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蓉蘭
摘 要: 學習興趣是掌握知識、提高技能的前提條件。因此,學生學習政治課的興趣培養是政治教學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作者就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政治課的興趣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政治課 學習興趣 培養方法
已經施行的《中小學思想品德政治課程標準》與新課程標準是一致的,與素質教育最根本的是突破老師的知識傳授,應該向學生自主、主動學習轉變,在自我實踐中確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習得思想政治知識和社會知識。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必須不斷地進行課堂教學改革。“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政治教師要想盡辦法地培養學生學習政治課的興趣,不使政治理論顯得那么乏味枯燥。
學習興趣是一個人力求認知世界,渴望獲得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探求真理而帶有感情色彩的意向。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自覺性、積極性的核心因素,是學習的強化劑。學習興趣是掌握知識、提高技能的前提條件。因此,學生學習政治課的興趣培養是政治教學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習興趣高考資源網
學生每一學年開始學習政治課時,總有一定的好奇心。教師應該因勢利導,使之轉化為學習的積極因素,從而讓學生對政治科感興趣。這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并對今后的教學有重大意義。因此,應努力上好開堂課。
如在教學《享受健康的網絡交往》一課時,不要一開始就講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而要吊吊學生的胃口,問學生:“你上過網嗎?你玩過游戲嗎?你上過QQ嗎?你發過‘伊妹兒嗎?”學生基本都上過網,對老師的提問十分感興趣,開始七嘴八舌地議論。教師要因勢利導,針對學生的不同回答,得出“網絡是一把雙刃劍的結論”,進一步告訴學生要學會選擇,文明上網,拒絕不良誘惑。
二、以精練的語言、生動有趣的講解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應隨時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并根據教學要求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講課語言要生動、精練、有趣,深入淺出。一些重點和難點教師不要多次重復,應該少而精,言簡意賅。含混不清、缺乏準確性的語言將影響學生的思維,導致學生對概念、原理的理解偏差,形成錯誤的判斷和推理。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科說:“同樣的教學方法,因為語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規范化的語言是教師的基本功,包括教學用語的規范化,即詞匯豐富,口齒清楚,語言流暢,邏輯嚴密,杜絕口頭禪。政治教師還要確保政治術語的規范化。如:“人民、公民、居民”和“老百姓”這些詞,前面是政治語言,后面的是俗語,該用哪一個詞,需要政治教師認真考慮。
三、使學生處于最佳心理狀態,培養學習興趣
最佳學習心理狀態是學習有濃厚興趣的具體表現,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學生較容易地或經過努力地做完一道題,心里總會有成就感,感覺上是輕松愉快的。他們對學習的勁頭越來越足,信心越來越足,興趣越來越濃。學生需要的是鼓勵而不是批評,老師就不要再吹毛求疵,嫌棄答案不夠完美。
教師要善于觀察和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教育家裴斯泰洛齊指出:“任何良好的教育,都要求有像父母一般的眼睛,每天每時每刻都能從孩子的眼睛里、小嘴上、臉頰上,很準確地看出孩子的心理狀態變化。”這樣可隨時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消除學生的不良情緒,促使學生進行學習的最佳心理狀態。
在課堂上,教師的親切和信任的目光,熱情而富有激勵的話語,肯定、表揚的手勢,都可能引起學生積極愉快的感覺,產生努力學習的責任感。如學生回答問題錯誤了,要指出哪些方面值得肯定,哪些方面值得借鑒,不能發脾氣,甚至責罵和諷刺學生。還要多鼓勵、多指導,使他們獲得收獲的喜悅,提高學習興趣。
四、利用課外讀物,開展課外活動,拓寬視野,培養學習興趣
老師應向學生介紹閱讀一些適合他們的報紙、雜志方面等課外讀物。如《固原日報》、《少年文史報》、《半月談》等,也可組織學生觀看電視新聞,收聽廣播新聞等,了解國內外大事和國家經濟發展信息,拓寬知識范圍和視野。
可組織學生到當地鄉村、工礦企業、商品市場等進行課外考察活動,讓他們了解到我國經濟發展、市場繁榮、社會和諧的景象,充分認識到所學政治知識在現代化建設中的巨大作用,激發他們學習政治的興趣,從而主動地、自覺地努力學習,想方設法地克服困難,取得優異成績,提高綜合素質。
興趣是引起學生學習動機、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心理因素。實踐證明,學生只要對學習政治感興趣,就會興致勃勃地,主動地、深入地學習有關知識,對克服困難具有足夠的意志力、忍耐力,培養學習信心。若學生對你所教的政治內容、科目感到“有趣、有味、有奇、有感”,就會成為學習政治這門課的積極分子,政治教學也會輕松許多,于學生于教師都有利。
參考文獻:
[1]心理學教育.華東師大,2005(第2版).
[2]新形勢下素質教育的幾點建議.政治課教學,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