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慧娟
摘 要:從兩方面探討留守學生的教育模式,以促進留守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團隊活動;學生管理;發展目標
一、在校級興趣小組的基礎上,打亂建制以自然村為單位建立新的團隊組織,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讓學生自主管理,擴大團隊活動的范圍,增強機動性,給學生發展的時空
1.課題組打亂班級建制以村為單位建立新的團隊組織——團組,實施團隊一體化管理,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讓學生自主管理,擴大團隊活動的范圍,增強機動性,給學生發展的時空。團組每組設組長一名,副組長一至二名,組織嚴密,開展活動迅速及時、紀律性強。新型的團隊組織形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留守學生往往以自我為中心,缺少樂于助人的品質和集體主義觀念。新型團隊組織形式通過集體活動,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的精神和及注意觀念。新型團隊組織形式便于加強學生管理,保障學生安全。農村留守學生缺少家長監管,個性比較強,性格比較僻,往往不注意保障自身安全,特別是農忙時節和暑假期間,青少年傷害、溺亡事故并不鮮見,通過互幫互助可以加強管理,有效地保障學生人身財產安全。
2.建立教師聯系點制度,把全校48名教師分成24組,臨點到村,及時對留守學生的活動進行指導、調控。
3.開展學生交流,將留守學生與非留守學生分組結對,分別到對方家庭體驗生活,促進留守學生心理正常發展。新型的團隊組織形式首先便于團組開展活動。
二、提出“個十百千萬”工程的發展目標
“個十百千萬”工程以素質教育為載體,加強學生的人文素養,強健學生體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工程的具體要求是:“個”,即在小學、初中階段各栽一棵樹,練就一套終身受用的體育技能,具備一項藝術特長和一項科技活動技能;“十”,即小學、初中階段各講十個故事,唱十首革命歌曲,中學生編發十條箴言;“百”,即分別背誦百篇詩詞歌賦、百篇經典語錄及名言警句;“千”,即寫千篇日記,小學、初中每個學段五百篇以上;“萬”,即小學一至三年級每天跑400米,四至六年級每天跑800米,初中每天跑1000米,初中畢業時具備連續堅持萬米跑步的體能。
以此為依托,學校每年組織植樹節活動,每年國慶節和元旦都組織文藝演出活動,每天進行大課間的誦讀和長跑,不定期舉行科技節、演講比賽、作文競賽、體育運動會、冬季三項比賽等活動,基本探索出一個農村初中留守學生教育的模式,就是“以團隊活動為載體促進初中留守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模式。
(作者單位 江蘇省興化市唐劉學校)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