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化斌 王洋 胡鵬
【摘 要】本文對昆明市游泳場館在經營過程中的安全管理情況進行調查,針對游泳池經營過程中的安全管理進行研究,并對影響安全的因素進行統計分析。結果發現:昆明市游泳場館軟硬件條件較差、管理者安全管理知識有限和能力不強、救生員資質不夠、忽視游泳培訓班和水質安全管理;在此基礎上提出改善條件、加大培訓和監管力度等建議。為使游泳池的安全管理實踐走向規范化和法制化的軌道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昆明市;游泳場館;安全事故;現狀;發展對策
0 前言
在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的現代健康理念下,游泳池是大眾健身、休閑、娛樂的寶地。然而,意外事故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和健康,嚴重影響游泳健身、休閑、娛樂活動的深入開展。在游泳中出現的安全事故稱游泳事故,是指在游泳活動中(包括游泳教學、游泳訓練、游泳競賽)所發生的實質性的人身傷害、傷殘或死亡并能夠引起一定法律后果的行為或事件,包括傷害事故、傷殘事故和傷亡事故[1]。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昆明市66個游泳場館,其中五華區16個,盤龍區8個,西山區11個,官渡區23個,呈貢新城區8個。
1.2 研究方法: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邏輯分析法、數理統計法。
2 昆明市游泳場館安全事故現狀
2.1 對昆明市游泳館數量的調查研究
昆明市5個區的游泳場館有66個,其中五華區16個,盤龍區8個,西山區11個,官渡區23個,呈貢新城區8個,他們當中有屬于商業性的,也有的是屬于非商業性的。見表1。
2.2 游泳館事故的相關概念界定和類型統計
2.2.1 游泳事故的分類
游泳傷亡事故原因復雜,情況各異,為了便于了解其發生原因,并能有針對性地加以防范,我們根據游泳傷亡事故的情況和發生原因,將其分為以下5種類型見表2內容。
通過表可知,統計中,有105例事故的死者系因溺水而造成死亡,為死亡總人數的54.97%。有7例是嚴重的顱腦和脊柱損傷直接導致傷者死亡;有11例是因顱腦損傷和頸椎骨折脫位后引起傷者昏迷、昏厥、意識和動作障礙導致溺水而致死的。有24人死于此類事故,占死亡總人數的12.57%。猝死傷亡事故所死的人數少(約占種類事故死亡總人數的4.19%)。其他意外事故是游泳者在游泳活動中因游泳池的建筑、管理上的疏漏(如進水管口徑過大,放水時游泳者被吸入;壁外扶梯與池壁間距過大,兒童被夾在其中造成的窒息死亡;深淺水區無明顯標志,造成游泳者誤入深水區而溺水和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如雷擊),所造成的游泳傷亡事故(占種類死亡人數的16.75%)等等。
2.3 昆明市區游泳館發生事故的原因及分析
2.3.1 從游泳場館設施的角度看發生游泳事故的原因
從游泳場(館)管理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場館管理規則的制定都是以容易引起游泳事故的原因為出發點的。如游泳池深淺水區標志是否明顯,水質是否符合規定,深淺水區隔離網是否牢固,夜場燈光照明亮度是否符合標準(不低于80勒克司為標準),以防有些場館在設施不符合標準的情況下開放,極大地影響了救護員和教練員及教師的工作。
一些救護員在其實踐工作中認為,在游泳池水質出現極度渾濁時(往往是在換水前幾天)心理壓力很大,精神緊張,心理學上認為精神過度緊張容易引起大腦皮層迅速轉為抑制狀態,其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在崗位上吸煙提神,結果適得其反,影響了注意力。
2.3.2 從救護員的角度看發生游泳事故的原因
隨著游泳事故的頻頻發生,近幾年救護員的工作才被逐步加以重視。部分高校或對外開放的游泳場館嚴格實行救護員持證上崗,救護員在上崗前接受短期救護技能的培訓是完全有必要的,救護員的水上救護考試包括:(1)100m的自由泳或蛙泳,規定在2min30s內完成。(2)潛泳15m后水中撈重物(1.5kg)并上舉15s。(3)拖帶溺水者25m。完全合乎要求并通過筆試才能授予救護員上崗證。此外,還必須掌握衛生救護知識和現場心肺復蘇單人操作技術。然而,由于救護員本身游泳技術及基本素質的差異,造成救護技能水平的差異。他們能否在實際工作中做到認真負責,還要看他們是否具有正確的職業道德觀。
2.3.3 從教練(或教師)教學的角度看發生游泳事故的原因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教練員都擔負著每位學生和學員生命安全的責任,可以說任重而道遠。在教師和教練員中廣為流傳這樣一句話:寧可教不會,千萬別出事。對此問題的解決方法有兩種:其一,通過各種途徑提高教師和教練員的基本救護技能;其二,在培訓班和教學班周圍增加救護員[5]。
3 對減少昆明市游泳池場館安全事故的發展對策
對游泳事故必須貫徹以預防為主,防救結合的方針。應針對各類事故的發生原因,對癥下藥,有的放矢,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我們在分析現狀的基礎上,學習國外先進技術,結合有關專家的意見,確認今后工作的發展重點,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對策。
3.1 學習國外先進技術設備、創建安全設施一流的場館
預防、減少游泳事故的首要任務是加強安全設施的硬件建設。游泳場(館)的衛生、硬件設施必須嚴格遵循《游泳場館管理條例》和《游泳場館衛生管理條例》,其中要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最易引發游泳事故的兩個因素:水質和深淺水區隔離標志[4]。
3.2 對救護員、教練員、教師隊伍的建設
加強對救護員、教練員、教師隊伍的建設是預防和減少游泳事故的主要途徑,在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中,救護員、教練員、教師都是必不可少的主力軍。教練員、教師除了應注重自身的教學水平、合理分班分組,區別對待,還要遵循循序漸進原則和掌握一定的臨場救護技術。
4 結束語
昆明市游泳場館還存在著很多的安全隱:游泳事故的發生率很高;游泳事故發生的原因也很多,場館實施不夠完善,救生員、管理員方面都存在一定的責任;水質的好壞也影響著事故發生率。這些問題還有相關部門加強認識,各個方面的人員相互配合、協調,就可以減少事故的發生。游泳池的安全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管理者應高度重視游泳池的安全管理工作,不斷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強化管理者和游泳者的安全責任意識和風險意識,推進游泳池安全管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進程,形成共同防御風險,減少安全事故發生的良好機制,以有效推進大眾游泳運動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于榮,劉京莉.游泳教學中常見事故產生的原因及救生方法[J].體育教學,2004(3):30-31.
[2]體育場所開放條件與技術要求 游泳場所GB 17079.1—2003[S].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3]蔣玲.對預防、減少游泳事故的對策研究[J].體育科學,2004(8):42-44.
[4]吳宗之.重大事故應急預案分級、分類體系及其基本內容[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3(1):18-19.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