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軍
[摘 要]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中有著豐富的情感體驗。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豐富而有效的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將學生的情感活動與認知活動結合起來,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感悟語言,享受閱讀帶來的快樂。學生置身于有效的教學情境中,拉近了與文本的距離,加深了對文本內容及思想情感的理解,促進了語文綜合能力的訓練。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情境創設
所謂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情境,是指結合本年級段的課標要求、課堂教學目標、教學的重點難點以及學生的生活體驗和知識水平等創設的教學情境。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方法是多樣化的。
一、創設恰當問題情境來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是引領學生思考問題、探究問題、求得真知的有效策略。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結合課文細節、教學的重點難點、學生的關注點等諸多方面,設疑問難,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在對這些問題的自主探究中,進入課文的情境,提升學習的效果。
比如,在執教課文《石頭書》時,可以這樣設疑導學:1.本文前兩個自然段中,川川小朋友看到勘探隊員叔叔趴在石頭上專心地查看,很好奇,他們在看什么呢?2.請同學們朗讀第5-13自然段,思考問題:勘探隊員叔叔看的是一塊光禿禿的石頭,他為什么對川川和磊磊說它是一本讀書呢?(引導學生從石頭的外形、石頭的字畫等角度進行思考)3.再讀第12自然段,并聯系第8、10自然段,思考:勘探隊員叔叔是根據什么來判斷這里曾經是海洋和密林?
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去探究,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對“石頭書”的理解。一步步了解化石的知識,培養了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二、創設直觀閱讀情境來強化學生語言學習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所學課文的內容,通過多種方式為學生創設較為直觀的閱讀情境,讓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加強語言的訓練,使學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提升審美能力。直觀閱讀情境的創設方法十分豐富,如多媒體課件、課文相關圖片、實物以及教師形象化的語言講述等。
比如在執教《海底世界》這篇課文時,教師講到大海一望無際,美不勝收時,可以詢問學生是否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樣子,接著給同學們播放海底世界的視頻資料,并解說:“……這里是神秘的海底世界,有眾多的海洋朋友,瞧,它們自由地梭巡,身體五顏六色,叫人目不暇接!海底的植物種類難以數計,姿態各異。海底有山峰,也有峽谷??戳诉@些鏡頭,你覺得海底世界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呢?現在,請你們和老師一起走進課文,在朗讀中去體驗神秘而又美麗的海底世界吧……”通過這樣直觀化的閱讀情境,勾起學生對海底世界的強烈向往,使學生迫切地想去閱讀課文,渴望了解課文所呈現給他們的世界。
三、創設多維想象空間來加深學生理解體驗
《新課程標準》指出,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關注學生語言能力、思維能力的發展,運用多種方式激活學生的想象力,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課文的內容為學生創設多維的形象空間,讓學生在活動情景中深化理解,拓展思維。
比如在執教《云雀的心愿》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具體的語言表達情境:春天快來了,小云雀要邀請小伙伴一起去沙漠種樹了。同學們,如果你就是一只小云雀,你用什么辦法說服你的小伙伴和你一起去沙漠種樹呢?如果有的小伙伴離你很遠很遠,需要寫信告訴他們,這封信你該怎么寫呢?
學生的熱情會頓時被這些問題激發出來,會展開自己豐富的想象,說出自己的心愿。例如“假如我是一只云雀,我要飛到很多很多的地方去,向小伙伴宣傳保護森林的重要性”“假如我是一只云雀,我要在和小伙伴們一起種很多很多樹”……在表達的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課文主題的理解,深化了情感體驗。
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充分認識到創設有效教學情境的重要意義,通過多種方式創設有效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加深學生情感體驗,讓學生在生動和諧的閱讀氛圍中與教師、文本展開對話,從而使閱讀教學變得有聲有色,讓學生輕松地學習語文,感悟語言,感受閱讀帶來的魅力,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責任編輯 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