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源
摘 要:創業能否成功,與創業者的素質關系極大,因此,高校創業教育中必須重視創業型人才素質的培養。分析了創業教育對創業型人才素質的目標要求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以創業教育推動創業型人才素質提升的途經。
關鍵詞:高校;創業教育;創業型人才素質
最新數據統計顯示2013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699萬人,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通過鼓勵大學生創業,能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崗位。當代大學生具有教育水平高、知識新、敢于冒險、思想開放的特殊優勢,開展創業教育,在素質全面拓展的基礎上,發揮他們的企業家才能,擁有更寬廣的視野,這就對教育體制構建和人才培養模式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一、創業教育對創業型人才素質的目標要求
實踐證明,創業能否成功,與創業者的素質關系極大。從創業的視角以及我國的實際創業環境來看,創業者所具備的素質應該達到以下的目標要求。
首先是政治思想素質。創業需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要樂于奉獻。大學生創業有積極的進取心,胸懷大志,才能開發蘊藏在自己身上潛在的創造性,為社會作出貢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其次是人格道德素質。大學生只有具備了包括人格道德在內的較高的綜合素質,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能成為具有健康人格和鮮明的時代個性,莊嚴的道德感、使命感和開拓創新精神的人。第三是心理素質。對挫折的心理反應和應對挫折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個人的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增強挫折承受力以及提高適應挫折與環境的能力,就成了大學生創業心理教育的重要任務。第四是身體素質。所謂身體素質是指身體健康、體力充沛、精力旺盛、思路敏捷。現代大學生的創業與經營是艱苦而復雜的,創業者工作繁忙、工作時間長、壓力大,如果身體不好,必然力不從心、難以承受創業重任。
二、高校創業教育中創業型人才素質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創業教育中缺乏對創業素質培養的認知。部分高校和學生未給予創業教育提升創業素質的重要性充分明確認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原因:一是有些高校的教育教學活動限于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對創業素質的培養,或者實踐活動流于形式或針對部分精英學生,沒有真正達到全面提升全體學生創業能力素質拓展的終極目標;二是有些學校沒有認識到創業教育的內涵和意義,誤以為就是教學生開“公司”、或者是“顛覆傳統”,曲解了對創業人才素質培養的定位等。
(二)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對創業素質提升作用小。有些高校普遍缺乏與之相對應的系統的教育教學體系,比如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包括身體健康教育等,游離在創業教育教學之外,沒有整合起來作為一個系統的課程體系。另外,創業教育方面的課程的開設較少,教學比重小;還有理論課程多,實踐課程少,無法達到創業教育所需要的以知識體系、提升綜合創業素質為主要內容的目標要求。所教育出來的大學生就缺乏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不能滿足社會和實際需要,不能夠充分發揮出教育培養創業高素質人才的功能。
(三)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力量薄弱對創業型人才素質提升幫助不大。目前我們沒有一支優良穩定的創業教育教學科研隊伍,大多不是專業教師,而是兼課教師,這些教師不具備創業實踐指導能力,加上其教學內容和模式幾乎是圍繞著單一的理論層面,教師隊伍實際情況是自身的素質所限,難以完成創業教育提升創業型人才素質的最終目的。加之許多學校缺乏對創業教育的深度認識,一般只是喊喊口號,沒有從提升綜合性素質教育角度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
(四)創業人員的自身素質不高導致創業結果不理想。目前,我國大學生創業成功比例很低,據《2013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藍皮書顯示, 2012屆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達到
2.0%。盡管我國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比例在提高,而相比美國、德國、日本自主創業為20%-30%的現狀,差距還是比較大。創業素質的培養要貫徹于學生整個學習過程,比如,思想道德建設方面、創業能力方面要做到潛移默化,未雨綢繆,而一些學校普遍的做法是通常是在校內組織幾場創業演講或舉辦幾次技能大賽而已。創業教育屬于素質教育課程,融生計教育及相關知識能力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為一體,而高校在體系設置上缺乏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效結合。
三、以創業教育推動創業型人才素質提升的途經
(一)由適應性教育轉化為創造性教育。長期以來傳統教育思想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不敢挑戰,不敢表現個性。直至今天部分高校仍未能樹立正確的創業教育觀,沒有予以充分重視和深度認識,不能發揮創業教育應起的作用。高校肩負著時代賦予教育的使命,需要將創業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到等同專業文化教育的高度。教育正經歷著一場緩慢而深刻的革命,應給學生一個廣闊的平臺,引導學生轉變思想觀念。具體操作形式不僅僅在課堂,還在課堂之外,開發“第二課堂”,也可以將國家政策性的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看作為規定動作,可以根據學校的辦學水平、層次自主進行選擇,要用創業教育思想來指導教學育人的全過程,推動創業型人才素質提升。
(二)完善人才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現有的高等教育“重傳授輕參與”、“重課堂輕現場”,考核評價內容也是“重知識的記憶輕能力的掌握”,難以有效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從人才培養模式的角度評價,教育質量要跟職業技術崗位掛鉤或同步配套,會給操作上造成一定的難度。在追求學科的完整性、邏輯性基礎上,滿足實際需要的前提下,科學判斷,對教育對象進行價值判斷,直接體現了人才培養規格和人才質量的價值評判。創業教育質量評價急需盡快實施,作為素質教育核心的內容,創業教育,必須納入到人才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之中來。教育部有關文件也有明確要求,提出了重要評價指標,把創業教育教學質量、創業質量等列入標準,所以以創業教育為重點的人才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必然要得到加強,勢必將之進一步完善。
(三)構建創業教育課程目標體系,提升創業型人才素質。 首先是創業意識的培養。其次是創業知識的的完善。第三是創業能力的提高。第四是創業品質的培育。
(四)建設高質量的師資隊伍。創業教育對高校師資隊伍的素質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他們既要教授理論知識,又要懂得實際技能,而且還負有職業道德教育的責任。這就要根據各個學校的發展狀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師資隊伍建設規劃,重點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師作為專門從事創業教育中堅力量的培養與提高,積極創造條件、給予優惠政策鼓勵支持他們參加國內外相關專業培訓和學術交流,使他們能及時了解國內外的創業教育動態,學習國內外創業教育的先進經驗。開展國際間交流與合作,適當引進國際知名的的創業教育專家、學者等方式,來帶領和培養高校創業教育專業骨干及帶頭人,提升教師自身素質才能更好地培養高質量的創業型人才。
(五)加強創業訓練為提升創業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創業訓練是學生編成若干團隊,在創業教育導師指導下,具體完成模擬訓練。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要求各團隊中每個學生都必須參加,并扮演其中的一個或多個角色。進行商業計劃書編制、可行性報告、企業運行、預決算贏利等實踐、完成創業報告等各個環節。項目的選取大多是學生團隊,在創業教育導師以及和企業導師共同指導與參與下,針對前期創新訓練項目或或近期創新性實驗的某些成果,來綜合推測出目前具有一定市場前景的創新性產品或服務,以此作為創業教育實踐活動開展的基礎和素材,學校的創業訓練開展得好,就可以極大的提升創業型人才的素質。
參考文獻:
[1] 馬小輝.創業型大學的創業教育目標、特性及實踐路徑[J].中國高教研究,2013 (7)
[2] 唐雪蓮.應用型本科高校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