。抓好這些基本素質的培育就能真正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使學生成為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使學生能夠根據社會的實際需要更好地發揮自己的主體性和創造性,才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努力學習,開拓進取,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將來為社會多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