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壽釗 李朝燦



基金項目:泉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新時期泉州市老科協創新發展思路與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13H09)。
[摘 要]通過對福建省和泉州市老科協組織的調查研究,回顧了中國老科協組織的發展沿革,分析了泉州市老科協組織的發展現狀、服務成效及存在的問題,總結了老科協組織的發展經驗,提出了新時期老科協組織創新發展的思路與對策建議。
[關鍵詞]老科協 現狀調研 發展思路 對策建議
老科技工作者協會是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發揮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作用的意見(中辦發[1986]32號、[2005]9號)依法成立的老科技工作者組織,是我國科學技術協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和政府聯系離退休科技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我國科技隊伍的老齡化問題日趨突出。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中國老科技工作者人員總數已達600多萬人,占全國在職科技人員總數的15%。福建省老科技工作者人數已達3.6萬人,占全省在職科技人員總數的21%,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老科技專家所占比例更大。針對我國科技隊伍相對薄弱,特別是高級科技專家總量偏少的現狀,如何充分發揮離退休老科技專家的作用,已成為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課題。2013年~2014年,泉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協會承擔泉州市科協資助委托的“泉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2013H09)”,組織開展泉州市及各縣(市、區)老科協組織現狀調研與新時期創新發展思路的探索研究。
一、我國的老科協組織及發展沿革
老科技工作者是我國老年人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在長期的生涯中勤奮學習和努力工作,在為祖國社會主義建設做出貢獻的同時,積累了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是我國寶貴的人才資源。1986年9月,為了更好地發揮離退休科技人員的作用,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統戰部、國家勞動人事部、國家科委、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和中國科協等7部委聯合向黨中央提出《關于發揮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作用的暫行規定》的報告。1986年10月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以中辦發[1986]32號文轉發全國執行,有力地推進了全國老科技工作者團體的發展。在中國科協的領導下,國家科委于1988年7月批準成立“中國退(離)休科技工作者團體聯合會”(簡稱“中國退科聯”),1993年5月更名為“中國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簡稱“中國老科協”)。中國老科協已成立行業分會18個,企事業單位團體21個。中國老科協理事會下設組織聯絡、科普宣傳教育、科技咨詢、財務與基金、國際聯絡、服務三農與扶貧、資源與環境等7個工作委員會。中國老科協秘書處下設辦公室、組織聯絡部、科普宣傳教育部、科技咨詢服務部和《中國老科協通訊》編輯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全部成立省級老科協,并建立地市級老科協311個,縣級老科協503個,鄉鎮老科協1198個,社區老科協772個,全國老科協會員總數約60萬人。
1983年7月15日,“福建省退休工程師協會”成立,1991年7月13日更名為“福建省退離休科技工作者協會”,1993年9月15日更名為“福建省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目前,福建省老科協擁有個人會員12783人,成立行業分會、專委會17個,企事業單位老科協38個。秘書處下設信息宣傳組、項目工作組、職稱認定組、財務室等4個工作部門。全省9個設區市全部成立市級老科協,并建立縣(市、區)老科協73個,鄉鎮、街道(社區)老科協112個。全省建立省、市、縣級科普報告團196個。2013年福建省9個設區市老科協組織的基本情況見表1。
二、泉州市老科協組織與現狀分析
(一)泉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協會的組織結構
