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常遠
【摘要】語文作為一門工具性的學科,它的基本任務就是要指導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和文字,即聽、說、讀、寫的能力。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基本環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識字質量,聽話,說話以及作文的能力,而且目的就在于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和認真閱讀的習慣。所以,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樹立學生是教學主體的觀念,探索和創新各種有效的閱讀教學方式,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激勵和引導學生,自覺主動的參與閱讀,培養自主閱讀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 自主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3-0093-02
自主閱讀,是指學生自覺主動的進行文章的理解和感知。學生自主閱讀,可以通過對生字的辨識,學習新字詞,提高認讀能力;可以通過對文章內容的審視,探究,明確文章大意,提高理解能力:可以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提高質疑能力:還可以對文章進行分析和評論,提高審美、鑒賞和判斷能力。新課標也強調:“讓學生主動自讀,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可見任學生自主閱讀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質量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自主閱讀,培養閱讀能力呢?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和經驗,淺談了幾點自己的看法,拋磚引玉。
一、激發學生的濃厚閱讀興趣。讓學生喜愛閱讀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也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就有了積極主動學習和探究的動力。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也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喚醒學生內心深處對于閱讀的需要,從而讓他們喜歡閱讀,自主閱讀,愉快閱讀,從而形成閱讀習慣。情境創設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而且創設情境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
1.通過充滿魅力的故事情境。小學生們都是伴隨著形形色色的故事一路成長的,一聽到要講故事,個個的都精神抖擻,興趣盎然。通過老師聲情并茂的演講,帶領學生們進入一個五彩繽紛、跌宕起伏、變幻莫測的神奇故事世界,正當學生津津有味時,教師可適時的停下故事,利用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自讀課文。
2.逼過現代的電教手段情境。在社會科技和經濟飛速發展的現在,教育也要與時俱進,所以,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應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多媒體教學,把書中的情境直觀,形象,生動的表現在屏幕上,讓學生通過聲、形、色的直觀體驗,得到身臨其境的感受,激發學習和閱讀的興趣。
3.通過撲朔迷離的疑問情境。學生的閱讀興趣并不是一朝培養就會長久的,是需要教師通過教學手段,因勢利導,及時充分的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來保持興趣的。所以,在學生閱讀時,要巧設疑問,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例如《草船借箭》,大家讀過之后覺得為什么用“借”而不用“騙”呢?
4.通過自由激烈的辯論情境。學生閱讀過后,對于課文也理解了大概,這時,就要引導學生向深層次的探究和學習。激烈的辯論情境就是最有效的教學方式。學生們通過辯論,與文本對話,與同學對話,與老師對話,各抒己見,取長補短,教學相長。通過辯論,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中心思想,內心受到感染和啟發,燃起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積極的進行自主閱讀。
二、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讓學生學會閱讀
閱讀,光有興趣是遠遠不夠的。光有興趣的閱讀,只是單純被故事情節打動,走馬觀花的閱讀,沒有知識的積累,沒有技巧的吸取,這樣的閱讀對于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收效甚微。因此,愛讀只是前提,重要的是會讀。“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好的閱讀方法可以讓閱讀效果事半功倍,低耗,高效。所以,正確的閱讀方法的傳授是提高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手段之一。
1.略讀。顧名思義就是粗略,大概的閱讀。這樣的方式一般應用在學生的課內學習或是課下習作過程中的某種需要,從而有目的,有選擇性的對一些材料、書刊、報紙進行快速的閱讀,選擇自己需要的部分。這樣既能積累和豐富語言知識,節約時間,還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展興趣范疇,提高閱讀能力。
2.精讀。即是精細,熟讀。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基本手段,這樣的方式一般應用在對于課文或是書報上的某些重點的文章,需要集中精神,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的進行深入理解和探究的。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通過精挑細選出來的,它們語言雋永,引經據典,情節生動,教師完全可以利用這些作品,引導學生精讀,調動他們的各項身體感官,眼,嘴,心,腦,手并用,邊看,邊讀,邊想,邊寫,全身心的投入到閱讀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默讀。即是不發音的進行快速閱讀,這樣的方式是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到盡量多的知識,語言信息。要求學生在讀文章或是書報時,注意力集中,快速的對文章的概貌進行了解、掌握、處理和消化。默讀是能夠鍛煉學生意志力,注意力和閱讀敏感力的有效途徑。
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閱讀
在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的過程中,要著重突出“自主”二字,學生的主導作用是老師所無法取代的。所以在閱讀教學中,要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能夠積極主動的閱讀,理解和思考,主動發現,創造和獲取,從而提高自主閱讀能力。如今的教學中,很多老師不斷的按照自己喜好給學生推薦讀物,甚至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閱讀量,把閱讀當成是一項作業布置給學生,這樣的做法不僅讓學生無法對自己的讀物進行選擇性閱讀,扼殺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還抑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是非常不可取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也是閱讀的主人,同樣他們有對課外閱讀物的選擇權。所以,教師要留給學生更多自由的實踐和空間,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并根據學生的喜愛為他們推薦適合的讀物,并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不同題材,不同文體的書籍,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提高其自主閱讀的能力,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廣采博聞,開拓視野。
參考文獻:
[1]石雪莉,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中國教育科研與探究,2006.4
[2]劉天玉,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加強朗讀訓練[J],世界教育,2006.8
[3]陳學權,淺議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07(49)
[4]闕玉瓊,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