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艷玲 田維進
摘 要:近年來,初中數學實踐活動課逐漸得到重視,這為初中數學教學尋找到了一條有效途徑。在當前的初中數學課程中仍存在很多問題,實施現(xiàn)狀不容樂觀,其活動形式豐富多彩、百花齊放,營造的活動氣氛熱鬧非凡,但很多都是不切實際的實踐活動課,這導致學生和教師都沒得到實際的收獲。
關鍵詞:有效性;實踐;效率
我國傳統(tǒng)初中的數學教育中,是以做大量的習題練習來達到對知識掌握應用的效果。而這種方式通常會產生負效應,就是所謂的思維定式。大量的習題練習使學生對待習題逐漸麻木,連貫的做題思路通常造成對關鍵數據要求的忽略,使得學生在數學習題作答中會做卻無法正確作答。大量的習題練習可以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的熟練度,但是也會使學生喪失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造成學生只會根據傳統(tǒng)固有的模式進行答題。
數學理論知識來源于日常生活,存在于各項實際問題之中,同時也滲透于其他學科中,它和其他學科存在著相互服務、密切配合的關系。因此,通過其他學科來開發(fā)數學實踐活動課也是一條重要途徑。很多科學課中實驗部分需要利用數學知識,如用竹竿影子測量大樹的高度,這種實驗課既可以作為科學實驗課,也可以作為數學實驗課,這種教學形式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升掌握知識的牢固度。通過結合其他學科來開展數學實踐活動,這不僅減少利用數學課的時間來開展數學實踐活動課,而且還可以提高熟悉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性。
初中數學實踐活動要不斷強化實驗操作,努力提高學生探索、研究數學理論知識的能力和水平。有效的數學實踐活動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動手積極性,通過實際動手操作來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感受到數學知識在實踐中的無窮魅力,學生能被這樣的教學活動所吸引,能積極主動地去探究理論知識,主動獲取知識。同時,數學實踐活動能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數學實踐活動課程教學具有教育性、實踐性和可操作性,以綜合信息運用和實踐經驗為主要內容,目的是為了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思考、探究和創(chuàng)造的熱情,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的目的。在實踐活動中,要采取多種形式,優(yōu)化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平臺和機會,在課堂上積極引導學生利用所學數學知識運用到數學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推理、抽象以及創(chuàng)造能力,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課外數學實踐活動,努力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在活動中學習知識、學會創(chuàng)新和合作。
參考文獻:
蘇斌.中學數學活動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
(作者單位 重慶市酉陽縣實驗中學)
?誗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