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承接產業轉移中,產業承接地政府通過提供各種優惠政策,吸引相關企業在當地進行投資。但由于我國中西部地方政府存在著盲目使用優惠政策,過度競爭等行為誤區,在一定的程度上對相關企業的投資形成了抑制。為加快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步伐,實現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文章著重探討了中西部地方政府應該樹立什么樣的產業承接理念和如何規范政府行為,以及建設什么類型的政府行為模式識別系統。
【關鍵詞】產業轉移 政府行為 投資抑制 治理
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比較優勢的轉換以及國際國內產業轉移的浪潮,再加上中央的政策激勵等因素,中西部地區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的企業數量如雨后春筍般。毋庸置疑大環境會吸引企業到中西部地區投資,但也不可否認不恰當的政府行為在一定程度上阻礙遷入企業的投資。因此,通過分析產業轉移過程中政府行為對企業投資的抑制,了解市場是如何釋放政府行為的干預,對于更好的吸引國內外企業到中西部有效投資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政府行為導致遷入企業投資抑制的機理
雖然產業轉移是以企業為主導的經濟活動,但這種在利益驅動下形成的自發市場行為很容易形成市場壟斷、出現不正當的競爭、區域基礎設施投資不足、造成環境污染、以及重復建設等現象的發生,所以政府恰當的行為會彌補產業轉移過程中的市場機制失靈,促進區域經濟超常規跨越式的發展,實現區域資源優化配置。然而一旦出現不恰當的政府行為不但市場經濟的缺陷無法彌補,還會對市場本身的行為形成阻礙的作用,而且在某些時候政府行為不但力所不及,反而在某些程度上產生負面作用。
(一)政府管理公共資源是大部分國家采用的方式
從國家產生的歷史來看國家管理公共資源確實給人類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但并不是說人們對這一管理方式表示全部的認同。在《公共事務的治理之道:集體行動制度的演進》中,埃莉諾-奧斯特羅姆說到中央管制的人沒有告訴我們應該采用怎樣的方法來組織中央機構,這種中央機構擁有何種權威,應該如何限制這種權威,這種中央機構將如何獲得信息,如何選擇它的代理人,如何激勵它的工作人員做好工作以及如何監督、獎勵或制裁他們的工作。”羅興佐(2005)指出,埃莉諾-奧斯特羅姆對政府管理公共資源的行為方式提出了質疑并提出了不恰當的政府行為可能產生的危害。
(二)近年來很多研究表明政府干預對投資有一定的影響,比如會影響投資結構和投資效率
很多地方的國有企業在地方政府的干預下不得不增加固定資產、資產收購和股權投資,從而減少技術資產投資;研究表明在一些政府干預程度較強的地區,在大型國有企業里普遍存在這種現象: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增加的速度比其他企業要大的多,另外企業集團所屬企業的股權投資增長趨勢也是最為強勁,這些和政府干預的動機和行為方式脫不了干系;政府對企業投資取向的干預會從規模和結構分布等方面損害了投資效率,而市場化的發展和法治化進程的推進,有利于了解政府和企業在資源配置中的功能與邊界。
(三)很多地方政府出于當地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的考慮會出臺一些政策大力招商引資,特別是在稅收和土地方面的優惠政策
然而,中西部地方政府提供的優惠政策在具體實施上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提供稅收優惠政策優惠到什么程度最好,提供三免兩減半政策是不是最有利于招商引資。提供土地方面的優惠政策例如如果東部沿海地區的企業轉移到中西部來將可以免費使用當地土地十年或是五年,那么是十年一定會比五年更有利于拉動中西部的投資嗎?
近年來一些研究已經大量證實了政府出臺一些優惠政策會吸引投資商來該地區進行投資,但對投資是否產生抑制作用一直是研究空白,本文在理論上提出這一假設,其原因如下:
1.地方稅收及土地使用等方面的優惠,一定程度上會引發企業投資沖動,導致投資過熱,進而對宏觀經濟穩定性產生消極的負面影響。從長期來看,政府的這些行為會在某種程度上對投資產生抑制的作用。
2.非市場行為的政府優惠政策,違背了市場價值規律。政府盲目的提供各種各樣的優惠政策實際上是扭曲要素價格,破壞本地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相關優惠政策降低了企業成本和經營風險,但也扭曲了企業的成本約束,促使企業盲目擴張。非理性的企業擴張,帶來的必然是企業非效率的投資。
3.隨著我國社會公眾信息靈敏度的提高和信息披露制度的不斷完善,投資者能夠通過多種渠道及時的獲得上市公司的最新信息。國外的大量研究已經證實信息存在傳染效應,如此中西部地區政府在產業轉移過程中如果出現負面影響就會很快被大眾獲知,所以信息傳染效應在某種程度上會導致企業投資的抑制。
4.地方政府官員的晉升制度促使中西部地方政府在承接產業轉移中過度競爭,降低了產業轉移的經濟增長績效。而且在某種程度上使得中西部地方政府缺乏對當地具體情況的考慮,盲目的提供優惠政策進行招商引資,造成資源浪費,進而對企業投資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二、承接產業轉移中中西部地方政府行為對投資抑制的治理途徑
要減少政府行為對投資的抑制,那么就要加強對政府的監督,提高政府行為績效。政府行為績效的提高,對于政府治理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完善政府行政職能,推動社會進步具有很大的意義。因此,如何遵循市場經濟規律,通過積極有效的政府行為,促進國際與東部沿海地區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對于中西部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地方政府在承接產業轉移前應明確當地的優勢與劣勢
交通不便及資金匱乏是中西部發展的主要劣勢,而低廉的土地價格和勞動力是其主要的優勢。承接國外和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產業轉移時,要根據自身條件和自身需要,有針對性地引進轉移項目,使產業轉移工作起到實效作用。
(二)地方政府應明確承接產業轉移的方向
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和產業政策要求來選擇產業承接項目,避免低水平的重復建設,造成資源的浪費。努力引進高新環保技術產業,實現地區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三)地方政府承接產業轉移應遵循的原則
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以企業為主體,遵循效益優先原則;承接產業轉移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市場的調節作用不能有效發揮時,介入合理政府行為是明智的選擇。
中西部地區在承接產業轉移過程中,必須努力發揮本地區的比較優勢并不斷提高產業素質。按照經濟效益的標準承接產業轉移,努力做到政府行為與企業、市場行為相結合。如此,才能加快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步伐,實現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白小明.承接產業轉移與中西部地區的政府行為[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7.
[2]鄧華娟.承接產業轉移中的地方政府作用研究——以廣西玉林市為例[D].廣西大學,2009.
[3]梁新舉.宣城市承接產業轉移過程中的招商引資研究[D].安徽大學,2010.
[4]吳海文.論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J].商場現代化,2011.
[5]羅若愚,張龍鵬.承接產業轉移中我國西部地方政府競爭與經濟增長績效[J].中國行政管理,2013.
作者簡介:王林麗(1988-),女,河南信陽人,現為蘭州商學院會計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資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