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睿
摘 要:從巧妙地讓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化學新知開始談起,隨之闡述了預習的意義和方法,繼而解讀了如何加強課堂管理的策略,最后以詮釋教學方法要破臼除窠結尾。
關鍵詞:高中化學;高效課堂;學習興趣;預習;課堂管理
化學引領著人類的文明,是最具體完備的生命科學,是現代化發展的指南針,化學推動著社會的進步,維護著國防建設,是科學研究科目中的帝王,祖國的繁榮、環境的保護、農業的希望,舍化學都必然成為空談。職是之故,化學教學的好壞優劣,關乎重要,影響深遠。本人在教學過程中,一心營職,黽勉惕厲,天長日久,略有體悟,下面逐做例舉。
一、巧妙地讓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新知
化學讓很多學生望而生畏,談之色變。化學的面孔,在學生看來似乎“冷漠無情”,除了枯燥無味的元素周期表,就是味同嚼蠟的各種化學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此外還有不勝枚舉的復雜的微觀和宏觀的化學反應原理,對學生來說,這化學是名副其實的“雞肋”。因此,在教學中要和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感覺知識和生活息息相關、如影隨形,講授知識要通俗易懂,風趣幽默,要深入淺出、化難為易,這樣可以使學生很好地掌握理論知識,降低學習難度,消除對化學的畏懼,讓理解變得豐滿和深刻。我們無時無刻不處在生活之中,將抽象的微觀理論通過創設生活情景的方式展示給學生,學生會有濃濃的情趣,會自主去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進一步去解決問題。舉一個常見的例子,學生在用鋼筆的時候,經常會遇到這種現象,就是換了另外的墨水,鋼筆寫不出來字,經過檢查,是筆堵塞了,這個現象很多學生遇到過,只不過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用化學來解釋,問題很簡單,墨水其實是膠體構成的,不同的膠體自身攜帶的正負電荷量也各異,不同的膠體相遇,同類電荷數會減少,進而發生融合現象,這樣,堵塞的原因就明白了,學生感覺到化學不是很陌生的,就增加了學習的興趣。
二、引導學生預習
《禮記·中庸》“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習也是如此。預習對自學能力的培養極有幫助,獨立思考的能力伴隨著自學能力水漲船高。預習可以及時發現難點、重點,以便在聽課中“有備而來”。南宋張載說:“于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就是贊揚的這個意思。預習分為很多種,最適合學生的為學期預習和日常預習。學期預習時間充足,一般是在假期內對下個學期要學的內容做整體的預習,在通讀的過程中,把所有的文字全盤梳理,所有的概念進行記憶、抄寫,對教材里面敘說的原理進行練習和運用,對課后習題進行統一解答;如果產生疑問,要做認真的揣摩研究,借助工具書仍然解決不掉的,可以找同學商榷,還不能肯定答案的,臨時放到一邊,最終解決不了,有待課上解決;這樣,上課會有的放矢,學習是對癥下藥,難點一目了然,重點胸有成竹。至于日常預習,則是學期預習的縮小,大同小異。學會預習的學生,一般都成績斐然。
三、加強課堂管理
課堂管理是教學中最重要的環節,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石,所以教師要對課堂強化監督,讓學生群情踴躍,確保高效課堂教學,不斷地提高自己對課堂教學管理的技能。課堂上,學生難免有情緒低落者,難免有心不在焉者,教師為了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達到傳道授業解惑,就要調控人際關系,讓課堂上散馥流芬,春光熠熠,把教學環境打造得平等和諧,積極營造課堂上的民主氣氛,調動學生的激情,利用一定的技巧,生動的語言,讓學生熱情高漲,保證每個學生都全程高效參與,達到高效課堂。加強管理,并非單獨地提升約束力,而是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注,比如課堂練習,及時檢查,完成得好的,自然勉勵有加;完成不好的,要鼓勵,要尋根溯源,和學生一起反思,加大關懷力度,每一個學生都要顧及,舉手發言要人人有份;每一份作業都要留有詳細的評價,完成不好的,評價尤其不能疏忽,幫助他分析錯誤原因等,及時糾正以便臻于完善。談到評價,我們自然想到分數。分數不是唯一的評價,素質教育的要求是鼓勵學生向多元化發展,包括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對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考核。
四、教學方法要破臼除窠
時代在前進,信息時代,信息的傳遞一刻萬里,教學要與時俱進,知機識變。教師改變身份,關心學生細致入微。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由知識傳播者向學生發展的促進者轉變。引導的方式要巧妙,教學的策略要提高,提問要婉轉,解答要“以問解答”,懂得怎樣設置問題情境。教學的最高目的,不是教師掌握了多少教學方法,而是學生學會了多少學習方法。
為了讓學生愛學、想學,要給學生創造良好的物質環境,良好的物質環境包括多方面,諸如實驗工具、儀器設備、資料圖書、多媒體設備等,不一而足。化學教學需要實驗,需要借助物質條件,給學生創造良好的物質環境,促進他們對化學學習的熱情。
陸游說,功夫在詩外,這句話用于教學殊途同歸。要想教好化學,不一定滿口符號,把化學知識娓娓道來,以形象的方式、生活化的策略展示給學生,使他們認識到化學的重要性,了解到化學知識的來龍去脈。當然,學生掌握化學知識的有效途徑,最好是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培養自己欣賞和感受化學的思維方式,讓學習能力更上一層樓,不斷提高,讓自己學習化學的激情始終高漲。
參考文獻:
[1]劉知新,王祖浩.化學教學系統論.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08.
[2]韓旭云.化學課堂反思性教學.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12.
(作者單位 鄭州財經技師學院)
?誗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