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賢鋒
摘 要:課堂小結是完整的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之一,是最有效的教學策略之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課程內容、學生的認知規律等因素,精妙地設計出切實有效、生動有趣的課堂小結。
關鍵詞:歷史與社會;總結式;教學策略
明朝詩人謝榛在《回溟詩話》中說:“結尾當如撞鐘,清音有余。”是說詩歌的結尾要有余韻,好比用一根大木,撞擊一口洪鐘,聲音響亮而悠長,久久不散,大有“余音繞梁三日不絕于耳”之效。這句話雖然說的是寫詩的道理,課堂教學也應如此,重視課堂小結。一個簡要精當的課堂小結,能幫助學生理清所學知識的層次結構,形成知識體系;能使學生從感性認識升華到理性認識,起到提綱挈領,揭示規律的作用;能承前啟后,拋磚引玉,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等。那么,如何根據課程內容、學生的認知規律等因素,精妙地設計出切實有效、生動有趣的課堂小結呢?
根據歷史與社會課的課程特點,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體會,筆者歸納了一些歷史與社會課教學活動中常見的課堂小結形式。
一、總結式小結
這是歷史與社會教學中最常用的課堂小結形式,在教學即將結束時,教師將課堂內容簡明、扼要、有條理地進行歸納總結。此法可以引導學生來歸納總結,或師生共同歸納。比如,我們經常在課堂小結時提問:“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這節課的要點。”要注意的是,它不應該是授課內容的簡單重復,而應是知識內容上提綱挈領的歸納,形成課的高潮。
二、鞏固式小結
課堂結束或部分教學內容結束時,可以適時安排學生的實踐活動。這樣既可使學生所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得到強化和應用,又可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及時反饋,從而更有利于獲得下面或下節課教學內容。達標鞏固還可以讓學生做習題訓練,討論、比較解題競賽,也可以讓學習上臺練習,給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舞臺。
三、懸念式小結
一節課好的結尾,可以使學生急于求知下面的內容,如同章回體小說或電視連續劇一樣,故事情節發展到千鈞一發時刻戛然而止,使學生帶著“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遺憾等待新課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當代歷史與社會教師,要注意在每一節課的課堂小結中學會把課內知識向課外延伸,造成懸念,激發學生去探索新的問題的欲望。比如,在學習“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基業”中總結秦始皇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從政治、經濟、文化、思想、軍事、民族關系等方面加強統治,隨即話鋒一轉“然而強盛一時的秦王朝卻轉瞬即逝,是什么原因呢?”以此既強調本課線索,又調動了學生學習新知的積極性。
四、辯論式小結
有的課結束以后,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的認知情況提出問題讓學生辯論,教師不急于表態,在討論中既活躍了學習氣氛,又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有利于學生更透徹地理解教材的有關知識、鞏固所學內容,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比如,在學習“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基業”一課時,也可以組織學生就秦始皇的功過是非進行辯論,讓學生在辯論中鞏固知識、拓展思維,學會歷史地、辯證地評價歷史人物。
五、數字歸納式小結
講完新課內容時,將教材文字中儲存的大量知識信息,進行精心提煉、高度濃縮、重新排列組合,使之形成不同的數字信號,以全新的信息傳遞給學生,使學生易讀易記,提高學習效率。如:小結“新文化運動”的內容時,引導學生用數字歸納出“三個提倡,三個反對,一個新發展”。這樣,可起到強化記憶,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加深學生認識深度、培養學生能力等作用。
六、圖表式小結
通過圖示或表格形式,對課堂講授內容進行一定的歸類、比較,總結所學知識的一種小結方式。這種方式可使知識化繁為簡、一目了然,能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知識,夯實知識基礎。如:教學“秦嶺—淮河分南北”一課,就可利用表進行小結。圖表直觀明了,通過比較,學生能更好地掌握南北方差異。■
七、拓展式小結
把握時代的脈搏,關心社會,服務社會,培養運用歷史知識,分析處理現實問題的能力,做到學以致用,而不是熟背歷史人物及歷史事件。比如,小結孔子的教育成就時就讓學生做到“溫故知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等等;講孟子時,他持有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已成為我國乃至當今世界的科學發展觀問題……
八、升華式小結
“歷史與社會”是對學生進行公民教育的綜合文科課程,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是歷史與社會學科的重要課程目標。主題升華是歷史與社會課堂常用的小結方式。例如,在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一國兩制與統一大業”的課堂小結中,教師可以與學生一同討論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才是硬道理的結論,啟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并展望在不久的將來一國兩制同樣可以解決臺灣問題。為著力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教師還可以播放《七子之歌·臺灣》作為課堂的最后結尾,讓學生在優美的歌聲中回味。此外,在歷史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對一些名人的思想品質和治學精神進行推崇,巧妙地將德育教育寓意在歷史教學的課堂小結當中。
總之,課堂小結是完整的課堂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之一,是最有效的教學策略之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本節課的需要,靈活運用有效方法進行課堂小結,使之發揮回顧知識、深化記憶、拓展思維、延伸課堂、激發興趣、提升能力的功能,產生“余音繞梁”的效果。
參考文獻:
瑪扎諾.有效課堂:提高學生成績的實用策略[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3-07.
(作者單位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邱隘實驗中學)
?誗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