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麗
學困生的問題在每個教師特別是班主任的心目中都是一個不愿面對又必須面對的問題。學困生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學習成績差;一種是紀律松懈、作風懶散、不求進取。學困生不是生來就“學困”,而是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其中主要是教育上的失誤所造成的。培養他們成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了解學困生的特點是我們施教的重點。
學困生大都有哪些特點呢?自尊心強;任性;知識比較貧乏,看問題簡單,是非觀念較模糊,講朋友義氣;喜群好斗,損人利己;報復心強。但是學困生也有好的、積極的一面,他們身上也有許多閃光之處。比如:精力充沛,性格開朗,活潑好動興趣廣泛,勇敢不畏艱苦(除學習外)。對體力勞動要比對腦力勞動感興趣,尤其愛好體育活動,喜歡旅游和軍事游戲等活動內容。
那么怎樣教育學困生呢?首先教師要端正態度,積極面對,正面引導;其次,有的放矢,區別對待,對于學困生不能一概否定,認為是不可救藥。如他們講義氣,我們可以通過教育,把他們的這種思想行為轉化成為集體、為學校、為國家的積極進步行為;對于他們的任性,我們可以把它引導到學習上,引導到對某項有意義的愛好和追求上;學困生最缺少和需要的就是溫暖和愛。對他們要一切從“愛”出發,不論在生活上、學習上,不論是學校里還是在學校外,我們都要對后進生關懷、愛護和幫助。主動接近平等相待,真誠友好,要以愛動其心。同時要嚴格要求、嚴肅教育,即以嚴導其行。
轉變學困生,還要做好家訪工作。學生的學習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于課堂上,它是家庭教育、學生心理等多方面的綜合反映。因此,我們不能在教學中就學習論學習,要找到存在于學習背后的潛在問題。把它解決了,學習上的困難就會迎刃而解。教師對學生進行全面教育,只掌握學生在校情況是遠遠不夠的,應該經常家訪、與家長取得聯系。為此,做好學困生家訪工作,取得家長的支持,達到共同教育的目的。如果獲得了家長和學生的雙重支持和配合,教育的主動權就掌握在教師的手中,贏得了多方面的主動權,就能綜合地看待問題,從偶爾中找到必然、摸透學生心理。教師在轉化學困生的過程中,真正做到省時省力,把學生教育得更好。
(作者單位 吉林省扶余市增盛鎮中心小學)
?誗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