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秋評
[摘要]文章試圖從《中國民間歌曲集成?福建卷》入手,對福建閩西所有客家山歌進行句式分析并試圖找出閩西客家山歌在句式結構發展上的規律和特點。
[關鍵詞]閩西客家山歌;句式結構;特點
閩西客家山歌是客家山歌的重要支流。對閩西客家山歌的研究有不少,筆者搜索CNKI的關于閩西客家山歌的句式結構分析的論文來看,目前,尚無一篇文章就閩西客家山歌的句式結構特點來論述的。所以,本文的研究是居于現有的民歌集成資料,整理出閩西客家山歌,并分析其句式發展的規律和特點,以此來加深人們對閩西客家山歌的認識。
按照歌詞的句數來劃分山歌的句式結構,筆者從《福建民間歌曲集成?福建卷(下)》(以下簡稱《集成》)中,整理出閩西客家山歌的句式分類情況。四句式山歌約占所有閩西客家山歌的80%,在民歌集成中,明溪客家山歌只有三首且都是四句式的山歌形式。四句式山歌在閩西客家山歌句式中的所占比例最大。八句式山歌的所占比例排第二,約占總數的8.6%。其他句式類型的山歌加起來比例約占10%,值得注意的是寧化縣有其他縣沒有的三句式和十三句歌詞式的句式結構,這在中國所有的民歌中都是比較少見的。
根據旋律的特點來劃分,山歌的結構又分為對應性、起承轉合性、其他結構性和各種結構性質的綜合與過渡。
一、二句式
二句式的山歌一般由上下兩句組成,上下兩句可以是重復型的,也可以是對比型的兩個樂句,在《集成》中,二句式的山歌寧化有2首,長汀有1首。這類句式的山歌是其他句式山歌的基礎。二句式山歌根據曲調和歌詞的不同,可以分為對稱性二句式和不對稱二句式。
《祭籠歌》(參看《集成》)是一首五聲徵調式色彩的上下旬長汀山歌,上句四小節落在羽音上,構成色彩性不穩定的傾向,下旬由句中加了兩小節襯腔的五小節構成,結束在徵音上,加上句尾短長型的逐步放寬的節奏,構成功能性的穩定收束;整首山歌的旋律旋法起伏非常小,基本上以級進為主,加上小三度的進行,形成小波浪式的旋律線條,給人以舒緩平和的感覺。從曲調上看,這首山歌是不對稱的二句式結構,其曲式圖為a(4)+h(5),但從歌詞上看,排除掉襯字,上下旬歌詞都為七字一句,非常規矩,朗朗上口。
二、四句式
四句式的句式結構是在二句式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隨著人民大眾歌唱表達情感的需要,二句式的山歌已經沒辦法滿足情緒宣泄的要求,于是更多句式結構便呼之欲出。客家人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很深,中原文學四句體(首聯、頸聯、頷聯、尾聯)詩詞對客家山歌句式的影響多少有些關系。四句體山歌可分為重復性和復對應性兩種形式。
(一)重復性
長汀山歌《風吹竹葉響叮當》(參看《集成》)是“詞曲不同構”的典型體現,初看這首山歌落音在角音上,但這首歌應該歸屬于羽調式,角音的出現明顯是前面的羽音的下滑導致的,整首歌的突出位置都非常強調羽音。這首歌的曲調只有兩句,后面的兩句都是重復前面的曲調,雖然有一個音的區別,但是也不改變曲調基本原型的重復這個事實。在閩西客家山歌中,這類重復二句式旋律,套用不同內容表達感情的山歌數量很多,要么是原樣再現,要么是變化再現(如寧化《唱到老妹對情郎》),要么是加稱腔、稱句(如《新打梭鏢兩面光》)。總之,此類四句式的山歌是緊緊抓住二句式山歌旋律特點,通過歌詞內容的增加來豐富它。
(二)復對應性
這種形式通常是一三句相呼應,二四句有較強的統一性。復對應性發展到四句體階段就孕育產生出起承轉合性質的四句式結構。
清流縣的《韭菜開花》是五聲徵調式,第一句落在徵調式的上方五度音商音上,第二句和第四句落在主音徵音上,而第三句卻落在了宮音上,明顯帶有轉折意味,一三句呼應,二四句統一、全曲有了起承轉合的性質。起承轉合句式的發展大大豐富了閩西客家山歌的句式結構。這種陳述方式明顯與中國文學的陳述邏輯習慣相通。
總之,閩西客家山歌的四句式結構特點發生產生于二句式的山歌,它不僅繼承了二句式句子間對應性的句式陳述特點,而且發展出自己的一些特點,使句式發展手法更加多樣。四句式山歌占閩西客家山歌的大部,它集中體現了閩西客家山歌句式上的特點,閩西客家山歌以七字一句為最多,善用加剁等民間音樂創作手法,非常注重句子間的對稱和字尾押韻,這些都和閩西客家人民的文化生活和審美情趣息息相關。
(三)其他類句式
既然所有的山歌都是從二句式、四句式山歌體演變而來,那么其他五句式、六句式、八句式等等山歌類型也就必然有二句式和四句式山歌的句式特點。三句體的山歌句式是從二句式衍化而來,五句式類山歌在閩西客家山歌中出現較少,其句式是從四句體中變化而來,形態不一、旋律發展手法較多樣;節拍變化大,句子間停頓較為自由,受方言的影響,各句子的字數大都保持一致,形成押韻格調,從而使整首山歌保持較為規整的形式。六句、八句、十句等等也是從四句式衍化而來,它們的結構有些是起承轉合式的,有些是復對應式的。閩西客家山歌有大量的男女對唱的形式,而這種形式在音樂上,男女對唱各自的旋律卻不一樣,這樣就導致八句式山歌的流行,這種八句體顯然是從重復性的四句分節歌的句式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任何一種民族文藝的形式體裁,都是該民族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選擇的結果;任何一種經過歷史篩選而相對穩定的審美規范,都與該民族的哲學、文化思維模式有某種內在的聯系。”閩西客家山歌句式結構的特征無不體現閩西客家文化內涵和審美規范。拙文對其句式結構的粗淺分析只是擇取其某些枝葉,尚不能妄下斷語,言其所有,閩西客家山歌句式結構的分析定還有更深或者筆者未曾觀測到之處。如有不足及遺漏之處,還望專家學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