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天玉
摘 要:田徑運動作為運動之母,是學校體育的重要教學內容。但是隨著《體育與健康》新課程的改革實施,出現了體育課中田徑內容寥寥無幾,對基本的田徑運動技術蜻蜓點水,田徑教學中過多關注運動成績等現象。針對中小學田徑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意在讓更多的人參與教學探討,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田徑運動;中小學;新課程;運動技能;教學方法
田徑運動能有效地發展速度、力量、耐力、柔韌、靈敏、協調性等一系列身體素質以增強體質,獲得基本的運動技能、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術,提高運動能力,培養意志品質。現階段我國普通中小學田徑課的開展情況不容樂觀,田徑教學正面臨著一場嚴峻的考驗。《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確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但是圍繞“健康第一”指導思想下的運動技能教學問題,目前還存在不少的討論與爭議,在日常教學中田徑運動內容越來越少,對田徑運動技術的教學忽略甚至取消,筆者認為,在體育學習領域中,應要求學生學習、掌握和運用基本的田徑運動知識、技術和技能,并形成一定的運動特長,為終身體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普通中小學田徑運動現狀分析
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薄弱是長期以來困擾我國教育和社會發展的問題之一,我國青少年的部分體能指標呈現持續下降趨勢,學生高身材、低體質的“外強中干”特點很明顯。很多學校的體育課流于形式,根本達不到鍛煉的目的。體育鍛煉場地不足、師資和器械落后;體育課常被其他課程擠占;許多學生被作業壓的沒空鍛煉,加上學生自身缺乏刻苦鍛煉等因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體育鍛煉剝奪”,青少年運動時間、次數普遍不足等問題,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二、現階段田徑運動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面
(1)課堂氣氛活躍了,但忽視了根本的技能教學。
(2)教學方法多樣而新穎了,但是缺乏了必要的運動負荷。
(3)組織手段多樣了,但是拋棄了對田徑運動技術教學的原則。
(4)學科建設指導思想的不確定性導致了教師對田徑運動技術教學的淡化甚至取消。
2.社會方面
大多數家長雖然認為體育對孩子十分重要,但在巨大的升學壓力下,不少家長也不愿讓孩子在體育上花太多的時間。
3.學生興趣方面
學生不喜歡上田徑課的原因很多。其一,是受新興項目的沖擊。田徑運動的內容已不能滿足當代學生追求新興、時髦、輕松的體育運動項目;其二,是教材內容缺乏新穎性。田徑項目受自身特點的制約,大多屬于周期性運動項目,講究爆發力,必須重復練習,體力消耗大,易疲勞。
三、對新課程下中小學田徑運動技術教學的思考建議
現階段,由于受上述種種因素的制約,中小學田徑教學存在諸多問題。針對以上幾種現象提出以下幾種方法與建議。
1.對新課程下初中田徑運動技術教學深度的思考
對中小學田徑運動技術的教學需要有辯證的認識,即:需加強運動技術的教學,但不能唯技術教學。《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沒有忽視或淡化運動技能的教學,相反更加突出運動技能是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重要學習目標和內容。明確指出在初中階段應注重學生基本的運動知識、運動技能的掌握和應用,但也不過分追求運動技能傳授的系統和完整,不苛求技術動作的細節。
2.教師應具有良好的田徑運動技術和教學能力
對體育教師來說,不僅要全面掌握田徑運動技術,更要對田徑運動技術教學特點、規律,教學方法有明確的認識,并應及時吸收現代教學理論和研究方法,才能更好地實現新課程田徑運動的教學任務。
3.采用單元教學計劃
教師應依據教學計劃,結合學校、教師、學生的特點,依據具體的教與學的目標,制訂符合教與學實際的田徑單元教學計劃。單元教學計劃的制訂應體現各項田徑運動技術教與學的系統性,要選擇能夠實現具體教與學目標的有效的田徑教與學的手段和方法。
4.改變傳授方式,優化、整合教材,激發學生興趣
田徑教學的組織要根據田徑技術的特點組織教學,教師應具有調節、渲染課堂氣氛的能力,保持學生練習的積極性。
5.網絡多媒體技術在田徑技術教學中的運用
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地發揮多媒體在現代體育教學中的作用,讓學生在綜合刺激下了解運動要領,掌握運動技術,從而極大地提高學習的效果。
6.改進教學評價,實施新課程評價意義
田徑教學評價中應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通過老師評價、學生自評和互評等多種評價方式,促進教與學的進步,激發學生終身學習的興趣。
田徑是學校體育所有項目的基礎,所以學校體育教學一定要做好田徑的教學工作。在田徑教學時,教師要領會新課標的精神,轉變觀念,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合理地選擇教學方法去實施教學,讓學生主動去學習,運用合理的評價方法,以激起學生對田徑項目的興趣。
參考文獻:
[1]黃松峰.普通高校田徑教學的現狀及改革對策.體育學刊,2005(11).
[2]王維,張麗彥.對田徑運動走向的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4(06).
[3]鄧永明.田徑技術教學中練習類型及對策[J].田徑,2003(03).
(作者單位 山東省萊州市雙語學校)
?誗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