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詠云
【摘要】聲樂課是學前教育中的專業技能課程,是幼師的一項必備技能,是提高學生演唱技巧、審美能力、陶冶學生情操的重要途徑,音樂課堂教學的合理進行關系到教學的質量。所以我們必須用新的理念、新的思維來構建科學的教育教學課堂框架。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為社會培養幼兒師資。
【關鍵詞】學前教育;音樂課堂;發聲;歌曲選材
一、前言
學前教育專業開設聲樂課,與高校聲樂教學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既要學習歌唱的發聲技巧又要參照幼兒園小朋友的歌唱特點來進行,幼師的學生來源是初中生,她們也沒有進行過音樂的專門學習,藝術素養不高,嗓音條件也不突出,因此,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課就是讓學生能夠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技巧,提高藝術的感悟能力,培養高尚的情操?,F在學前教育采用聲樂集體課的聲樂教學模式,這樣學生的個性差異減少,興趣、特長和學習態度得到了發展。能夠系統性地傳播知識給學生,使學生在集體課中得到樂趣,理解和掌握教學的方法和過程,這也為適應以后幼兒園教學奠定了基礎。
二、科學的發聲方法
幼師的工作主要是幼兒園的教學,因此,音樂教學的內容必須符合幼兒園音樂課的特點,勢必要具有針對性,這是音樂課的目標與原則。在教學內容的選擇安排上科學的發聲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正確的發聲方法是歌唱的靈魂,歌唱必須是技術性和實踐性相結合,只有通過正確的發聲訓練,不斷地演唱才能逐步提高。力求學生在集體教學中認識、了解和逐步掌握正確的發聲方法。在練聲曲的選擇上不能難度太大,要有規律、有步驟的發聲練習,要轉變學生平時生活中自然的發聲習慣,從基礎開始,首先利用音域跨度不大的練聲曲,如1353|1-|,母音則用簡單的MIMAMI,在練聲的過程中一定要強調“微笑狀態”、“咬字吐字”、“聲情并茂”等。使學生一開始就有良好的歌唱習慣。氣息是歌唱的動力,氣息的控制是歌唱中最重要的環節,在練習中也必須有意識的練習。等發聲方法逐漸穩定了,可以加強長音、跳音的練習,只有當學生的基礎打扎實后,把良好的歌唱狀態保持到歌唱中去,才能實現演唱不同風格的歌曲。
三、歌曲選材
我們現在的學前教育音樂課本大部分都是使用國家教育部規范教材、幼兒師范學校教科書(試用本)《唱歌》這一本書,這本書很詳細地規劃了知識要點,分步驟地整理了所要學習的內容,書中包括藝術歌曲、民歌、幼兒歌曲,難度均屬中等。
(一)幼兒歌曲
幼兒歌曲的演唱是學前教育音樂課的重點,她們畢業以后去到幼兒園工作,面對的都是小朋友,自然是要演唱兒歌,因此,在音樂課的教學中,要重視兒童歌曲的自彈自唱和邊唱邊跳的能力,學生才能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游刃有余。兒歌的教法是學生必備的教學能力。在教學中要選擇不同風格的兒童歌曲以及一些經典好聽的歌曲讓學生們學習了解。如小燕子、我的好媽媽、我愛我的幼兒園、小星星、小烏鴉愛媽媽、找朋友等,這些歌曲旋律簡單,歌詞通俗易懂,小朋友很容易接受,在教學過程中再讓學生們編排一下動作,這樣就更加能夠培養學生們的實踐能力。熟練掌握幼兒歌曲,為將從事的職業工作做好準備。
(二)民歌
要想提高音樂素養,掌握更加牢固的歌唱知識,必須要涉及大量的曲目,比如民歌類,民歌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珍寶,是各個民族智慧的結晶,學習民歌不僅能了解各個民族的音樂特點,還能熟知民族的人文風俗。如《茉莉花》《在那遙遠的地方》《阿里山的姑娘》《好花紅》等。這些歌曲都反映了各個地區的民族特色,學生們學唱這些歌更加能掌握歌曲的風格,積累知識。
(三)藝術歌曲
