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運
【摘要】作者從四個方面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關鍵詞】創新能力 創新意識 創新思維 氣氛 質疑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1-0151-02
江澤民總書記在199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內核,是經濟發展與騰飛的原動力,是新世紀及至將來科技竟爭的核心,更是現代文明對現代人提出的新要求。
然而,創新并非生之俱來,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可以通過現代教育的途徑來培養和獲得,那么,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
一、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增加創新意識
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培養學生獲得知識,培養創新思維的過程。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不斷更新教學觀念,不斷改革教學方法,采用最佳的教學手段,構建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基礎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而廢除“注入式”及“滿堂灌”,推進整個課堂教學,由“教”向“學”,使教學活動真正建立在以學生自己活動,自己探索的基礎上,為學生思考,探索,發現和創新提高最大空間,把主動權交給學生,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訓練的時間,讓學生參與課堂實驗,自己從中獲取知識,在實踐中學生能及大地發揮創新意識,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使他們主動地與教師配合,積極思考問題,促使他們在愉快中學習,在興奮思維中掌握知識,由于教學方法的改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都得到了發展,達到了對知識的渴求如饑似渴的程度,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了他們的創造能力,達到了創新教育的目的。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思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成功的先導。興趣是一種特殊的意識 傾向,它表現在一個人力求接觸,研究和認識各種事物,對于學生來說: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當學生所學的知識產生興趣時,濃厚的興趣是學習知識的催化劑,是開發學生的智力,提高成績的關鍵。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努力創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利時機。例如,講到全等三角形時,讓學生自己動手剪出兩個全等三角,并通過學生自己動手,觀察、分析、思考、歸納、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深厚,創新思維活躍,通過數學實踐活動掌握數學知識,思維方法,獲得 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同時又可發展學生的自主性、責任感和自信心,培養他們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
讓學生始終保持興趣的最佳的狀態,把興趣引向數學知識。
例如:從 ⊙O 外一點P引圓的切線,切點為C,直線OP與⊙O交于A、B兩點,作∠CPA的平分線分別交CA、CB于點D、E ,求DE:CD。解此題的關鍵是否能看出ΔCE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我采取了讓學生多畫幾個準確圖形,從圓形的變化中發現不變的關系,并告訴學生發現了這個內在聯系就能設法解出這個問題。學生掌握探討問題的辦法,就產生了試一試的愿望。當他們看出ΔCED是等腰三角形的時候,成功的希望增加了,興趣地隨之增強了。
三、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信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認為:“民主是一座師生心靈之間的橋梁,自由是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和諧的民主、平等、自由的課堂氣氛更能啟迪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豐富想像。想像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表現形式。適宜和優化的學習氣氛,有利于學生想像力的發揮,學習氣氛輕松,學生心情愉快,大腦的想像力就能充分的發揮好,想像就有了深度和廣度,實驗證明超常的記憶力,最佳思維力和豐富的想像力往往是在和諧的氣氛中和心情舒暢的狀態下產生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民主、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融洽師生關系,營造一處輕松、愉快、和諧的課堂氛圍,寬松的教學環境,生動活潑的學習空間有利于學生討論,要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
創新性的見解往往就在學生的各抒己見之中產生了,學生討論熱情之時,往往正是發散思維最活躍之際。
四、鼓勵學生質疑善問,打開創新之門
科學創造,貴在質疑,質疑是創新的開始。質疑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重要途徑,也是啟發式教學的核心。
古人云:“學而起思,思而起疑”。遇疑求解是人的渴望,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課堂教學中應鼓勵學生提出疑問,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意見,敢于懷疑已形成的定論的東西,敢于追求真理。只有當學習者能質疑,會質疑,才有創新的可能,只有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才能產生創造新的火花。
教師是“傳道、授業、解惑者”,但現行的教育往往是教師憑借教學經驗提問導惑,讓學生答問解惑,有的教師甚至一改“滿堂灌”為“滿堂問”,根本沒有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機會,學生如此被動地學習,哪來創新的欲望和機會?為此我們必須把提問權交給學生。備課時,盡可能把學生會提出的問題備進去,還應給提出問題給予足夠的時間。
學生學習上的進步,就是在從“無疑”到“有疑”,從“無疑”到“有疑”的轉化過程中得以提高的。在這兩個過程循環往復中,存在著大量的創造因素,在學生的腦海里迸發出創新的火花,所以說質疑善題是打開創新之門,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江澤民主席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再一次指出:“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課堂教學是實施創新教育的主渠道,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培養創新人才,是一項連續而艱巨的工作,但是我們堅信,只我們努力探索,勇于革新,就一定能使創新教育不斷走向深入,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