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軍
摘 要:朗讀教學是小學語文課堂上最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也是培養小學生良好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怎樣才能使朗讀教學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真正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朗讀方法、朗讀興趣至關重要。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方法;培養興趣
朗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課堂上最常用的教學方式,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建立高效課堂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朗讀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增強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在文章誦讀中逐漸提高語感,同時學生的思維也得到發展和提高,使語文能力全面發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朗讀練習,同時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教給朗讀方法,提高朗讀能力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做到正確、流利地誦讀是最基本的要求,教師要指導學生用標準流利的普通話認真、仔細,逐字逐句地誦讀課文。但做到正確、流利只是一方面,同時教師更要強調學生帶感情,繪聲繪色地進行朗讀。語文課本的每一篇文章,每一字,每一句都是作者用心創作的,飽含作者真切而厚重的情感。因此,在指導學生進行朗讀練習時,不僅要求做到正確、流利,更要教會學生富有感情,聲情并茂地誦讀,強調語氣、語調的變化,注意停頓、語速等。
2.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朗讀
在實際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會陷入誤區:一味讓學生朗讀,而忽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只有在真正把握文章思想意義的基礎上,學生才能真正發自內心有感情地朗讀。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理解課文中的詞語和句子,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思想。為了使學生朗讀時真正做到聲情并茂,教師要向學生介紹作家,作品創作背景,指導學生理解文章的語言,以便學生更好地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只有領會了作品感情,才能真正做到有感情朗讀。
二、培養學生廣泛朗讀的興趣
為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朗讀時,可創新朗讀方式,采用個人朗讀、分組朗讀、分角色朗讀、配樂朗讀、表演朗讀等多種形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教師要多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豐富詞匯,開闊視野。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拓展思維,精心設計朗讀教學,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沙瀟湘.魅力四射的朗讀教學[J].家教世界,2013(4).
(作者單位 河北省遷安市馬蘭莊社區小學)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