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小春
[摘 要]在當代社會,語文作為中國學生必學的一門基礎課程,為其他各門功課起著鋪墊準備的作用。而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則是文字表達能力,也就是寫作能力的重要影響因素。對小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不僅契合小學生寫作能力有限的階段現實,同時也為寫作能力的培養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小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培養
在語文中,“說”是“寫”的基礎。那些在課堂上積極活躍,勇于回答問題的學生,往往就很善于表達,善于去說,他們在考試中的思維自然也比較開闊,寫的文章也更能打動人。對口語表達能力,也就是“說”,有了很好的培養,那么“寫”自然也就問題不大了。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而言,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語文教師應當以發揚兒童原有的生活語言為輔,以規范兒童自由隨意的口語為主,做到相輔相成。小學生的說話訓練是作文訓練的基礎,家長和教師應當予以重視。
一、培養良好的說話品質
所謂良好的說話品質,指的是儀態落落大方、語言規范、聲音響亮、無臟話等習慣。在家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和父母長時間呆在一起,父母的言行舉止深刻地影響著他們的行為。很多小學生受父母的影響,說一些不良話語,所以家庭的語言教育也是極其重要的。只有在父母與教師的配合下,學生的說話能力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這一切都歸在平時習慣的養成。
在小學生說話培養中,教師要注重自身在任何場合的行為舉止、口語等要給學生們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加強口語的層次性和條理性
小學生的說話培養應遵循層次分明、條理清晰、循序漸進的規律,充分體現出層次性和條理性。
1.說正確,說完整。說話是以“句”來劃分,“句”是起點。小學生的年齡小,在家庭生活中受家庭口語和方言的影響較大,因此會經常說一些“混合話”,比如普通話中參雜著方言等。語文教師在針對這種情況時,可以通過舉例說明,以質疑、問答的方式進行說話訓練,幫助小學生建立起正確的句子概念,通過這種方式指導學生把話說得通順、完整和準確。例如教生字“順”,學生的擴詞為“順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順道”說一句話。小學生們齊聲說:“順道幫個忙。”這時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們認真辨析,指出“順道”是口語化的方言,需要換一個詞語。學生們立刻改為“順便”,教師再讓學生們根據順便造個句。在這一過程中,訓練的就是讓學生把普通話說好、說準確、說完整、說清晰。
2.說準確,說生動。想要把話說好,說得人心里舒服,就要讓句子變得具體生動形象,這樣才具有感染力。小學生由于語言積累較少,造句的時候通常會造一些簡單的口語化句子,比如用“美”字造句,小學生會單純地說“老師好美”。這些都是由于小學生對詞語的理解不夠深入,不能生動形象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首先要做的是積極鼓勵孩子們,然后再進行引導:“老師好美,老師怎么美?美在哪里呢?”學生們會循著教師的疑問,一點點地把這句話解釋得具體生動形象。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用方法教學,引導學生們認真觀察生活事物,體會人物情感,學會用不一樣的方式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針對小學生的情況,看圖寫文章是引導學生聯系表達的好方法。教師在教導學生的時候,可以首先讓學生們自己去認真仔細地觀察圖片,根據圖片把其中心思想、大致內容說一遍,然后再進行文字組織、敘述。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在圖片中提取要點: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教會學生進行補充說明,對言語加以修飾,達到具體生動形象,這樣,看圖寫話的教學就成功了。
3. 說條理,說邏輯。小學生天性單純,考慮事情也很簡單,因此常會出現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到哪里就說哪里的現象,給人的感覺就是單純,從語言的角度看來則是很凌亂。在這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們學會先想好自己要說什么,有條理地說出來,按照邏輯來說。
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應當以發揚兒童原有的生活語言為輔,以規范兒童自由隨意的口語為主,做到相輔相成。
責任編輯 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