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靜
摘 要:為適應社會的發展,學前兒童英語教育越來越受到各界的關注,各個幼兒園或培訓機構紛紛開設了英語課程,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對贛州市學前兒童英語教學現狀進行調查,針對出現的問題提出相應建議,旨在促進學前兒童英語教育健康發展。
關鍵詞:學前兒童;英語教育現狀;人才;研究
隨著經濟活動的全球化,英語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使英語的學習成為一個持續升溫的社會熱點問題,并呈現低齡化的發展趨勢。語言學家喬姆斯基(Chomsky)的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兒童天生就有一套語言習得機制。2歲~3歲是兒童語言學習的關鍵時期,在此期間,兒童的語言模仿能力最強,積極性最高,詞匯量增加最快。基于這樣的認識,各幼兒園紛紛開設了英語課,幼兒學英語的熱潮逐步升溫。隨著學前英語教育如火如荼地開展,教育中的問題也不斷顯現出來。本文著重分析贛州市學前兒童英語教學現狀,并針對問題提出解決策略。
一、部分教材編寫缺乏依據,教師選擇教材自主性強
據調查,目前贛州市各幼兒園開設的學前英語課程并沒有獨立的教學大綱,而是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為基礎,但該文件并未涉及具體的英語課程相關內容,因此編寫學前英語教材就失去了根據。由此緣故,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的教材。贛州市幼兒園使用的教材有《朗文少兒英語教材》《Hippo and Friends》《洪恩英語》《劍橋幼兒英語》等,還有一些幼兒園使用國外原版教材,背離了幼兒英語教育是啟蒙教育的原則,也脫離了我國英語教學并非二語教學的實際。此外,教師在教材選擇上隨意性大,自主性強,有的選擇最新的教材,并未考慮幼兒的學習興趣和能力;有的則盲目跟風,別的幼兒園用什么教材,就用什么教材。
上述問題的解決,既有待于國家有關部門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補充英語課程的相關內容或者指定更有針對性的幼兒園英語課程標準以提供教材編寫的依據,又需要幼兒園英語教師提升自身的英語水平和教學素養,提高對教材的鑒別力,并根據所在幼兒園的定位和兒童的特點,遵循適用性原則,以“童性、簡單、多樣、系統”為依據,選擇合適的教材。
二、師資來源復雜
師資是決定學前兒童英語教育成功的關鍵,是幼兒英語習得的模仿榜樣和主要輸入源,因而,有無合格的學前兒童英語教師是幼兒園能否開展好相關教育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在此次調查中發現,目前贛州市幼兒園英語教師來源主要有:首先,英語專業人員幼教化。有些英語專業的本、專科畢業生(贛州市多為專科生)進入幼兒英語教師隊伍,具備較高的英語素質,但缺乏對幼兒和幼兒英語教學的認識,難以根據幼兒生理和心理特點組織教學,需要經過長期的探索和實踐才能逐步適應幼兒英語教學。其次,普通幼兒教師英語化。這類教師人數較多,其中也有優秀者,但他們中相當一部分人存在著諸如英語口語能力較弱,語音語調不標準,無法正常使用幼兒園英語日常用語與幼兒進行交流等英語教育能力方面的問題。而處于語言敏感期的幼兒模仿力強,如果不能從幼教老師那里學到標準的語音語調和正確的語言,形成習慣后則很難改正,就會出現英語學習中的石化現象(fossilization),直接影響他們日后的英語學習。最后,是從各高校聘請的一些外教。其好處在于英語發音標準,課堂氣氛活躍,幼兒能夠接觸到國外的教育理念,其不足之處是不能和幼兒更好地溝通,了解他們的需要。
總體來說,目前贛州市各幼兒園對英語師資需求旺盛,而合格的幼兒英語教師需要很高的專業素養,符合標準的并不多。要解決兩者的矛盾,其有效方法是以高質量、快速度、大數量的要求培養相關老師。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實現速度與數量的協調發展。
(1)以保證質量為前提。《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對幼兒教師在教育及兒童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進行了陳述,同時對教師素質也提出了更全面、更具體的要求。一名合格的學前英語教師應具備較為扎實的英語基礎,掌握先進的幼兒英語教學法和教學技能。質量、數量和速度三者并不矛盾,質量是前提,速度是手段,數量是規模,共同的目標是實現學前兒童英語師資的有效提高。
(2)以快速度追求數量提高。目前我市師資力量短缺,因此要大膽突破傳統的師資培養模式,以較快速度改變現狀,可從拓寬培養渠道和改革人才培養方案兩個方面著手。首先,培養渠道根據培養對象展開。如:英語專業畢業生注重教育學、兒童心理學、幼兒英語教學法等方面的培養,而教育學專業的畢業生則應根據其英語水平制訂合理、合適的英語培訓計劃,定期培訓,適時考核。其次,培養方案的制定應以解決問題為中心,注重實效和針對性。除課程培訓外,還應關注實踐教學中的具體問題做有針對性指導,解決實踐教學中的問題。
