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紅艷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和素質教育的推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生物教師都在積極采用設置問題連續體的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主要對如何進行問題連續體的設置作了分析。
關鍵詞:問題設置;教學效率;素質教育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為了提高教學效率,進行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藝術、教學模式的改革,這些方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學效率。設置問題連續體,也是從教學方法的改革出發所采用的一種教學手段。那么,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應該如何設置問題連續體,優化教學過程呢?筆者在本文中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思考,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兩點看法:
一、創設“懸念式”情景,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
在教學中,給學生留下懸念,可以充分地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在教學中設置懸念,可以讓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喚起,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產生“逼人期待”的教學魅力。合理地設置懸念,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自始至終保持旺盛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學“基因控制蛋白質”這節課的起始,可以問學生:牛和羊吃的是同一片的草,為什么牛肉和羊肉的味道不同?牛奶和羊奶味道也不相同?而我們吃了牛肉和羊肉后,長的卻是我們的肉?通過這樣的提問,就可以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
二、結合多媒體教學設置問題情境
現代科技為生物教學提供了大量先進的教學設備,其中多媒體技術就是一種最為適合學生學習的設備。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很多教師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學生在每一節課的注意力并不是一直可以保持到下課。運用多媒體就可以提高效率。例如,在教學“森林生態系統”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將有掛的資料和圖片播放給學生看,然后引導學生思考:生活在森林中的動物和植物有哪些主要特點?森林生態系統中的種群密度和群落結構為什么能夠長期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設置出這樣的問題連續體之后,再通過師生的共同討論和學習,找到問題的答案,建構出森林生態系統的特點和作用。用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對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總之,通過這樣的問題情境的創設,在課堂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的激發,讓學習氣氛更加活躍化,讓教學效率得到更進一步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沈茂彬.淺議提高生物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S1).
[1]林霞.新課改下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0(8).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