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東梅
摘要:應用CiteSpace3軟件對4種職業教育類2011年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文獻高頻關鍵詞統計、CNKI檢索工具對高頻引文獻排序及學術關注度分析表明,近三年來職業教育研究熱點領域包括高等職業教育、職業教育、課程與教學改革等。研究前沿主題為“校企合作”、“中高職銜接”、“課程改革”、“技術本科”等。
關鍵詞:職業教育;研究熱點;前沿主題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C-(2014)09-0005-05
近年來,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長足發展,職業教育研究也生發一些研究熱點和前沿主題。根據“大多數關鍵文獻通常會集中發表于少數核心期刊”這一布拉德福文獻離散規律[1],我們選擇了4種2011年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國職業技術教育》、《教育與職業》、《職業技術教育》、《職教論壇》近年刊載并能被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所檢索到文獻為研究對象,借助美國費城德雷塞爾大學陳超美開發的信息可視化應用軟件CiteSpace3軟件、CNKI數據檢索工具等進行數據統計,結合相關載文分析,梳理出了近3年我國職業教育研究熱點及前沿主題。
一、職業教育研究的熱點領域
在確定某一領域研究熱點時,人們通常采用高頻關鍵詞分析的方法。在知識圖譜研究中,稱之為“詞共現分析技術”(也稱“共詞分析”)。所謂“詞共現”,是指兩個以上的“詞”在同一篇文獻中同時出現,通過兩兩統計一組“詞”在同一篇文獻中出現的次數,構建詞共現矩陣,并進行聚類分析,描述“詞”之間的關聯與結合,從而揭示某一領域學術研究的現狀與趨勢、興衰、學科增長點與突破口等。[2]CiteSpace3軟件給出“詞共現分析”的類型包括作者、機構、國別、時間、關鍵詞、領域、合作者、機構等。關鍵詞是論文內容與學術思想的高度濃縮,也是學術論文組成部分之一,通過關鍵詞,我們不僅可以檢索到相關文獻,還可了解到該文獻所涉及的研究領域。本文采用關鍵詞共現分析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首先,我們從CNKI數據庫下載上述4種雜志2011—2013年載文RefWorks文件,內含18042篇文獻數據,通過人工方式,刪除領導講話、通訊報道、職教文摘、通知公告、序言短論等非學術論文類欄目的文獻信息后,共有13485篇文獻數據被列為統計分析對象。
其次,設定CiteSpace的相關參數。閾值為10、10、15,表示列入統計分析的關鍵詞必須滿足以下三個條件:關鍵詞出現大于10次、關鍵詞共現次數大于10次,關鍵詞間相似系數大于0.15。時間跨度與分區設置:由于收集數據的時間跨度為3年,即2011—2013年,單個時間分區為1年,有3個單個時間分區。
第三,運用CiteSpace3軟件,生成“職業教育關鍵詞共現圖譜(2011—2013)”和“關鍵詞頻次列表”。在“關鍵詞共現圖譜”中,共有262個節點和35條關鍵詞間的連線,顯示出了四種雜志近3年的262個高頻關鍵詞,但是,這些關鍵詞中的連線較少,說明關鍵詞的中介中心度均較低,不具有分析價值。
筆者對CiteSpace3軟件生成的“關鍵詞頻次列表”作了適當的處理,對相近關鍵詞進行了合并統計。下表1列出同關鍵詞頻次最高的15個關鍵詞。
綜合“關鍵詞共現圖譜”和“頻次列表”分析,可基本判斷2011—2013年我國職業教育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高等職業教育”、“職業教育”、“課程與教學改革”三大方面。
第一,“高等職業教育”是關鍵詞共現圖譜中最大節點,與“高等職業教育”緊密相關的關鍵詞還有排列在第二位的“高職院校”、第四位的“高職生”、第七位的“高校”等,這表明4種期刊刊載論文高度集中在高等職業教育領域,具有較高聚焦性。樂傳永等對2011—2013年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職業技術教育》欄目設置次數及轉載論文數量進行統計也發現,“高等職業教育”欄目設置次數每年均達到12次,轉載論文數分別為33、38、38篇,欄目設置次數及欄目論文轉載數均排列第一,這與我們統計的結論基本相符。[3][4][5]我們對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歷程作簡要回顧不難發現,在經歷了20世紀90年代規模擴張、中職升格之后,高等職業教育不僅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也是職業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職業教育規模迅猛擴張以后,內涵建設與質量全面提升已成為高等職業教育的主要任務。基于對文獻的二次檢索、分析,“高等職業教育”領域研究的熱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1)高技能人才培養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規格的研究;(2)高等職業教育質量體系構建研究;(3)本科層次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研究;(4)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政策研究;(5)高等職業教育評價改革研究,等等。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反映了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現實背景。
