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芝
摘要: 互動式語文課堂教學是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就是把教育活動看作是師生進行一種生命與生命的交往、溝通,把教學過程看作是一個動態發展著的教與學統一的交互影響和交互活動過程。在互動式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通過優化“教學互動”的方式,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以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結構模式。
關鍵詞:互動式教學 語文課堂 民主教學 師生互動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這為我們語文教學指明了正確導向,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呼喚著教育教學改革。目前,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已經逐步在改變著以往的傳統形式,學校更注重的是采取“互動式”教學方法。互動式語文課堂教學是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就是把教育活動看作是師生進行一種生命與生命的交往、溝通,把教學過程看作是一個動態發展著的教與學統一的交互影響和交互活動過程。在互動式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蹲下身子”和學生平等對話、交流、討論,使學生產生對語文學習的親近感,從而高效地參與到語文課堂教學中,以多種多樣的互動形式去踐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優化“教學互動”的方式,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習個體與教學中介的互動,強化人與環境的相互經影響,以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結構模式。
如何在語文課堂中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行互動來激活課堂?如何為學生撐起一片自主學習的天空呢?如何實現教學方式的改革?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實施。
一、創建氛圍,形成民主教學的寬松空間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人。課堂要想活起來,學生必須動起來,只有動起來,學生才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真正的發展”。語文課堂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是師生共同創造奇跡、喚醒各自沉睡潛能的空間,平等、民主、和諧愉悅是語文課堂的標志。互動式教學的方法多樣,需要靈活掌握。在互動式的教學中,強調師生雙方的交流與互動,在教學學習的過程中老師和學生都能夠發表自己的觀點,借鑒他人的想法,完善自己的觀念。讓學生明確目標,這是強調師生積極性、主動性,以其共同為達標而努力的重要步驟。教師應該保護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每個學生學習知識、發展能力提供良好的氛圍,為學生主動參和、敢于質疑提供寬松的環境。使教學民主走進課堂,為教師、學生、文本的廣泛、自由的互動創造寬松的空間。小學語文教學中要讓語文課“動”起來,讓學生在交流與互動中煥發活力,通過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維火花,促進學生潛能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從而有效地促進他們創新思維的發展和實踐能力的提高。教育活動應由師生雙方共同參和,教和學兩類活動在時間上具有共時性,并隨時產生交互功能。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教學活動的積極能動的參與者。如在講遲子建的《燈祭》一文時,我先讓學生談談自己見過的各種各樣的燈,學生們紛紛發言,各抒己見,氣氛活躍。我再拿出自己事先做好的教具,一個用玻璃瓶做的燈,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共同學習文章。學生興趣盎然,收獲頗多。還有,在學習巴金的《鳥的天堂》一文中,我一反往日的穿著,一身休閑裝,一雙旅游鞋出現在講臺上,學生們感到很詫異,我說:“大家喜歡旅游嗎?你都去過哪里?”學生們積極舉手,爭著回答問題。我又把自己當作導游,把學生帶入美麗的鳥的天堂,大家沉醉其中,流連忘返,下課后,還意猶未盡。可見,創設氛圍,是師生互動的前提。
二、師生互動,在平等中共進
小組學習是課堂教學中暢通渠道的一種有效形式。在小組學習中,教師以參與者的角色一起投入。學生對知識的學習不應只是無條件接受教師或書本的傳授,而應是主動選擇、主動建構,并將知識納入到自己的經驗世界。教師應利用教材中固有的知識,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了解學習目標,以新舊知識的聯系或沖突中引發學生需求,從嘗試練習,看書自學入手,通過質疑問難,學習討論等環節,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識。互動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如一堂作文課,僅僅只有老師一個人在講臺上眉飛色舞地講,孩子們聽故事那也只是聽一個人的故事,真正要大家動筆來寫,大家又不能更好地理清思路,課上,我拋磚引玉,先自己開頭,再多讓同學起來說一說,有更多同學的思考,那么孩子們就能聽到更多的故事,再加上自己的所見所聞,當然就有更多的素材了,這么一來,想好了提筆就寫,大大提高了寫作教學的效率。
三、生生互動,在集思廣益中提高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一切教學活動必須面向全體學生,課堂上的互動要做到人人參與,互動面要盡量廣,“自主學習,多向交流,”這種學習方法是指學生自己獨立學習的同時,更要和同學、教師一起討論、交流。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個人與集體之間的互相交往、互相溝通以及學生的自主學習,將被動學習變成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動眼、動手、動腦、動口的學習活動。如教《狐貍和烏鴉》一課時,我們預先準備了烏鴉和狐貍的頭飾,還讓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分好角色,走上講臺,進行情景表演,學生的熱情高漲,人人躍躍欲試。學生自然由被動變主動,抓住狐貍和烏鴉的言行,配以神態和動作表演,繪聲繪色,把烏鴉的虛榮、狐貍的狡猾,生動形象地表演了出來。這樣,不僅激發學習喜好,培養學生積極思維,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表演能力,提高了教學效果。
互動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它能增進教師與同學之間的情感交流,相互合作,相互影響。因此,有計劃有目地運用“交流—互動”的教學模式,建造一個輕松和諧、充滿生機和韻律的課堂氣氛可以更好地實現教與學的結合,可以調動學生在課堂內外、學校內外學習語文的興趣,并逐步實現培養學生善于運用知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價值觀。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首先應當做到的就是也要把學生當作一個主體的人來看待,在師生互教互學的過程中,突現學生的價值,把課堂學習變成學生學習的樂園,使學生想學、樂學、愛學。學生們應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應當成為自己的主人,來真正展現自己的人格魅力。
參考文獻:
[1] 陳家彥,黃永竹.語文互動教學四課型[J].語文教學通訊,2006,(12).
[2]馮惠文.語文教學的幾個有效策略[J].山西教育(教育教學版),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