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娟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創新思維的萌芽階段,這一階段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表現出好奇心和想象力,表現出獨立感受事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智慧能動性,數學本身也就是創造性能力的外在表現,所以,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加以引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關鍵詞:營造環境;創設情境;主體作用;創新
創新是一切思維的源泉,沒有創新就沒有進步,所以,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將創新思維寓于數學教學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教學中,應該從哪幾個方面來培養呢?
一、營造寬松環境創設思維情境
心理調查顯示,人在寬松的外部環境下,創造能力大大提高,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積極營造一個寬松、和諧、民主的教學環境,受傳統尊師重道思想的影響,久而久之,學生對老師形成一種畏懼心理,很難放松下來,如果不注意加以引導,課堂教學效果就不能提高。因而作為教師,首先要以朋友的身份和學生進行合作,努力融入學生群體,善于和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做到和學生融洽相處,和諧課堂氣氛。
二、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創新
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樹立正確的觀察態度
首先要培養學生善于觀察、樂于觀察、勤于觀察的習慣,因為小學階段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階段,對周圍一切的好奇心特別強烈,這時候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去觀察事物并且學會思考。在幾何圖形教學中就可以讓學生自己觀察每個圖形的形狀以及特點,再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出哪些圖形在生活中經常看到,這樣把不可觸摸的圖形形象化,變得可知可感,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
2.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質疑、敢于提問
教師要通過各種方法去刺激、引導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給一個思維“誤區”,讓學生自己在思維的碰撞中找到正確的答案。另外,教師要給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學生在課堂上由于各種原因難免會放不開,對于學生各種的“異想天開”教師要加以肯定并鼓勵,否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也會受到限制,不利于創新思維的培養。
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潛能是無限的,這就需要作為教師的我們進行開發、創造,外部環境是學生創造性思維形成的外部條件,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是核心,教師應多管齊下,為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薛道葉.如何在數學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J].電子世界,2012(15).
(作者單位 河北省遷安市五重安鄉旭陽學校小學部)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