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微
小學數學一直以來就是令所有數學教師頭疼的一門課程,我一直在思考并在實際教學中努力探索。實踐證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呢?
一、用偉大的師愛激發學習興趣
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情通才能理達。學困生只有在充分感受到教師的關心愛護之后,才能領悟到教師的良苦用心,對教師產生感情,才會樂意接受教師所講的道理,努力把教師的要求轉化為自己的行動。因此,我們當教師的必須用自己的愛心去激發學困生的自信心,使學困生在心理上與一般學生站在同一臺階上。只有這樣,才能調動起學困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創設貼近生活的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課堂內容與生活實際進行聯系,讓學生從生活中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感受到數學魅力,并找到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在學習數字編碼時,我先讓全班學生在課前搜集自己家里人的身份證號碼,然后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孩子們記錄的數據進行教學。整節課讓學生在生活模式中進行學習,既增加了知識的實用性,又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會了知識,培養了能力。
三、創設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習興趣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情,設計一些比較容易回答的問題,有意識地抽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回答,讓他們分享成功的快樂。學生有成功的體驗就能不斷克服對數學的畏懼與厭煩心理,增強對數學學習的情感。教師通過長期的、有意識的培養,讓學生逐漸實現“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化。在教學中,我采取以下辦法為學困生創設成功的機遇:適當降低要求、低起點、小步子、多鼓勵、少批評和“少吃多餐”,讓學困生能夠經過努力,基本上達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總之,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關心每一個孩子的成長,尤其要關心每一個學困生的成長。只要我們抓住每一個學困生的特點,發掘他們的內在潛力,因材施教,細心引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我們一定會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一片屬于自己的藍天。
(作者單位 吉林省扶余市增盛鎮中心小學)
?誗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