泉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協會(Quanzhou Association of Senior Scientists and Technicians,縮寫QASST)成立于2000年9月30日,是以全市離退休高中級專業技術人員為主體的跨行業、多學科、綜合性,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非營利的社會團體組織,是黨和政府聯系廣大老科技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本會的主要業務范圍是組織老科技工作者,圍繞泉州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開展調查研究、建言獻策,組織老專家參與產業規劃編制及論證、工程項目、科技項目評審、科技決策咨詢、成果評審鑒定、項目驗收、學術交流、科學普及、科技培訓、科技開發、科技扶貧、醫衛服務、職稱認定等。泉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協會的組織結構與運行機制如圖1所示。泉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協會現有會員705人,其中90%左右為高級職稱專家。現有理事47人,常務理事21人,正、副會長共10人。泉州市老科協由華僑大學分會、泉州師院分會、水利分會、公路分會、197地勘分會等5個分會和化工專委會、電子信息專委會、機械專委會、農林水專委會、地礦專委會,建筑專委會、醫療衛生專委會、文教專委會等8個專委會組成。老科協下設秘書處以及科技項目評估組、科普領導組、科技示范基地領導組、科技項目監理組、義診科普組、職稱評議組等6個工作小組和專家科普報告團。泉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協會會員代表大會5年召開1次,每屆理事會任期5年,每年召開1次理事會,2次常務理事會,每月召開1次會長辦公會,討論研究理事會重大事項。理事會下設秘書處,負責協會日常工作。
(二)泉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協會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泉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協會自2000年成立以來,在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人民政府的領導和泉州市科協的直接指導下,團結和帶領全市離退休老科技工作者積極服務海西泉州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服務效益,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先后10次被福建省科協、省老科協和泉州市公務員局、市科協評為省市科協系統先進集體,獲得泉州市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2011年,被泉州市科協授予首屆十佳星級學會;2012年獲泉州市科協系統先進集體及學會發展創新獎一等獎;2014年被福建省委老干部局授予“八閩夕陽紅,助力中國夢”先進集體。王文泰會長被中國老科協授予先進工作者稱號。
1.加強自身建設,構建學習型、服務型協會。泉州市老科協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中辦發[2005]9號、閩委[2010]30號、泉委發[2014]7號文件精神,加強組織建設、能力建設、機制建設和條件建設。積極爭取市財政局、市科協經費支持,市委組織部、市科技局、市社科聯項目經費資助以及民營科技企業等社會資助。每年舉辦學術年會,組織會員年度體檢,構建學習型 、創新型、服務型協會。泉州市老科協現有會員705人,11個縣(市、區)老科協共有會員3476人。2003年~2013年,全市155名老科協會員獲得福建省老科協高級技術職稱資格認定,其中教授、研究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教授級高級農藝師、主任醫師等正高級62人,副高級93人。泉州市老科協充分發揮離退休老科技專家的作用,老有所學,老有所為,積極發揮余熱,服務泉州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2.圍繞泉州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服務政府科學決策和經濟建設。(1)調查研究,建言獻策。泉州市老科協會同泉州市政府經濟顧問組,發揮老專家優勢和作用,圍繞泉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大局和“增強憂患意識,推動長遠發展”大討論,組織開展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科技創新推進民營企業創新創業、泉州裝備機械制造業、數控一代推廣應用、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等系列調查研究150多次,提交建言獻策近200份,編印《經濟信息》160多期,為市委、市政府提供科學決策參考。其中《關于成立泉州市南翼新城規劃建設管理協調機構的建議》、《關于整合泉港、泉惠石化工業區,做大做強石化產業的建議》、《關于加快建設“泉州食品城”的建議》、《泉州裝備機械制造業產業發展調研》等50多份建議獲得泉州市委、市政府領導的批示,被泉州市和縣(市、區)政府主管部門采納。湯祥輝高級工程師等人多次獲得泉州市科技工作者優秀建議獎和泉港區政府“十佳金點子”獎勵。(2)編制產業發展規劃。完成泉州市“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石油化工、紡織服裝、機械、電子信息、食品、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專項規劃編制51項,完成市、縣(市、區)產業規劃論證評審149項,推進泉州市經濟建設快速持續發展。(3)項目評審。受泉州市發改委、市經貿委、市科技局和各縣(市、區)委托,完成各類工程項目、科技項目、儲備項目、招商項目和科技成果項目、科技獎勵項目等評審1662項。此外,泉州市老科協水利分會、公路分會、197地勘分會和建筑專委會、地礦專委會,受政府主管部門委托,完成水利、公路、地質、地礦和建筑工程評估、驗收500多項。2013年,泉州市老科協被泉州市科技局確定為第三方監理機構,負責全市重大科技項目監理事務性工作。
