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杰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教師在教學中經常提到的用語,反思化學課堂教學,教師應采用哪些方法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上呢?結合化學教學,依據化學學科特點出發,從四個方面闡述了讓學生有效參與課堂教學的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民主;平等;融洽;好奇心;合作與競爭;作業分層設計;成就感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快樂等與知覺聯系起來的溫和、愉悅、寬松的情緒,對認識具有組織作用。課堂教學已不再只是傳授知識、訓練機能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思想碰撞、交流共鳴的過程。創設一種師生心理相觸、合作交流的友好課堂氣氛,是促進學生愉快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再創造”的重要
方面。
一、營造師生民主、平等、融洽的課堂氛圍
1.教師要熱愛每一個學生
由于遺傳因素及后天條件的不同,學生所表現的素質各不相同,作為教師應熱愛和關注每一個學生,因為在課堂上,教師永遠是強勢的主體。如果教師喜“優”厭“差”,學習暫時困難的學生受到冷遇,他們會對化學學習產生畏難情緒和自卑感,體驗不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喪失學習的自信心,從厭惡教師進而發展到厭惡教師所教的學科;反之,如果教師能厚愛他們,課堂中為他們設立“一席之地”,在他們心目中建立起可親可敬的形象,他們就會“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就能充滿信心,朝氣蓬勃,全身心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2.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語言、表情的積極作用
加里寧說:“再沒有任何人像孩子的上能捕捉一切細致的事情。”孩子對教師的語言、舉止的觀察,有其獨特的敏感性。為此,教師一走進教室就面帶微笑,精神飽滿,語言和藹,動作神態逼真傳神。如:“咱們班同學誰反應稍快一些最愛動腦筋。”“咱們班同學誰語言表達能力最強。”“相信你們這節課一定會學得更好。”“誰能給我講一下這個問題”等等,教師一番充滿激情的話語,會激發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恰到好處的形態、動作和富有“會說話”的臉部表情激活學生的認知活動。當學生圓滿地回答教師的提問,教師用誠懇的語言伴之以贊許的目光注視:“講得很
好。”“你真聰明。”“說得很精彩”等口頭表揚;當學生對問題緊鎖眉、困惑不解時,或回答問題有困難時,教師用“別急,慢慢想。”“不用緊張。”“誰來幫幫他。”“明白了么”等溫柔體貼的語言并伴之以信任的眼神,這些尊重、期盼性的語言,表情不僅是對學生情感的激發,更重要的是營造了一種平等、民主、和諧、愉悅、寬松的學習氛圍,從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促使師生的情感交流,使學生始終保持著積極向上的情緒和勇于探索的強烈愿望,為促進學生愉快學習提供可靠的保證。
二、優化課堂導入,培養好奇心,激發求知欲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中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常常對一些問題感興趣,發生疑問而產生好奇心理,我們在課堂教學特別是新課的導入有意識的個創設問題的情境。
新課的導入是一節課的序幕,導入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如果設計和安排具有藝術性,就能引發學生的興趣,燃起智慧的火花,開啟思維的閘門,收到先聲奪人、一舉成功的奇效。如:我們在上《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一課時,預先設計了幾個趣味小實驗:如魔棒點燈、燒不壞的手帕、會變色的小貓等。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被激發起來,學習的心情極為迫切,從而積極主動地去探究。
實踐證明:好奇心是學生學習的潛在動力。“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有認真鉆研教材,精心設計問題情境,特別是對新課的導入中就能使學生萌發求知的欲望,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才能喚起學生的探求心理。
三、放手讓學生操作,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只有親自嘗一嘗。”新課標教材為學生提供了許多實踐操作的機會,教師要重視學生操作,真正放手讓學生操作,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教學中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動手動腦動口機會,調動多種感覺器官協同發揮作用。如,“基本實驗操作學”中,盡管學生操作不夠規范,有的學生表述不夠準確,教師應該給予鼓勵表揚,再針對不對的地方及時糾正。學生通過操作發現了去錯誤,自己獲取了知識,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勁兒,求知欲望得到了滿足。又如,粗鹽提純實驗,教師將學生帶到實驗室,先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過濾操作,通過一系列操作、觀察、思考、總結、歸納,最后提煉整理出過濾操作中的“三靠二低一貼”操作要領,整個學習過程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品嘗到成功的喜悅。這種學生自己動手總結歸納的新知的思路,不僅使學生學到了知識,而且活躍了思維,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掌握。
四、作業分層設計,培養學生學習的成就感
由于學生的個體之間存在差異性,比如,智力因素,學習基礎等等,客觀上會形成一個老師教出來的學生成績也不可能一樣的局面。因此,在布置作業時,我一般是綜合學生的智力、個性、學習成績等因素,把學生分為三個層次,實現分層教學。例如,布置溶解度曲線的作業時,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自行選擇“A、B、C”三個等級的練習。C級是必須掌握級別,難度最低,大多數學生可以完成;B級是稍有難度,略加思考可以完成,一半同學可以完成;A級難度最高,有些是競賽題目,大約五分之一同學經過思考可以答上來。通過實驗我發現同學都很高興,選A的同學很自信,挑戰難度最大的;選B的同學也不甘落后,很快完成;選C的同學完成了教學任務,應該掌握的全部都會了。通過這樣的布置,我體會到:“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實際水平的層面上進行學習,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不再產生自卑,換之而來的是成
就感。
也許,化學與心理健康的整合相對與其他學科來說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是無跡可循。作為教師,首先,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心理問題,對不同的學生應該采取不同的態度、方法;其次,一定要真正走到學生中去,了解學生的真實感受、真實體會;最后,要真正發揮課堂上教學資源在學生心中的激勵、促進作用。只要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里,才能幫助更多的孩子走向成功,才能收獲更多的喜悅!
參考文獻:
閻立軟.創新教育:面向21世紀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抉擇.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10.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