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
摘 要: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迅猛發展,高等教育改革浪潮空前巨大。當前,國際政治交鋒激烈,國內經濟社會加快轉型,計算機和網絡的發展對社會有著廣泛影響。當前的大學生以“90后”為主,高校的發展面臨新形勢,遇到一些新問題。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這就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要求,高校應運用新方法及形式解決存在的問題,順應時代發展,為社會輸送具有優良人格的大學生。
關鍵詞: 高校學生 思想政治 教育創新
早在2004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就聯合頒發了“中央16號文件”,要求:我國各大高校要加強重視新形勢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高校作為為社會培養人才的殿堂,肩負著光榮的任務與使命。如今國內外局勢復雜多變,對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影響。因此,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加強重視,深入研究當代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析新形勢下的挑戰,以及相應的對策,以全面提高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高校只有通過教育工作的創新,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開拓更好的新局面。本文將對此展開初步探討。
一、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堅持科學發展觀,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是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即“以學生為本”,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部門要將對大學生人身價值的關注作為工作重心,堅持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尊重學生為大前提,全力關注學生的成長,以培養學生成才為己任。全面提高當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為社會輸送可用之才。
“中央16號文件”曾明確指出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內容:“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重要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理想信念為核心,以愛國主義為重點,以思想道德建設為基礎,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這就要求高校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際過程中,不斷對方式進行創新,結合“中央16號文件”指出的要素,全面落實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
二、當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
大學生已經形成了初步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分析全球當前形勢,可以看出其復雜多變的特點,這對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有一定的影響。所以高校要在當前形勢下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充分了解當前高校的環境特點,明確責任,順應時代發展做好工作。
(一)網絡信息化時代帶來的挑戰
隨著我國計算機和互聯網的普及應用,對各領域的人們都帶來很大影響,包括精神方面和物質方面等,對于國家的發展也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好的一面無需贅述,但這其中也包含諸多問題,是不容忽視的。當前所有信息基本通過互聯網傳遞,這就造成社會輿論的兩極分化情況。尤其新媒體的出現,更加劇了輿論的影響力。大學生作為新一代青年,自然對互聯網產生強烈的依賴,思想會在極大程度上受到網絡思潮的影響,這點毋庸置疑。國家近年來一直在號召“正能量”的傳遞,但是縱觀互聯網,相關信息還是非常有限。而諸多媒體為了吸引關注,多數制造虛假信息及一些低俗、無下限的信息進行傳播,這就會在無形中影響大學生的思想。因此,高校應研究如何高效正確應用互聯網。
(二)國內經濟轉型帶來的挑戰
當前,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建設加速,社會活力也在不斷增強,各種社會矛盾開始凸顯,從而影響人們的思想意識。如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等當今社會比較流行的熱點話題,這些對大學生思想意識造成的影響顯而易見。因此,解決大學生思想教育問題日漸重要,正確引領大學生的思想方向就成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三)國際激烈的政治交鋒
當前國際關系空前復雜,國際力量不斷分化與組合,影響國際關系的重大格局。而在全球競爭中,隨著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我國不斷擴大著政治影響力。但與一些國家的矛盾就更加激烈,國際上一些西方觀念對我國有深刻的影響力,進而影響我國當代青年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三、做好當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一)使大學生堅定信念
每個國家都重視自身的意識形態,而高校的文化建設也要重視自身意識形態等。高校辦學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方針政策,根據時代需求和社會發展實際需要,堅守自身意識形態[3]。在復雜的時代背景下,要全面滲透“中國夢”理念,堅定學生信念,增強學生認同感,激勵學生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奮斗。要將自身價值與國家價值緊密相連,讓學生形成強烈的責任意識與使命感。
(二)正確引導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
正確的價值理念和取向有利于促使國家繁榮興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推進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戰略任務的前提。因此,注重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是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必然選擇,將文化建設轉化為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追求和行為準則。
(三)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
對現行教學模式的改革,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對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創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親身感受知識的魅力,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進而受益終生。也可以通過學校網站的建設,將“正能量”的信息傳遞給學生,幫助學生樹立自覺抵制低俗信息的意識。加大多媒體手段的運用力度,多領域開拓綠色交流空間,有利于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四、結語
在當前復雜的大背景下,只有勇于面對挑戰,不怕困難,迎難而上,用創新理念和方法開展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為社會培養品學兼優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方式南,王海穩.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要積極應對信息網絡化的挑戰[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08):22-24.
[2]譚建平,李琳.與時俱進,創新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6):106-108.
[3]孟玲,李存茂.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創新高校輔導員的工作方法[J].新西部,2013,(07):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