3.組織開展科技咨詢,服務民營企業創新創業。圍繞泉州市民營企業科技創新創業,組織化工、電子信息、機械、建筑建材、地礦等科技專家,深入各縣(市、區)組織開展各類科技咨詢服務3769人次,促進民營企業依靠科技創新創業和轉型升級。指導福建宏遠、福建金燕、福建祥業、石獅華寶等民營科技企業申報國家、福建省、泉州市科技計劃項目,開展產學研科技合作,開發竹纖維、海洋生物、生物醫藥等高科技產品,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2005年,泉州市老科協榮獲泉州市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2014年,指導石獅協力海洋生物公司到泉港區進行異地技改擴建,投資1億元,開發年產5000噸的海洋生物高科技產品卡拉膠及瓊脂,年產值可達6億元。
4.科技服務“三農”,助推新農村建設。(1)組織開展特色農業調研。2003年以來,指導南安市東田鎮示范推廣農村沼氣綜合開發應用,創建“海西沼氣第一鎮”。2005年提出《推廣沼氣綜合開發,發展農村循環經濟》的建議,被泉州市政府采納。市政府成立農村沼氣辦,配備專職人員,組織編制《2006~2010年泉州市沼氣綜合開發利用規劃》,市財政撥出專項資金支持農村發展沼氣。2013年,組織開展泉州市沼氣發電產業化調研,其調研報告經林萬明副市長批示后,2014年2月泉州市農業局組織制定《泉州市促進農村沼氣發電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2014年3~6月,泉州市老科協深入全市8個縣(市、區)45個單位,組織開展泉州市農業特色優勢產業調研,提出發展思路與對策建議。(2)組織開展科技扶貧行動。泉州市老科協農林水專委會與泉州市扶貧開發協會合作,指導德化縣發展“三黑”(黑雞、黑兔、黑山羊)、“三黃”(黃花菜、德化梨、油茶);永春縣發展永春蘆柑、永春冬瓜等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幫助老區農民增收脫貧致富。(3)建立科技示范基地。泉州市老科協重點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建立6個農村科技示范基地。同時,組織開展納米硫磺水溶液在鵪鶉、黑雞養殖、永春蘆柑、德化梨、永春冬瓜等農牧業示范應用,取得良好效果。(4)指導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創建省、市級科技特派員示范基地、科技型農民專業合作社申報省、市、縣級科技計劃項目,獲得項目資助50多萬元;申報獲批泉州市農村優秀實用人才;在國家級《農學學報》和中美聯辦的《亞洲農業研究》發表3篇星火科技學術論文。
5.科技助力民生工程,服務構建和諧社會。(1)組建科普專家報告團,提升全民科學素質。發揮老科協專家優勢,組織實施《全民科學素質綱要》,組建泉州市老科協科普專家報告團33名,創建泉州科技大講壇,實現科普講座常態化。全市老科協組織成立14個科普報告團(宣講隊),專家成員167名,舉辦科普報告講座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進企業近2000場,聽眾約25萬人次。(2)常年開展醫學專家義診。泉州市老科協醫衛專委會老醫學專家;常年堅持參加泉州市助老服務中心和花橋宮專家義診。同時,與泉州市扶貧開發協會、市老區促進會等合作,深入革命老區村、山區貧困村進行專家下鄉義診贈藥。全市老科協組織先后開展專家義診200多場,受益群眾5萬多人次,深受基層農民群眾歡迎。(3)發揮余熱,服務民辦高校和民營醫療機構。泉州市老科協華僑大學分會、泉州師院分會和文教專委會100多名教授、副教授,受聘仰恩大學、黎明大學、泉州信息學院、理工學院、輕工學院、紡織服裝學院等民辦高校,成為我市民辦院校管理與教學的主力軍。文教專委會主任黃雪峰教授作為國際交流學者到澳大利亞任教,傳播中華文化;黃水看副教授被中國翻譯協會授予“資深翻譯家”稱號;陳宇翔副教授榮獲福建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鄭元祿編著《矩陣論》81萬字,由哈工大出版社出版,被收入“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鄭國權研究員參加編纂出版《泉州傳統戲曲叢書》,2006年榮獲國家文化部藝術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此外,泉州市老科協一大批老醫學專家受聘民辦醫療機構,成為醫學技術專家。
6.加強科普宣傳,塑造老科協新形象。加強新聞媒體宣傳報道。福建電視臺、泉州電視臺、福建省委老干部局網站、中國礦業報、福建老年報、泉州晚報、東南早報、僑鄉科技報和福建老科協通訊等先后數10次宣傳報道泉州市老科協組織的主要工作業績。2012年,福建電視臺“金秋欄目”推出“八閩銀色人才英姿”系列報道,播出泉州市老科協組織6名老有所為的老科技專家的奉獻業績;2013年,福建電視臺公共頻道“金秋欄目”和福建老年報以“科技奉獻不老心,夕陽映照刺桐紅”為主題,專題報道泉州市老科協的工作業績;福建省委老干部局網站專題報道王文泰會長先進事跡;泉州晚報專題報道泉州市老科協會員陳宇翔副教授服務民辦高校的工作業績。泉州市老科協組織17份材料入選福建省老科協主編的《知識·信念·人生》叢書《群英芳譜篇》《項目集錦篇》《科普文萃篇》。2014年5月,經國家工信部網站備案系統審核通過,泉州市老科協開通信息網站(www.qzslkx.com)及專家信息服務平臺,進一步拓展老科協網上信息服務工作。
(三)泉州市各縣(市、區)的老科協組織及主要活動
