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偉
摘 要:朗讀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教學方法,更是培養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感悟能力十分有效的途徑。語文教學中必須把“讀”的功夫落到實處,讓學生讀出情趣,讀出韻味,讀出心聲,追求“內明于心,外達于人”的朗讀境界,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朗讀;優化策略
人類沒有想象,如同鳥兒沒有翅膀;語文沒有朗讀,猶如失去靈魂。然而,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缺乏深入而細膩地指導,學生被動機械地接受,讀起來不知所云。因此,立足新課程背景,必須重新審視朗讀的意義和價值,尊重個性,培養美讀,為孩子們擎起一片表達的天空。
一、創設朗讀氛圍,讀出興趣
興趣是實現良好朗讀的開端,更是朗讀能力不斷發展的源泉。對于小學生來說,年齡偏低,意識不到朗讀的重要性,缺乏自主朗讀意識。因此,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氛圍,激發閱讀興趣。里如,蘇教版六年級上冊《安塞腰鼓》教學片斷。
師:(示范朗讀)一群茂騰騰的后生……(教師聲情并茂地朗讀,學生聚精會神地傾聽)
生:老師,開火車吧!我們也想讀一讀!師:不著急,大家先說說老師的朗讀給大家怎樣的感受?生1:抑揚頓挫生。2:聲情并茂(學生七嘴八舌地議論著)。生3:我感覺有時聲音很粗,像個假小子……師:這篇文章確實如剛才同學所說,有的地方要讀出男子漢氣概,有的地方要讀出寂靜的味道!(學生已經按捺不住,紛紛舉手要求朗讀)每個人都有份,但機會只有一次,一定揣摩好語氣哦!……
整個朗讀過程中,同學們群情激奮,用心讀好每一個詞,傳達好每一句話,在或慷慨激昂,或悄然靜謐的朗讀中,學生把這篇文章的內涵演繹得淋漓盡致,而這樣的精彩也是教師未曾預料的。“范讀”算不上創新方法,甚至有走老路之嫌,但教師以朗讀優勢開啟了學生的心扉,激發興趣,讓語文課堂返璞歸真。
二、尊重學生體驗,讀出韻味
優秀的朗讀不僅要“模”其聲,更要傳其“情”,學生只有對文本充分了解,才能做到“形神兼備”。因此,很多教師一上課就讓學生自由朗讀是欠妥的,學生必須對文本有一定的理解,教師才能一步步地引領其深入朗讀,讀出“情”,讀出“境”。
例如,蘇教版五年級下冊《春風染綠我們雙腳》朗讀教學片斷。(教師正沉浸在朗讀中,一個學生舉手,教師停下來,請同學提出質疑)生:老師,我覺得第一節寫錯了,“春光”只能照耀,怎么能染綠我們的雙腳呢? 師:哦,剛才老師也發現了這個問題,大家覺得呢?(先是驚訝,接著將錯就錯)生:是啊!“踏著一路春風”中“春風”怎么可以“踏”呢?生:本來是“一陣”春風,怎么成了“一路”春風呢?師:那我們都把這些“錯誤”改過來,請一位同學來朗讀一下。生:我們迎著陣陣春風/一路上,我們有說有笑,/我們要去荒山野嶺/春光照耀著我們的雙腳。師:讀得好不好?(同學面面相覷,小聲討論起來)生1:她讀得好,但是改了之后不像詩歌,像我們寫的作文。生2:沒有節奏感和韻味了。師:好,感謝同學們的發現,讓老師也明白了“詩歌”應該有獨特的韻味。接下來,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注意讀出“韻味”。
朗讀依靠的是聲音,而傳達的是情意。在這里教師“將錯就錯”,引領學生理解詩歌獨有的特點和表達方式,對提高學生的朗讀效果和理解能力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樣的教學具有層次感,由淺入深,層層推進,帶領學生走進詩歌,領悟詩歌的真諦;這樣的課堂具有生命力,教師抓住契機生成“靈性”課堂,學生不僅會發現問題,還能自主解決問題,提升了課堂的高度。
三、強化朗讀評價,讀出心聲
朗讀的最高境界不應當是被動接受,而是成為一種心靈的需求。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側重朗讀在教學中的目的,而忽視學生朗讀中的感受,無法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形成持續的朗讀需求。因此,優化課堂朗讀策略,教師可以從強化朗讀評價入手,以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大聲朗讀,張揚個性,逐漸引領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語文。例如,蘇教版六年級下冊《長江之歌》的教學片斷。
(學生在自由朗讀后,教師請幾位同學示范朗讀,一個平時不擅長朗讀的同學高高地舉起了手)生:老師,有兩句我讀得特別好!師:好,那你來試試!(老師和同學的目光都充滿期待)生: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剛一讀完,同學們哄堂大笑……朗讀的同學羞紅了臉)師:哪位同學說說你們為什么笑?生:她說自己讀得特別好,可是聽起來一點都不好,語調不合適。師:感謝你提出意見,但老師也給你提一個意見,別人出現錯誤的時候不要哄笑,給她一些鼓勵,行嗎?(同學們點點頭,若有所思)生:咱們請剛才那位同學讀完,好不好?再給她一次展示的機會,因為她有著敢于嘗試的勇氣。(同學們自發地鼓掌,接下來的朗讀也有了明顯的進步)
每個學生都有得到鼓勵的需求,案例中教師以鼓勵性的評價給朗讀的同學以信心,促進了學生的進步,也矯正了其他同學的行為,此時教師教給的不僅是朗讀方法,更是做人的道理,這樣的朗讀才是以人的發展為目的的教學,這樣的課堂才會充滿生機。
總之,語文課堂要立足新課程改革,朗讀教學更要側重于學生發展。以增強學生體驗為核心,激發興趣,引導感悟,適時激勵,讓朗讀內外兼達,還語文課堂以生命的活力。
(江蘇省張家港市兆豐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