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曉
[摘要]拉赫瑪尼諾夫是俄羅斯著名的音樂家,其一生創作多種風格的音樂作品,為世界音樂藝術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文章針對拉赫瑪尼諾夫的鋼琴協奏曲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和研究,希望通過探討,能夠進一步提高對拉赫瑪尼諾夫相關作品的研究水平。
[關鍵詞]拉赫瑪尼諾夫;鋼琴協奏曲;世界音樂藝術
一、拉赫瑪尼諾夫鋼琴協奏曲結構特色
從結構方面看,拉赫瑪尼諾夫創作的鋼琴協奏曲也是走傳統的路線,拉赫瑪尼諾夫的創作中,除了《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外,其他前四部的協奏曲第一樂章采用的是奏鳴曲式,第二樂章采用的是較為自由的三段體或復三部曲式等,第三樂章采用的是奏鳴回旋、奏鳴、自由三段體等常見的集中曲式結構,其中比較特殊的作品有第一協奏曲中的第二樂章以及第四協奏曲中的第三樂章,這兩部分在結構上并沒有明確的表示,幾乎是以自由發展的觀念為主,從體裁上看則是與幻想曲和狂想曲相似。
拉赫瑪尼諾夫有幾部作品在創作構思上,都是按照交響曲的形式進行處理的,這也是幾部比較特殊的作品。根據觀察,我們可以看出拉赫瑪尼諾夫的5部協奏曲中,都很少表現出鋼琴獨有的炫技的精彩段落,但是還是會有的,在為了表達某種樂隊所特有的效果時,鋼琴則起到襯托的作用,從這點可以了解到,雖然拉赫瑪尼諾夫的前四部協奏曲的結構比較傳統,但是,從形式上更接近傳統的交響曲而不是傳統的協奏曲,這也是拉赫瑪尼諾夫作品上的一種特殊創新。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是拉赫瑪尼諾夫作品中最為特殊的一部作品。主要是因為這部作品并不是以一般奏鳴交響套曲形式為主的協奏曲,這部作品包括了24首變奏曲作品中的變奏曲,而且,這部作品名義上是一部變奏曲,但是結構形式比較豐富和復雜,是傳統的變奏曲無法比擬的。其作品的獨特之處并不同于其他的作品開始就表明主題,而是采用點明基本和聲骨架之后,再把主題完整地呈現在面前,聽眾會感覺這部作品的主題是逐漸形成的,并不是像其他作品開始就把主題明顯地表現出來。
拉赫瑪尼諾夫的作品旋律氣息比較悠長,而且和聲還具有較強的推動力,同時,他的作品曲式結構也與這兩種特點有著配合和呼應的作用。有一種情況是我們常常見到的,比如:作者為了把作品的主題旋律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則使作品的和聲呈現出層層推進的形式,進而形成綿延不斷的一種展開結構,以達到表達效果。
二、拉赫瑪尼諾夫鋼琴協奏曲中鋼琴和樂隊的處理方法
協奏曲最能充分表現出創作者的個人技巧以及作品的藝術內涵,通過協奏曲這個最佳的載體,可以體現出創作者對音樂的掌控水平。拉赫瑪尼諾夫通過他的作品《第二協奏曲》《第三協奏曲》和《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等,充分地體現出他對鋼琴的認識,一部部具有特別之處的作品,引領著這位偉大的音樂家一步一步地發展,所掌握的鋼琴技巧也在不斷向前推動。拉赫瑪尼諾夫在當時的那個時代形成了自己的創作思想以及別具一格的鋼琴演奏技巧,這也使他的演奏技巧得到了盡情的發揮,但是,這位偉大的音樂家依然是處于當時那個傳統的時代的,進而與加料鋼琴以及手指直接撥弦等無緣,可是拉赫瑪尼諾夫的鋼琴技術以及鋼琴演奏的內涵卻是非常豐富的。
拉赫瑪尼諾夫的鋼琴協奏曲并沒有像一些協奏曲一樣主要突出鋼琴樂器,鋼琴作為樂隊中的一員,它是與整個樂隊共同促進音樂情節發展的,而不是單方向地突出鋼琴這一樂器。鋼琴可以完成作者在作曲中想要表達的特殊構思,而且,還能讓很多的樂器在作品中得到更多的發揮。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三協奏曲中的第一樂章的華彩樂段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拉赫瑪尼諾夫在實現多種樂器相互配合演奏以外,還實現了各種樂器獨奏的效果,在鋼琴獨奏的過程中,先后讓單簧管、雙簧管等多種樂器逐個地加入到作品中,更顯得這部作品的與眾不同,讓聽眾有了新的感受。
拉赫瑪尼諾夫作品中樂隊集細膩、精致、渾厚、豐富于一體,將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表達得淋漓盡致,整體和個體得到最佳發揮,這就是拉赫瑪尼諾夫作品中樂隊所表現出的狀態。這與獨奏樂器鋼琴在作品中的定位相適應,也是樂隊將成為作曲家表達出自己作曲思想的重要渠道。因此,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二和第三協奏曲也戴上了鋼琴交響曲的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