2002~2007年,泉州市11個縣(市、區)先后成立老科協組織(見表2),均由退休縣處級老領導擔任會長。近年來,晉江市、石獅市、南安市老科協,還在條件較為成熟的鄉鎮、街道、縣級醫院及中學建立34個基層老科協組織(工作站)。晉江市老科協建立5個專委會和23個基層工作站,現有會員492人,圍繞民營企業科技創新創業和轉型升級,開展調研建言獻策和科技咨詢服務;組織開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和各類科普宣傳講座300多場5萬多人次。2013年,創建晉江市老年義診站,定期組織開展老專家義診,已接診5000多人次。2013年,晉江市老科協率先通過晉江市民政局“5A級”社會組織評估授牌;石獅市老科協建立8個專委會和9個鄉鎮、街道老科協組織,主動服務民營企業創新創業。黃文龍、湯鑄先老專家獲得11項中國專利;黃文龍高級工程師研發的“污水深度處理循環回用工藝技術”榮獲中國老年創新發明推介優秀項目獎,并在6·18項目成果交易會上成功對接,簽約合同375萬元。南安市老科協積極開展調研建言獻策,其中《關于科學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的調研與建議》、《多措并舉強力推進南安工業轉型升級的對策建議》、《進一步推進城市科學管理的思考與建議》等15篇調研建議獲得南安市領導批示,被南安市政府采納, 3次榮獲泉州市科協優秀建議獎。安溪縣老科協組建制茶專家服務團,舉辦安溪鐵觀音烏龍茶栽培技術培訓與制作工藝大講堂,培訓茶農2萬多人次。蘇興茂高級工程師榮獲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稱號;葉金練主任醫師主持開展臨床醫學科研,2次獲得安溪縣科技進步獎;胡云豹熱心組織社會各界助學372人131.9萬元,被授予福建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德化縣老科協葉德新高級農藝師積極開展德化梨栽培技術示范服務,被中國科協評為全國基層科普行動計劃先進個人;王挺良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積極撰寫林業科技論文,多次獲得省、市優秀論文獎;福建省陶瓷藝術大師陳合中創作陶瓷作品,11次榮獲國家級金獎及福建省金銀銅獎。
(四)泉州市老科協組織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
對照中辦發[2005]9號、閩委[2010]30號、泉委發[2014]7號文件要求,泉州市老科協組織在總體上逐步發展并取得良好社會服務效益的同時,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一是老科協組織發展不平衡,市級老科協分會、專委會工作不平衡;各縣(市、區)老科協組織發展不平衡。二是與龍巖市老科協等其他設區市老科協比較,泉州市老科協財政年度撥款經費偏少,且缺少事業編制的年輕專職駐會工作人員。三是多數縣(市、區)老科協組織辦公經費、辦公場所、設施條件和駐會專職人員明顯不足;個別區級老科協目前尚無專項經費、辦公場所及專職駐會人員,難以正常開展工作,這與泉州市經濟社會發展態勢很不相稱。四是老科技工作者總體入會比率偏小;現有老科協會員多數年齡偏大,70歲以上居大多數;部分年老會員參加協會活動較少,無法繼續發揮余熱。五是鄉鎮、街道基層老科協組織發展緩慢等等。
三、老科協組織可持續發展的經驗剖析
綜觀中國老科協組織成立20多年來的發展歷程,特別是老科協事業發展的成功經驗,歸根結底主要集中體現在“主動作為,有為才有位”。
(一)加強自身建設,提升服務能力是協會發展的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打鐵還需自身硬”。老科協組織要可持續發展,加強自身建設是基礎,提升服務能力是核心。首先是加強思想建設,激發廣大老科技工作者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積極性和奉獻精神。同時,要強化組織建設、能力建設、條件建設,組織老科技工作者參加高級技術職稱資格評審認定,挖掘老科技專家潛能,為其發揮余熱,再作貢獻搭建服務平臺。
(二)主動、有效作為,贏得社會認可是協會發展的關鍵
老科協組織充分發揮其學科齊全、專家眾多、經驗豐富、熟悉當地情況等綜合優勢,緊密圍繞黨委、政府工作大局,采取調查研究、建言獻策、項目評審、科技咨詢、科普講座等形式,有效地服務政府、服務企業、服務“三農”、服務社會,助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取得各級領導的支持和社會各界的認可,這是老科協組織永續發展的關鍵。
(三)確保活動經費,增強發展動力是協會發展的必要保障
建立日常活動經費財政撥款長效機制,同時積極爭取各級、各類項目經費資助和社會贊助以及協會自身科技咨詢服務的合法收入,確保足額財力支撐,這是老科協事業蓬勃發展的必要保障。
(四)加大科技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環境是協會發展的條件
加強電視、報刊、網絡等各類新聞媒體的宣傳報道,樹立新時期老科協新形象,并建立激勵機制,優化老科協組織發展的良好社會環境。
四、新時期老科協組織創新發展的思路與對策探索
2005年2月2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關于進一步發揮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作用的意見》(中辦發[2005]9號)指出:我國廣大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長期奮斗在教育、科研、文化、衛生和工農業生產等各個領域,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具有較高的技術水平,為國家的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時期,繼續發揮好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老專家的作用,對于實施人才強國戰略,促進人才隊伍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一)新時期老科協組織可持續發展的歷史新機遇
