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摘要】“和聲感”具有縱向音樂思維特點,是人對調性、和聲運動、終止、色彩的辨別能力。文章著重闡述了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對“和聲感”培養的缺失原因,并從“前期預備”、“階段性目標設定”、“綜合性游戲設計”三個方面介紹了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開展“和聲感”培養活動。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和聲感
一、前期預備
“和聲感”,是指人在感知過或正在感知的音樂中,對縱向關系整體音響的內在掌握程度,體現出一種“和聲音樂思維”,這種“和聲音樂思維”則將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多音響性上,用聽覺來分析多音響性的同時性。包括和聲結構與對和聲結構邏輯的內在感知,透過音響在人的內心所產生的對和聲效果的體驗。在音樂中它表現為一種縱的關系,是音與音之間協和與不協和的組合。在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中,“和聲感”與“節奏感”、“音高感”、“強弱感”、“時值感”、“速度感”、“音色感”構成了音樂感受力。奧爾夫同時強調,0~6歲是樂感形成的關鍵時期,而“和聲感”的建立則更應該成為小學階段兒童音樂體驗活動的重要目標。
二、階段性目標設定
“小步子,大目標”是柯達伊音樂教育體系為我們總結的音樂教育原則,它適用于兒童任何一種音樂能力的形成。“和聲感”培養同樣應該是由淺入深體現階段性目標,例如,柯達伊體系是從音階中各音的功能來起步訓練的,是對和聲色彩的感知以雙音音程為起點,對和聲進行的感知以“終止式”為起點。具體落實在課堂教學中,筆者認為可以分解出“聽”、“唱”、“即興”三個不同表現方式的階段性目標,從目標設定層面體現難度的遞進,實現悄然的能力提升。
(一)和聲音程演唱能力形成的階段目標(部分)
(1)不同和聲環境下的“穩定單音”演唱能力;(2)不同和聲環境下的“純五和聲音程”演唱能力;(3)不同和聲環境下的“三度和聲音程”演唱能力。
上述中的“不同和聲環境”指的是教師用歌唱或演奏為學生的演唱加入更多的和聲聲部,與學生演唱的“穩定長音”、“純四純五和聲音程”、“大小三度和聲音程”等產生出新的和聲效果,豐富學生的和聲體驗。
(二)和聲聽辨能力形成的階段性目標(部分)
(1)主和弦與屬和弦的對比聽辨;(2)主和弦與下屬和弦的對比聽辨;(3)終止式的聽辨體驗;(4)大三和弦與小三和弦的對比聽辨。
相比聽辨和弦的構成及屬性,小學階段的學生更容易分辨音程的“和諧與不和諧”、和弦的“穩定與不穩定”的特性,對和弦的了解就從這一最外顯的特性開始,慢慢深入到對和聲色彩、和聲功能及和聲運動的感知。
(三)形成即興和聲能力的階段性目標(部分)
(1)根據主和弦與屬和弦的進行,即興演唱或用課堂樂器演奏和弦中的音,為旋律配唱簡易和聲聲部;(2)根據主和弦與屬和弦的進行,即興演唱或演奏適當加入和弦外音的旋律;(3)根據和弦提示,為簡單的旋律或不同樂句的尾音即興構唱或演奏純五度、純四度和聲音程。
“和聲”與節奏、旋律一樣,由許多模式構成,并作為整體被感知,它所形成的結構模式和進行規律,已作為聽覺經驗積累下來,內化成一種和聲思維方式,邁出音樂創作的第一步。
三、綜合性游戲設計
在合理制定階段目標,降低“和聲感”建立的難度系數的同時,還應遵循奧爾夫體系的“玩中學,做中學”的游戲化教學原則,為學生設計“針對和聲元素”、“面向全體”、“充滿樂趣”的和聲游戲來保持兒童對有一定難度的“和聲”體驗活動的主動性。
(一)“縱橫交錯”與“貪吃蛇”——和弦指揮下的節拍傳遞游戲
將不同和弦對應節拍傳遞的不同方向,例如I級和弦對應橫向傳遞,V級和弦對應縱向傳遞,學生根據聽到的和弦來改變節拍傳遞的方向。這一游戲可以分為“小組間的縱橫傳遞”和難度更大一些的“個體間的縱橫傳遞”,如同“貪吃蛇”游戲。
(二)“以不變應萬變”——在不同和聲環境下的長音穩定練習
學生演唱“sol”的穩定長音,并用循環換氣方式保持該音的無限延長,教師視學生能力在sol的上方或下方輕聲加入不同的音,與其構成不同的音程。在單音達到了較好穩定度后,可以將學生分組進行純五、純四和聲音程的穩定長音,教師加入不同的音構成不同的和弦。這類游戲旨在將學生的演唱難度降到最低,讓他們可以分配更多的注意力去關注教師加入了什么音,加入以后和聲出現了什么變化,加入以后對原來的長音演唱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我應該怎樣確保長音的穩定,最終實現“以不變應萬變”。
(三)“音階多米諾”——用最簡單自然的方式構唱和聲音程
豐富音階的演唱方式,用接唱與輪唱引導學生不知不覺地構唱出效果較好的和聲音程與和弦,例如:(1)音階接唱:將學生分成兩個組,同時演唱大調音階,其中一組唱至五音(sil)改唱該音的穩定長音,另一組繼續演唱音階至上方的do,與下方sol構成一個純四和聲音程;(2)音階輪唱:開始時可將學生分為兩組,其中一組先開始演唱do re mi fa sol組成的短音階環繞,另一組在sol或mi時加入演唱,在教師指揮下在各自的某一音處停留,便可自然構唱出三度或五度音程。
完善、豐富、科學的和聲體系是音樂藝術的精華所在,也是音樂藝術的魅力之源。努力補充自身和聲學知識與技能,盡快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引導每一位學生進入奇妙的“和聲”世界,使他們因“和聲”而熱愛音樂,因“和聲”而學習音樂,最終能創作出更為美妙的和聲,這應是每位音樂教師的至高追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