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鋒



摘要:為了了解瑤、漢族中學英語教師的職業倦怠狀況,筆者以改編的Maslach教師職業倦怠問卷(MBI)對廣西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的53名瑤族中學英語教師和52名漢族中學英語教師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瑤、漢族中學英語教師的職業倦怠程度都屬于中等偏高程度范疇;除情緒耗竭維度外,瑤族男中學英語教師在其他維度上的平均得分顯著高于漢族男中學英語教師;而瑤族女中學英語教師,除個人成就感降低維度外,在其他維度上的平均得分卻都顯著高于漢族女中學英語教師。
關鍵詞:瑤、漢族中學英語教師職業倦怠比較研究
一、引言
職業倦怠是20世紀70年代美國學者弗魯頓伯格(Frerudenberger)研究職業壓力時提出來的一個概念,他是首批系統研究助人行業職業倦怠現象的學者之一。近年來,國內學者開始注重教師職業倦怠的研究,因為教師的反面情緒和心理困倦在一定程度上已對教學和學生產生了消極影響(轉引自柳娜、張瑋,2007:116)。但是,筆者通過查閱相關文獻發現,針對中學英語教師職業倦怠特別是不同民族的英語教師職業倦怠的比較研究卻幾乎是鳳毛麟角。為此,筆者對瑤、漢族中學英語教師的職業倦怠狀況進行問卷調查,以期進一步豐富中學英語教師職業倦怠的研究成果,同時為緩解或消除瑤、漢族中學英語教師的職業倦怠提供一定的數據支持。
二、職業倦怠的定義
“職業倦怠”是20世紀70年代美國學者弗魯頓伯格(Frerudenberger)研究職業壓力時提出來的一個概念,是指在職業環境中,對長期的情緒緊張和人際關系緊張源的應激反應而表現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綜合癥[1]。美國著名心理學家Maslach等人在對職業倦怠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后指出:職業倦怠是由“情緒衰竭、去人性化和個人成就感降低”這三個維度構成的一種心理狀態。情緒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是指個體的情緒和情感處于極度疲勞狀態,情感資源枯竭,工作熱情完全喪失;去個性化(depersonalization),即個體以消極、否定、麻木不仁的態度和情感對待自己身邊的人,對他人缺乏同情心,甚至把他人當作無生命的物體看待;而個人成就感降低(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是指個體對自己工作的意義和價值的評價下降,自我效能感喪失,時常感覺到無法勝任所從事的工作,在工作中無法體會到成就感,并不再付出努力。[2]
三、研究設計
(一)調查目的
國外對中學英語教師職業倦怠狀況的研究發現,教師體驗到職業倦怠之后容易對學生失去耐心和愛心,對課程準備的充分性降低,對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下降。這除了對教師自身有很大的消極影響外,還會對學生的發展有顯著的消極影響。有些教師的心理壓力已經對教學和學生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呈現出明顯的職業倦怠癥狀。本文擬對瑤、漢族的中學英語教師的職業倦怠狀況進行一次調查,以期能為幫助瑤、漢族減輕教師心理壓力,重塑教師師德,提高教師的職業生活質量,以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供一定的參考。
(二)調查對象
本研究在廣西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10所所中學隨機選取105名在職瑤、漢族中學英語教師作為調查研究的對象。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05份,回收問卷100份,回收率為95.23%;剔除漏選的、多選的問卷,得到有效問卷99份,有效率約為94.29%。
(三)調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改編后的Maslach教師職業倦怠問卷(MBI)。有研究發現,其信度和效度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MBI一共三個維度22個題目,分別是情緒衰竭維度(包括9個項目),去個性化維度(包括5個項目)和成就感低維度(包括8個項目)。整個量表采用Likert5點自評式量表,從“1=從未如此”到“5=總是如此”等級記分制。關于個人成就感的陳述都是正面描述,(如“我能有效地處理工作上或學生的問題”),因此,筆者將該部分的數據進行重新編碼使其變為負面描述,因此,被試的得分越高,表明其倦怠程度越嚴重。
(四)調查程序
本研究采用匿名方式對被試進行試測,以統一指導語指導被試填答問卷,當場回收問卷,然后對所收上來的問卷進行相關的統計分析。
四、研究結果的統計分析
(一)瑤、漢族中學英語教師職業倦怠的差異檢驗
由于所編制的問卷中每一個項目均采用5級評分制,故取中值3為參照值。從表1可以看出:瑤、漢族中學英語教師的職業倦怠程度都屬于中等偏高程度;漢族中學英語教師在情緒衰竭維度上的得分高于瑤族中學英語教師,而在去人性化維度和個人成就感低維度上的得分卻基本一致,但卻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二)瑤、漢族男中學英語教師職業倦怠的差異檢驗
從表2可以看出:瑤族男中學英語教師在情緒耗竭這一維度上平均得分略低于漢族男中學英語教師,但卻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而瑤族男中學英語教師在其他維度上的平均得分卻顯著高于漢族男中學英語教師。
(三)瑤、漢族女中學英語教師職業倦怠的差異檢驗
從表3可以看出:瑤族女中學英語教師在個人成就感降低這一維度上平均得分略高于漢族女中學英語教師,但卻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而瑤族女中學英語教師在其他維度上的平均得分卻都顯著高于漢族女中學英語教師。
五、結論
本文采取問卷調查方式對瑤、漢族中學英語教師的職業倦怠狀況進行了初步的調查分析,得出了初步的結論,即瑤、漢族中學英語教師的職業倦怠程度都屬于中等偏高程度;瑤族男中學英語教師在情緒耗竭這一維度上平均得分略低于漢族男中學英語教師,但卻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而瑤族男中學英語教師在其他維度上的平均得分卻顯著高于漢族男中學英語教師。瑤族女中學英語教師在個人成就感降低這一維度上平均得分略高于漢族女中學英語教師,但卻不存在顯著性差
異;而瑤族女中學英語教師在其他維度上的平均得分卻都顯著高于漢族女中學英語教師。本研究對緩解或消除瑤、漢族中學英語教師職業倦怠能提供一定的數據支持,但調查方式單一、樣本容量不夠大等,還需后續研究。
參考文獻:
[1] Freudenberger, H.J. Staff Burn-out [J].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1974, 30: 159-165.
[2] Maslach, C., & Leiter, M.P. The Truth about Burnout [M].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986.
[3] 金忠明 林炊利.走出教師職業倦怠的誤區[M].武漢: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4] 李有才.少數民族地區英語教師職業倦怠成因及對策研究[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07.
[5] 黎小艷.初中英語教師職業倦怠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 2007,10.
[6] 柳娜 張瑋.中學英語教師職業倦怠因素調查及對策[J].上饒師范學院報,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