1.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老科協事業提供了重要的發展機遇。2012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戰略思想,成為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奮斗目標。201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定著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4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院院士大會上強調: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科教興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定不移走科技強國之路。2013年5月,國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中國科協年會,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投身建設創新型國家,為實現中國夢奮力創新創造。科技工作者有知識優勢,要積極履行科技服務的社會責任,為地方科學決策服務,為企業創新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追求中國夢,實現中國夢既是歷史的重任,更是時代的召喚。實現中國夢,已成為當代中國的主旋律,需要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奮斗,包括離退休老科技工作者繼續發揮余熱,再作貢獻,這也為老科協事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新機遇。
2.黨中央國務院的有關規定和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為老科協服務社會提供了法律政策依據。2012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明確規定:培育、支持和引導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向服務專業化、功能社會化、組織網絡化、運行規范化方向發展,充分發揮科技社團在推動全社會創新活動中的作用,發揮科技社團在科技評價中的作用,發揮專家咨詢作用,充分調動廣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會積極參與,共同做好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工作。2013年7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六十八條明確規定:國家鼓勵老年人在自愿和量力的情況下,對青少年和兒童進行社會主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艱苦奮斗等優良傳統教育,傳授文化和科技知識,提供咨詢服務,依法參與科技開發和應用。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明確提出:必須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進一步簡政放權。強調激發社會組織活力,正確處理政府和社會關系,加快實施政社分開,推進社會組織明確權責、依法自治、發揮作用,將適合由社會組織提供的公共服務和解決的事項交由社會組織承擔,重點培育和優先發展行業協會商會類、科技類等社會組織。老科技專家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老科協組織是重要的科技類社會組織。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和十八屆三中會決定為老科協組織發揮余熱,承接政府職能轉移,服務社會提供了法律政策保障。
3.加強新時期科協工作的實施意見,為老科協組織發揮作用指明了方向。2010年9月26日,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期科協工作的意見》(閩委 [2010]30號)提出,充分認識科協工作是黨的群眾工作和國家科技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協是黨領導的人民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系科技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是國家發展科技事業的重要社會力量,是國家社會管理體系的重要支柱。強調充分發揮科協在推進福建跨越發展中的四大重要作用:即充分發揮科協在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培育造就科技人才、參與決策咨詢和社會管理服務、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的重要作用。2014年5月7日,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科協工作的實施意見》(泉委發[2014 ]7號)提出,充分認識加強和改進新時期科協工作的重要意義;充分發揮科協在推動泉州加快創新轉型中的15方面的作用以及加強和改進對科協工作領導和指導的10項政策措施。老科協工作是科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福建省委、省政府和泉州市委、市政府關于科協工作的實施意見為新時期老科協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新時期泉州市老科協創新發展的思路與對策建議
