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亞琴等
【摘要】本文主要介紹了高校農科類院系有關《農學概論》課程教學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今后改進措施,并通過教學效果的調查研究分析,提出提高教學質量、豐富教學手段、擴大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課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需求。
【關鍵詞】農學概論 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4-0247-01
《農學概論》是高校非農學專業學生學習和了解有關農業生產的基礎性課程。該課程的內容廣泛,涵蓋作物栽培學、作物育種學、耕作學、植物學、農業生態學等多個學科多門課程內容,實踐性較強,是非農學專業學生學習和了解農業生產的窗口。目前在石河子大學開設該課程的專業有機械電氣自動化、農田水利、經濟貿易等專業,涉及到農學與水利建筑學院、機電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等多個院系。該課程具有內容多、素材豐富的特點, 是一門實踐性、綜合性很強的課程, 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還必須有一定的生產實踐經驗。如何更好地、更有針對性地利用這些特點提高教學效果,一直以來都是全體教研室教師努力和研究的方向。
一、教學現狀:
(一)多媒體教學有利于改善教學效果。目前通過多媒體輔助《農學概論》的教學, 在組織教學中,節約了大量板書和繪圖時間, 有利于專注于講述知識,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大了課堂信息量,提高了教學質量。相比傳統的教學,教師以板書為主,輔以少量掛圖進行課堂講授,大量時間花在了板書方面,因此課堂講授信息量不足,教學質量難以提高。因此,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滿足《農學概論》內容多的需求,在有限的時間向學生傳授更多、更新的知識,達到傳統教學中無法實現的效果。
(二)及時關注學生評教和反饋意見。通過課后調查,有學生認為應豐富作物生產現代化、作物生產條件、技術和種植方法等內容的講授;應及時補充農業生產實踐、科研進展和國外農業現狀等內容。這說明當代大學生希望了解更多農村生產的實際情況,了解當前國內外農業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最新發展動態。因此,以農學基礎的教學大綱為基礎,適當及時補充與現代農業科學技術接軌、能夠反映出最新的農業科研成果、符合農學概論教學內容、特別是符合當前新疆及兵團農業經濟發展需要的內容。
(三)注重教學團隊的建設。提高教師水平是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在近幾年的課程建設過程中,課程組教師隊伍從政治素質、業務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的提高,尤其注重青年教師的培養。首先,培養一支年齡結構、學歷層次合理的課程團隊,對于提高整體教學水平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課程組擁有博士學位教師比例占50%,另有2名教師為在讀博士研究生。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碩士研究生導師4名,青年骨干教師3名。《農學概論》是一門實踐性、綜合性很強的課程,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還必須有一定的生產實踐經驗。課題組成員在正常授課的同時還承擔大量的科研和教研任務,這就為結合生產實踐傳授本專業的系統理論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另外,為了豐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任課教師特別針對網絡教學、多媒體教學等輔助應用軟件進行學習培訓。
(四)存在的問題:據了解,大多數選課的學生強烈要求希望在教學過程中增加一定學時的實習環節,以增強同學們對農學基本知識的理解。農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所以,其教學離不開實踐環節,增加實踐環節,不僅可以培養學生愛農理念也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實際操作獲得知識和掌握技能的一項重要教學環節。它是對理論教學的驗證、補充和拓展,具有直觀性、實踐性、探索性和啟發性等特點。因此,今后應適當考慮帶領學生到校內外試驗田參觀,讓學生了解農業生產與管理的一般過程,同時通過參與老師的科研項目,使學生完成對農學基礎知識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加深對所學知識的運用和鞏固。
二、教學方法改進:
(一)改進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積極性。強化課堂討論和專題,開展以老師講授為主、課堂討論和課程專題為輔的教學模式。通過課堂分組討論可以啟發學生結合生產實踐中發現的問題獨立思考、創新思維,培養學生勇于提出問題、分析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任課教師在課堂上要鼓勵學生發表觀點,使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而學生通過回答教師提問、學生間相互交流,也能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并能培養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精神,調動學生查閱文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僅做到理論聯系實際,而且鍛煉了學生的寫作和歸納能力。
(二)開展網絡教學。網絡課程使教師、教材、教育技術手段、教育方法與學生有機結合在一起,利用網絡既可以進行大面積教學,也可以進行個別化輔導,還可以進行基于網絡的協同化學習。由于網絡課程的這種開放性、靈活性、智能化等特點,有利于緩解高校擴張后教學資源、設備緊張的局面。網絡課程突破了傳統的“粉筆+黑板”的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幫助學生實現學習的自主化、個性化和協作化,有利于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
參考文獻:
[1]楊文玨.農學概論[M].中國農業出版社,北京,2002,3.
[2]張建萍,陳靜,張建.多媒體技術對昆蟲學教學的影響[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5.
[3]崔翠.《農學概論》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6.
[4]佟艷,朱劉娟.工科院校《農學概論》教學改革研究[J].陜西教育,2009,(7).
作者簡介:
祁亞琴(1979-),女,甘肅榆中人,博士,副教授,2013-2014年北京大學國內訪問學者,主要從事農業信息技術的應用研究。 劉建國(1968-),通訊作者,新疆石河子人,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耕作學方面的教學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