三、教學方法不當,教學環境有待改善
贛州市大部分幼兒園幼兒英語教師并非英語教育專業畢業,在校期間并未接受系統的幼兒英語教學技能和方法的指導,理論知識儲備不足,缺乏對幼兒的心理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在授課過程中著重傳授知識,忽略了幼兒的心理需求,缺乏教育目標和有效和課堂活動組織。個別教學出現了“成人化”的現象,上課時缺乏課堂設計,主要為“講授知識、跟讀模仿、小組(或個人)操練”,課堂沒有活力,降低了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而教學所使用的教室也是普通教室,沒有為幼兒營造出英語學習環境,如英文字母表、簡單的英語單詞和對應的卡片。
對于上述這兩個問題,幼兒園應加強對教師的督導和檢查,幼兒英語教師則應利用可獲得的教學資源如網絡等多學習,提高教學能力。上課時應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每一節課的每一個教學環節,適時、適當地引入游戲、表演、英文歌曲等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此外,園方還應改善教學環境,可適當把教室布置成英語氣氛濃厚的地方,如用英文制作教室門牌,在墻上布置各種英語墻報,在物品上貼英文單詞等。還可以根據不同課型、不同內容和不同游戲活動隨時改變兒童的座位。這樣可以讓兒童生活在一個處處彌漫著英語氣息的環境中,激發幼兒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四、教學效果的評價缺乏標準,有急功近利的傾向
目前,幼兒園英語教學評價中家長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贛州市的一些幼兒園,家長是否滿意幾乎已經成為幼兒園英語教學評價的唯一標準,而家長看中的往往是幼兒掌握了多少英語知識,即能背多少單詞、會說幾個英語句子、會唱幾首英語歌曲等。這種唯家長論、唯知識論的做法直接影響了學前兒童英語教育,使本該活潑有趣的英語學習變成了機械呆板的填鴨式灌輸。
幼兒英語教育實質上應該是啟蒙教育,其目的在于培養幼兒對英語的興趣,為其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教師對幼兒英語學習的評價應該盡可能多樣化、全方位,在內容、方式、手段和主體上進行評價。在課堂教學中,不但要評價幼兒對語言的掌握,還要關注幼兒對英語的興趣、學習態度、參與程度等。評價形式應具有多樣性和可選性,應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并遵循“以形成性評價為主,以兒童平時參與各種游戲活動的表現為主要依據”的評價模式,促使教師能夠全面動態地了解幼兒學習過程,以便隨時調整教學。而在評價手段上,則應注重觀察為主的方式,通過學習檔案袋進行描述性評價,并盡量對幼兒進行正面評價。由于幼兒心智發展尚處于較低水平,幼兒英語學習評價應結合教師和家長的看法,在重視家長意見的同時,幼兒園要對家長正確地進行科學引導,努力消除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思想,使其能從有利于幼兒成長成才的角度來看待幼兒英語學習。
學前兒童英語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界合力循序漸進地展開。綜上所述,本文基本上反映了贛州市學前兒童英語教育的現狀,針對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建議,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由于各種原因,調查也有可能出現偏差,如對現狀的調查僅針對贛州市,缺乏一定的普遍性;對學前兒童英語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得還不夠全面和徹底,這都有待于日后的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Cameron.L.Teaching languages to young learner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2]高敬.幼兒英語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黃衍玲.幼兒英語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
社,2012.
[4]王黎.學前兒童英語教育[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贛南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
注:本文為江西省贛州市社會科學研究課題“贛州市幼兒園英語教育現狀調查與實踐探索”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13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