總體思路: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國家科技進步法、科學普及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辦發[2005]9號文件、福建省泉州市關于加強新時期科協工作的實施意見,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科技服務社會為宗旨,開拓創新,主動作為,促進老科協事業可持續發展。充分發揮新時期老科協組織的五大作用:即融合老科技專家正能量的聚寶盆;承接政府職能轉移的倍增器;服務科技決策咨詢的智囊團;助力經濟社會發展的加速器;推進科技教育普及的專家庫。積極服務打造泉州經濟升級版、改革創新示范區、生態宜居幸福城,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1.各級黨委、政府主管部門要切實加強對老科協組織的領導和指導。2005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關于進一步發揮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作用的意見》(中辦發[2005]9號)明確提出:高度重視發揮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社團組織的作用,積極支持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發揮作用。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要通過多種形式,支持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老專家進一步發揮在經濟建設和科技進步中的服務和推動作用,發揮在培養教育下一代中的示范和教育作用。政府開展的有關人才培養、項目開發、服務咨詢等活動可以邀請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和社團組織參加或承辦。根據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可聘請離退休專家參加重大工程立項、重要政策制定的決策咨詢;組織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參與教育培訓、技術咨詢、科技開發、科技扶貧、醫療衛生服務等活動。2013年,福建省委書記尤權批轉福建省老科協《關于新形勢下進一步開發老科技人才資源的簡況和建議》,要求省委常委、秘書長葉雙瑜牽頭落實相關建議;省長蘇樹林批示“支持老科協工作,發揮好老科技工作者作用”;省委常委、組織部長姜信治批示“老科技人才是重要的人才資源,我省在這方面的優勢比較突出,應當把這些資源充分利用好”;省委常委陳樺批示:“我省各級老科協和廣大老科技工作者為實施科教興省戰略做出了積極貢獻,要繼續支持老科協組織發揮作用”。2014年3月5日,福建省政府副省長洪捷序主持召開省政府專題會議,聽取福建省老科協工作匯報,研究支持開發老科技人才資源。洪捷序副省長指出,我省科技人才資源缺少,離退休老科協人才資源是人才資源的一部分,有效開發這批科技人才資源是實施科教興省、人才強省和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需要。他要求省直有關部門要統籌協調,研究制定支持措施,充分發揮老科技人才的潛能,進一步加快老科技人才資源開發,進一步助推我省經濟發展。
老科技工作者協會是科學技術協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老科技工作者是我國科技隊伍的一部分,老科技人才是重要的人才資源。各級黨委、政府要全面貫徹落實中辦發[2005]9號文件和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期科協工作的意見》(閩委[2010]30號)及福建省委、省政府領導關于老科協工作的批示以及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科協工作的實施意見》(泉委發[2014]7號)精神。根據蘇樹林省長關于“支持老科協工作,發揮好老科技工作者作用”的批示和福建省委、泉州市委關于“進一步支持學會創新發展”和“確保科協經費足額到位”的有關規定,充分認識老科協組織在創新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服務經濟建設和科技創新驅動戰略中的推動作用,在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培養教育青少年一代的示范和教育作用。切實解決老科協組織活動經費不足,以及辦公場所、辦公條件和駐會專職人員的實際困難,促進老科協事業全面可持續發展,保障老科技專家發揮余熱,為構建海西創新型泉州再作貢獻。
2.開拓創新,老有所為,構建創新型、服務型協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家副主席李源潮強調,全國科協系統要按照黨中央要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整體推進學術交流、科學普及、人才工作、決策咨詢、組織建設“五位一體”的工作格局,組織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投身建設創新型國家,為實現中國夢奮力創新創造。老科協工作關鍵在組織,基礎在會員,生命在活動,宗旨在服務,核心在創新。為推進老科協事業可持續發展,新時期老科協組織必須創新管理機制和服務機制,強化組織建設、思想建設、能力建設、條件建設。要重點吸納65歲以下相對年輕的高級職稱老科技專家加入老科協組織,充實和加強分會、專委會的領導力量;積極拓展黎明大學、民辦高校分會和規模大鎮基層老科協組織,擴大老科協組織的覆蓋面。同時,積極開展科技咨詢服務,主動承擔各級、各類項目委托,積極爭取民營科技龍頭企業和社會力量資助,增強老科協的發展動力。充分發揮泉臺“五緣”優勢,加強泉臺科技交流合作。積極創造條件,申報民政主管部門組織的社會組織等級評估,塑造新時期老科協的新形象。
