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第二外語教學的實踐經驗為基礎,針對高校學生課后學習能力不足、學習效果欠佳的現狀,在反思傳統被動式課后學習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創新,立足主客觀,從教師和學生的不同角度出發,探究能夠切實提高學生課后學習效果的方法。
【關鍵詞】課后學習 被動式學習 主動學習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1-0104-01
自進入青島理工大學琴島學院擔任日語教師以來,筆者總在反復思考和積極探索能夠提高二外日語和基礎日語教學效果的方法。現階段,高校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課堂上比較活躍,也能夠積極配合老師,保持良性的師生互動,但考試成績卻不夠理想。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部分學生不會學習,或者說不知道如何提高學習效率和鞏固學習效果。因此,本文將圍繞如何提高學生在日語課后的學習能力和效果,結合筆者自身的日語教學經歷,提出一些建議和想法,供同行參考指正。
一、反思傳統的被動式課后學習方法的利與弊。
傳統的課后學習通常依靠教師預留的課后作業來實現。課后作業大致可分為口頭和卷面兩種形式。
(一)口頭作業
一談到傳統的口頭作業,第一印象便是背誦記憶。通常的模式是教師布置給學生背誦任務,然后學生在短時間內高效背誦記憶課文。這種形式對于提高外語語感有一定的效果,但在耗時耗力這方面也不可小覷。筆者認為,外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應著眼于在實踐中實現無障礙地溝通交流,因此,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比起一字不差地背誦課文,如何幫助學生提高課后學習的能力,提高課后學習效率的同時,加深他們對課堂所學內容的理解,提高他們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則顯得更為重要。
(二)卷面作業
外語教學中的課后卷面作業又分為抄寫單詞、例句,完成課后練習題,完成隨堂練習題等,這類作業主要目的在于鞏固課堂所學內容。抄寫類的作業不需要學生創新,是靠單純的重復記憶以提高學習效果;課后練習題的目的在于靈活運用課本所學知識;隨堂練習題則著眼于提高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實踐的能力。
誠然,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卷面作業以其傳統形式在課后作業中占據了很大的比重,但隨著近年來多媒體和網絡的普及,卷面作業因其死板、套路的模式越來越不被學生接受和喜愛。此外,傳統學習中學生很難避免開小差。因此,如何調整卷面作業的比例、創新卷面作業的形式,成為當下提高學生課后學習效果的重中之重。
二、積極創新探索,提高學生課后學習的能力和效果。
(一)從主觀方面入手:改良方法、培養興趣,幫助學生提高課后學習的能力。
1.教給學生高效的學習方法
(1)舉一反三,精記勤練。
外語學習并非死記硬背就能夠學以致用的學科,要叮囑學生改變“死讀書,讀死書”的學習理念,培養舉一反三的遣詞造句能力,養成精記勤練的外語學習方法。不需要將所有課文一字不差地全部背誦,只需要每個句型對應記住一到兩個經典的例句,然后在日常交流或者寫日記時勤思考、勤練習、多開口、多動筆。
(2)正確高效,巧記筆記。
不少學生上課時非常認真地聽講、做筆記,課下還要再原封不動地重新整理一遍上課的筆記。這種做法有其可取之處,但并非人人適用。對于課上記錄的內容,課下的整理就是一次復習和再消化,但整理筆記不是原封不動地照抄照搬,而應該本著查漏補缺的原則,著重將沒有掌握和不易理解的重難點內容進行整理。
2.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筆者相信興趣也是可以培養的。學生會因為喜歡某個老師的風格而喜歡上一門課程,也有可能因為討厭某個老師而討厭某堂課。所以,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首先要為學生營造一個有趣的學習氛圍,要讓課堂活起來。
課下的學習,在適當保留傳統作業的同時,要適時地給學生補充外語學習的網站,如普特聽力網、滬江日語等。課上因為教學手段的限制,有些課程可能不方便引入多媒體網絡教學,擔任這些課程的老師恰好可以引導學生合理安排課后的時間,充分利用網絡上豐富的學習資源,寓教于樂。
(二)從客觀方面助力:調整傳統課后作業的比例和形式,幫助學生提高課后學習的效果。
1.卷面作業是必不可少的基礎作業。
卷面作業必不可少,但要注意控制“量”。卷面作業是為了眼耳手并用輔助記憶,如果布置成了純粹的抄寫、完全不動腦不記憶的復制課本,那就失去了意義。所以,作為記憶新單詞、新句型的好幫手,卷面作業是一定要保留的傳統項目。
2.口頭作業要注重質與量的統一。
口頭作業分為朗讀和背誦兩種。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反復閱讀課文對于加深記憶和培養語感都很有幫助。如果把作業布置成背誦全篇,學生就容易帶著負擔和情緒去朗讀,反而忽視了對于單詞和句型的用法的理解。所以,口頭類的作業要注重質與量的統一,并不是背過課文就學會了知識,應更為關注學生對于句型的背誦、理解和運用。
3.溫故知新的循序漸進式學習法:單元測試。
筆者認為,單元測試是最有效的幫助學生提高課后學習效果的手段。所以,應合理安排好單元測試的頻率和內容的難易度,以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并起到督促其課后加強復習的效果。
4.單詞、句型的用法整理與總結: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互相交流,提高學習效果,變被動為主動。
日語是一門越學越難的語言,隨著學習的深入,需要對過去所學的知識點不斷地進行整理和總結。整理和總結的工作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師按照學生學能的高低合理分配小組,然后給出需要整理、總結的知識點,讓學生互相合作完成。這樣不但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也可以將之前慣用的教師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變為學生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式的教學。教師要規定好整理、總結類作業上交的時限,認真批改,以幫助學生完善知識體系。
5.通過現代化手段改變督促學習的方式,合理利用網絡環境下的課后教學。
隨著手機互聯網的普及,微信、微博成為了人們了解最新資訊的一大手段。而外語教師也可以積極利用這些互聯網工具,將學生納入到自己的qq群里,營造一個傳統課堂之外的外語學習天地。 教師可以通過qq空間日志發布整理歸納出的語法體系、學習方法、晨讀范文等內容,可以通過微博發布精美的外語每日一句,同學們也可以隨時隨地通過qq群組交流學習心得或者直接留下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一起討論研究。
以上是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關于如何幫助學生提高課后學習能力和效果的心得體會。在實際操作中,可以有選擇性地加以利用,也可以針對所教學生群體的特殊性進行創新和改良。幫助學生提高課后學習的能力和效果是一個長期而又艱巨的課題,在今后的教學中還將積極探索新的方法以適應年輕的學生群體。
參考文獻:
[1]吳蓉斌《獨立院校二外日語教學問題的思考》高校研究 2011年2月刊 總第304期
[2]朱憲文,曾艷《日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導入——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出發》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8卷第6期 2007年12月
[3]白利娟《試論在日語教學中日本文化的滲透》科教文匯 2010.02(上旬刊)
[4]高鵬,張學忠《大學英語課堂中學習者學習自主性的培養——一份自主式課堂教學模式實驗報告》 Foreign Language World No.1 2005(General Serial No.105)
[5]韓冰,江春華《綜合大學二外日語教育的問題與對策》日本問題研究 2012年第4期 第26卷(總第165期)
作者簡介:
宋倩倩(1986年-),漢族,山東省青島市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為日語教育和日本社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