藝術歌曲是文學性和時尚性的結合,藝術歌曲給人美的享受,旋律優美動聽,意境深遠有內涵,音樂形象生動。藝術歌曲對于學生提高藝術修養有很大的價值,能夠在歌曲的演唱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對音樂的感悟,達到提高學生歌唱興趣的目的。如送別、思鄉曲、搖籃曲等。另外在教學中也可學習一些經典的外國作品,對于學生掌握演唱技巧及樂感的培養起到較好的作用,如《可愛的家》《搖籃曲》《哎呀媽媽》《桑塔露琪亞》。學習了民歌、藝術歌曲,這些都很容易與幼兒歌曲歌唱相結合,根據不同年級,按照難易程度,循序漸進地學習,為她們以后從事的工作打下很好的基礎。
四、聲樂與鋼琴結合
在學前音樂教學活動中,歌曲伴奏編配彈唱用得很多,自彈自唱是必須具備的一種技能。這是保證上好幼兒園音樂課的一個基本前提。目前,幼教專業學生在自彈自唱能力方面不足,這種現象直接影響幼兒園的音樂教學,因為鋼琴的彈唱是幼兒學習歌唱的引領。有的學生彈奏能力不差,但是邊彈邊唱就力不從心,不是唱歌狀態不積極,面無表情,就是鋼琴伴奏達不到要求,襯托不出歌曲的氣氛和效果,達不到幼兒園課堂教學的目的。這樣直接影響幼兒園音樂教學的質量。因此聲樂與鋼琴應有機結合,這是幼教音樂必備的專業技能。為解決這個難題,在課堂上可以通過有準備的一些課堂教學環節,模擬幼兒園教學的特點與實際情況,選擇一些針對幼兒演唱特點的歌曲,分小組或者個人進行教學演繹,這樣既鍛煉了自彈自唱的能力,掌握和具備教學基本功,也能提高學生的表現力,鍛煉了膽量,這也是教學與實踐相結合。如果學生能在課堂上充滿情趣地自彈自唱,將是為她們以后從事幼教工作準備了最重要的一項技能。掌握了技巧就可以達到充分調動幼兒學唱歌曲和參與音樂活動的積極性,又可增進師生間的感情交流。
五、實訓實踐
實訓實踐是幼師教育教學中的主要環節,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每學期都要進行社會實踐,就是分班級分小組去到不同的幼兒園的不同年級進行實踐活動,同學們在幼兒園一天的實踐中,從小朋友的起居到上課,同學們逐一進行了解,對于幼兒園的日常生活與教學得到深入的了解。同學們也同時參與到幼兒園的音樂教學,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其中,得到一舉兩得的效果。在平時的學習中,同學們還可以與幼兒園保持聯系與長期合作,組織一些符合幼兒園特點的教學活動,為學生們提供機會。因此,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課教學也要和幼兒園的實際需求相吻合,應把實訓實踐內容與課程課堂教學融合,使教學內容多樣化、實用化,實現課堂教學與實訓實踐教學相結合。在課堂教學中,使學生的課堂學習既是學習又是實踐。其次還可以通過一些比賽和舞臺表演來體現教學成果,使學生們能夠提高自信心,鍛煉學生的積極性,在實踐過程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學習中加以改正。這樣更有利于貼近現實,對學習更有促進。
六、結語
幼師音樂教學具有強烈的職業教育特點,通過專業的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聲樂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技巧,讓學生懂得一般歌唱知識,學會基本的歌唱技巧,發展思維,全面提高學生應具備的音樂素質,在發展人的全面素質的現代教育理念指導下,廣大教師也應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其在較短的學習期限內,盡可能地掌握必備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成為合格的幼兒教師。
參考文獻
[1]李德隆.高師音樂教育學概論[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
[2]人民教育出版社幼兒教育室.幼兒音樂教學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許卓婭.學前兒童音樂教育[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4]倪敏.對五年制幼師課程結構的思考[J].幼教師資建設,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