3.發揮優勢,主動作為,拓展協會服務范圍。老科協組織具有跨學科、跨領域、跨部門和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獨特優勢。新時期老科協組織應適應中央、省、市、縣各級黨委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特別是深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的新形勢,主動作為,拓展服務范圍。總體思路是: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重點做好五大服務領域。(1)服務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大局,承接政府職能轉移。泉州市地處海峽西岸經濟區三大中心城市,圍繞構建國家級民營經濟綜合改革試點地區、國家級金融改革試驗區、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海絲戰略先行區、國家級生態市等工作大局主動承接政府職能轉移。包括圍繞泉州市“國字號”工作大局和社會熱點、重點、難點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建言獻策。協助制定地方科技政策、產業政策。編制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及執行情況評估;重大項目評審論證及驗收評估;重大科技項目監理;科技成果鑒定和科學技術獎勵評審;科技人才評價;科技載體評估;專業技術資格認證;科學決策咨詢等。(2)服務民營企業創新創業和轉型升級。指導民營企業制定發展規劃和產學研科技合作;組建院士專家工作站、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行業技術中心、企業研發中心;申報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科技成果引進轉化;科技人才引進;科技新產品開發;技術標準制定;申報科技計劃項目;科技成果和專利申請;技術培訓;技術咨詢服務等。(3)服務“三農”和新農村建設。圍繞構建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國家級臺灣農業技術推廣交流中心、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開展科技咨詢服務。指導農科教產學研科技合作;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發展規劃;農業科技成果和“五新”技術示范;培育科技特派員示范基地、農業龍頭企業、科技型農民專業合作社;申報農業科技計劃項目、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農業與農村信息化等。(4)服務社會民生工程,構建和諧社會。組織開展科普宣傳講座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傳播科學思想,傳遞科學方法,傳授科學知識,提升全民科學素質。服務民辦高校管理與教學;服務民營醫療機構,組織醫學專家義診等,助力構建海西美麗幸福泉州。(5)服務會員,構建老科技工作者之家。創建老科協信息網站及網絡服務平臺;組織老科協會員申報高級技術職稱資格評審認定;維護老科協會員的合法權益,增強老科協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發老科技工作者老有所為的正能量,助推老科協事業全面可持續發展,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中國科協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祝詞[EB/0L].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5-27.
[2]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發揮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作用的意見(中辦發[2005]9號)[Z].2005-02-23.
[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EB/0L]. 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 2012-09-23.
[4]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新華社,2013-11-15.
[5]人民出版社法律與國際編輯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6]中國科協,國家財政部.關于深入實施學會能力提升專項的通知(科協發學字[2013]51號)[Z].2013-10-23.
[7]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 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期科協工作的意見(閩委[2010]30號)[Z].2010-09-26.
[8]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人民政府. 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科協工作的實施意見(泉委發[2014]7號)[Z].2014-05-07.
[9]福建省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關于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領導批示精神的通知(閩老科協發[2013]31號)[Z]. 2013-12-26.
[10]中國科協.“學會能力提升專項”促進科技社團改革發展[J].學會,2014(1):16-19.
[11]江蘇省科協.提升學會服務能力 增強科技社團活力[J].學會,2014(1):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