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向蕊
摘 要:比興手法給古詩詞帶來了別樣的情思和韻致。引導高中學生透徹理解比興概念,分析比興在詩詞典籍中的運用和表達效果,提高學生詩詞鑒賞能力和創造能力。
關鍵詞:比興概念;運用;作用
我國是詩歌的國度,詩歌的創作傳統源遠流長,比興手法給古詩詞帶來了別樣的情思和韻致。
一、比興概念
“比興”,朱熹在《詩集傳》中明了地解釋了含義,他說“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比”就是譬喻,就是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點,用另一事物來描繪所要表現的事物,使其特征更加鮮明突出;“興”就是聯想,是借助一種事物來引起所要歌詠的內容,就是觸景生情,托物言志,啟發聯想和想象。
二、比興在文學作品中的使用及作用
《關雎》的開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前兩句,那在水中的“關關”鳴叫的成雙的水鳥,情意深摯,互相唱和,它們多么容易勾起人的聯想,讓人想起君子和淑女和樂恭敬地相處。“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引入正題,文靜美麗的姑娘才是小伙子的理想配偶。在開篇之時,醞釀氣氛,使詩意含蓄蘊藉。
《衛風·氓》第三章的“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是起興,由桑葉的新鮮潤澤讓人聯想到女子年輕美貌,初婚幸福。第四章的“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也是起興,由落葉的枯黃和隕落,讓人聯想到棄婦面容憔悴,被棄痛苦。比興,勾起了讀者的聯想,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塑造棄婦形象,突出批判主題,加強了詩的思想意義。
《越人歌》里的“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離騷》里的“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兩處的比興,避免了平鋪直敘的干澀,為詩詞增添了韻致和情思。
《孔雀東南飛》中的“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起興,用具體的形象來激發讀者想象,從美禽戀偶聯想到夫妻分離,給全詩籠罩上一種纏綿悱惻的悲劇氣氛,起了統攝全詩、引起下面故事的作用。李商隱的《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這里以錦瑟起興,追憶華年。商隱享年不足五十,故此借“五十弦”起興,暗喻生平,引發以下“一弦一柱”之思憶。唐戴叔倫的《三閭廟》“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詩以沅湘開篇,即景起興,由沅水湘江,引出屈子千年不盡的怨恨。騷人幽怨,何以形容?好似沅湘深沉的流水,含蓄而蘊藉。
比興的使用,避免平鋪直敘的干澀、枯燥和突兀,能激發讀者的聯想,加強作品的形象性,增加詩詞的情思和韻致,使詩詞含蓄委婉、韻味悠長。
最后,希望學生牢固掌握比興技法,體會比興手法的別樣韻致,汲取古詩詞精華,傳承我國燦爛的詩歌文化!
(作者單位 河南省汝陽縣實驗高中)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