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繼蘭
摘 要:在信息化的社會背景之下,簡單高效的教學模式越來越重要。從學生的需求、學習方式以及教學目的等幾個方面對教學模式提出具體要求。
關鍵詞: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教學效率
隨著新課改的提出,建立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成了重中之重的課題。教學的目的是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實踐性的應用。高效課堂則是新課程理念下一種應運而生的教學新模式。它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目標以及教師的教學方式作為主要研究對象,提倡教師進行簡單、有效、直接的教育方式。而化學作為一門應用學科,教學方式不斷的創新與改革變得尤為重要。教師要有效地進行高效課堂的實施,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思考能力。
一、建立系統綜合的知識框架
教師是學生在學習上的引領者,對于知識框架的建立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時的學習路線。教師要合理地運用課堂時間,明確每節課的重點環節,對其進行講解,使講課過程省略得當。在下課前,老師要對本節課進行系統的總結,結合先前所學知識,在各個知識點之間建立聯系,這樣不僅可以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總結,還能對以前所學知識加以鞏固,達到一箭雙雕的目的。知識框架的建立為學生課下的復習尋找到了目標,學生不再盲目的進行復習。此外,老師帶領學生進行總結歸納,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會在不知不覺中學會總結歸納的方法,教師也要給學生展現的機會,讓學生自己進行總結,更能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將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結構化能夠為學生知識的記憶和知識的提取帶來便利,對學生理解某一部分的知識體系很有幫助,同時有利于對化學概念以及基本定義的掌握。
二、給予學生關注,以學生為基礎
學生是教與受關系中的主體之一,因此教師不能總是注重成績,而對學生自身產生忽視。興趣是學生潛在的動力,足夠的興趣能夠使學生更好地進行自主學習,由此看來,興趣是學生學習效率提高的根本。例如,在背誦元素周期表時,有的教師堅持認為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讓學生很多遍的進行書寫,其實這樣的方式不僅不能讓學生更好的記憶,相反會令學生產生抵觸排斥的心理,缺少對元素周期表使用的靈活性。教師可以將元素周期表編寫成順口溜或者通過“唱”的形式,在有效的記憶基礎之上,還能加深記憶在大腦中的停留時間,加之不斷的復習,對于元素周期表的應用就會更熟練。讓實驗參與教學,能讓課堂更加生動、有趣,起到促使學生踴躍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的作用,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更加深入地進行學生智力的開發。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所不能進行的演繹,實現化學教學的時效性和實效性。
三、教會學生高效正確的學習方式
學習方式是實現學生高效率學習的輔助,不同的學生所適應的學習方式是不同的,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習慣以及思維方式的不同來進行學習方式上的指導,提出合理化的建議。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教師要正確的引導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應用。學生的知識吸收消化能力是不同的,對于速度較慢的學生教師要有耐心,不能進行批評甚至懲罰,要給予鼓勵,使其擁有信心更加努力的學習下去。此外教師也要適時的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啟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例如,當教師在問及氧化鈣與水會有反應嗎?反應是什么樣子的。有的學生會去翻書尋找答案,這時候教師就要及時提醒學生生活的現象,生石灰與水的反應會產生大量的熱。以此來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生活現象的能力以及化學理論在生活中的實踐應用。讓學生意識到可以在生活中進行學習這一方式,啟發學生善于思考、獨立思考。這樣結合生活現象,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對學習知識進行理解,理解更為深刻。教師在備考時還要明確對教材進行把握,要考慮如何與學生進行互動,如何有效且簡單地解決學生可能會提出的各種問題,豐富備課內容,高效備課。
四、將學習效果作為目標進行教學
教師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有目的地進行教育教學。學生的學習效果是對新知識的吸收與掌握,在經過一段時間后對新知識的應用與實踐能力,同時這也是考察教師教學效果的檢驗方式。教師要把握學生的心理以及學生態度,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心態。此外。有的學生還存在聽得懂但是不會做題的情況,這就說明對知識的理解不深入以及對知識點的串聯思考不到位,教師要及時予以補充,靈活適時改變教學方式,使教學方式更有針對性。教師要注意留個學生充足的課余時間,許多教師布置作業都有“泛而不精”的問題,改變傳統題海戰術的鞏固方式。選擇針對性的輔助復習料,根據學生學習情況的不同程度來設置不同形式的作業,以扎實的鞏固復習知識為目的,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精確把握。
隨著現代化社會的不斷發展,教育水平也得到一定的提升,許多創新高效的教學方式漸漸地被應用到教學中去,這種教育上的新嘗試有利于教育事業更加高速的進行發展。化學作為一門理科學科,并不是單純地進行理論記憶,更多的時候是在理解的基礎之上進行理論的適當的實踐應用。探索一種簡單高效的教學模式,能夠對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具有很大的作用。教師要弄懂學生真正需要什么,然后實施不同方式方法,因此簡單高效的方式并不是唯一的,教師要靈活地進行各種方式之間的轉變,使教學方式更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
參考文獻:
[1]劉麗娜.談化學習題的有效教學[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09(5).
[2]趙華.化學課堂教學模式重構的冷思考[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0(6).
[3]吳富祥.創設生活化的化學課堂[J].才智,2010(6).
(作者單位 貴州省余慶縣余慶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