第二,“職業教育”列高頻關鍵詞排行榜第三,與我們預先設想并不相符。按道理,“職業教育”應該是頻次最高的關鍵詞,但在對原始數據分析時發現,由于所選擇的作為研究對象的《中國職業技術教育》等4種雜志均屬于職業教育類專業期刊,其所載多數文獻在確定關鍵詞時已經將“職業教育”這一關鍵詞缺省,這反而讓“職業教育”子類的“高等職業教育”、“高職院校”等關鍵詞頻次超過其本身。我們分析一些重點文獻(本文所指的重點文獻,指上述四類期刊2011—2013年度中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職業技術教育》全文轉載的163篇文章以及下文表2中所列出的15篇)高頻引用文獻后認為,“職業教育”這個聚類中的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1)我國職業教育體系構建研究;(2)中高職銜接研究;(3)中等職業教育研究;(4)職教集團化辦學研究;(5)校企合作研究;(6)職業教育促進學生素質發展研究,等等。
第三,“課程與教學改革”也是職業教育研究領域的高頻詞。我們認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探索實行符合職業教育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是職業教育研究的主旋律。加之這4種期刊的作者群中,有相當大一部分為職業院校的一線教師,因此,在“課程與教學改革”這一聚類中,直接聚集了以“實踐教學”為核心的“課程改革”、“課程體系”、“課程實施”、“教學改革”、“教學模式”、“工學結合”等領域的研究,同時兼顧“政治思想教育”等關鍵詞。我們梳理重點文獻后可知,這一聚類中的熱點主題主要包括以下3部分:(1)學科建設與課程改革研究;(2)工學結合與實踐教學改革研究;(3)職業學校德育工作創新與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二、職業教育研究的前沿主題
根據陳超美博士的研究,研究前沿是指“一組突現的動態概念和潛在的研究問題”。這里定義的研究前沿,是強調新趨勢和突現(Burst)的特征,而突現測度的是文獻被引頻次或關鍵詞出現次數等的變化率。這樣研究前沿就可看作在某一時段內,以突現詞(burst terms)為知識基礎的一組文獻所探討的科學問題或專題。研究前沿必須在分析突現詞的基礎上,結合對突現詞所在文獻的分析,進行綜合判斷和探測。[6]我們由此出發,從兩個維度探討職業教育研究的前沿主題。
(一)高頻引文獻分析
由于CNKI數據庫中的引文數據不完善,當我們將上述4種期刊的Refworks文件導入CiteSpace3軟件進行文獻共引分析時出現錯誤,沒能生成文獻共引科學知識圖譜。為此,我們于2014年7月下旬,通過CNKI數據檢索,對2011—2013年度上述4種職業教育類核心期刊的高頻引文獻進行檢索排序,選擇了15篇高頻引文獻。考慮到出刊時間先后因素,在對高頻引文獻選擇時,我們對2011—2013年度被引最多的文獻數量進行了統計,分別為:2011年度7篇,2012年度5篇,2013年度3篇。統計結果如下表2所示。
上表顯示,高頻引文獻的主題集中在三方面:“校企合作”、“中高職銜接”、“職教課程改革”。
(二)突現詞分析
根據CiteSpace3軟件統計,2011—2013年4種職業教育期刊突現詞主要有“技術本科”、“職教吸引力”、“新學徒制”等。
基于上述分析,并通過對文獻的二次檢索及載文研讀,我們認為,近3年職業教育領域研究的前沿主題為“校企合作”、“中高職銜接”、“課程改革”、“技術本科”等。下文就“學術趨勢”和主要觀點作簡要敘述。“學術趨勢”曲線是由CNKI知識網絡服務平臺中的CNKI3.0知識搜索生成,橫坐標為年度,縱坐標為學術關注度,數值代表同一個課題或者主題的期刊更新數。
1.校企合作。
職業教育目標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國際上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共同特點就是突出校企合作,注重工學結合。關于“校企合作”學術關注度呈逐年遞增趨勢,特別是自2007年以來,關注度直線上升,至2013年學術關注度達到5164。如下圖1所示。
如何有效推進校企合作?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職業院校應當轉變觀念,主動與企業進行全方位的合作,專業設置應適應企業和勞動力市場需求,教學改革與課程體系開發應適應企業需要,教師聘任與培養要充分依靠企業,要積極建立實習實訓基地以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推行“訂單”培養以創新校企合作模式等。[7]近3年來,人們對校企合作有了一些新認識,有學者認為,校企合作最需要下工夫的是立法,針對校企合作雙方責任的法律制度都嚴重缺失的現況,提出了國家立法應把校企合作立法作為公法對待,明確企業承擔的職業教育責任,并逐步構建一套完整有效的校企合作法律體系。[8]有學者認為,校企合作應關注工業文化對接問題,認為當下校企合作面臨的問題除了制度性障礙外,文化差異和融合也是重要的問題。他們分析工業文化的內涵、屬性、載體后指出,校企合作工業文化對接的迫切性、任務、策略和原則。并給出工業文化對接的實踐途徑,即以學生為本的工業文化教育實踐、全方位的工業文化育人實踐。[9]人們還在“大型企業”和“職業院校”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了校企合作的相關建議。如有學者認為應通過“完善有關企業參與職業教育法律法規體系”、“出臺相應優惠政策”、“培育中介組織”等舉措,促進企業主動參與職業教育。[10]還有學者認為,應突出“校企深度合作”、“校企相互的溝通與交融”、“利益主體雙向確認”等舉措,實現校企的雙向互動、共同發展。[11]
2.中高職銜接。
自2011年起,“中高職銜接”學術關注度迅猛上升,成為近3年職教領域研究的前沿主題。
中高職銜接的學術關注度迅速提升,是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所提出的“形成適應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要求的回應。綜觀近3年來中高職銜接研究,有學者認為,中高職有效銜接是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應然選擇。[12]有學者認為,由于中國中高職銜接起步較晚以及招生制度的缺陷,不論是實踐還是理論方面,中高職銜接都是非常初步和不完善的。主要存在缺乏相對集中的研究方向、研究體系和理論依據以及對微觀領域和具體專業的課程銜接研究。因此,中高職銜接的制度設計和具體專業的課程銜接是該項研究的重點所在。[13]更多學者提出了中高職銜接的策略與措施,如有人提出了要從人才培養目標、專業和課程設置、教材體系、教師培訓、評價模式、校企合作等方面統籌和銜接中高職。[14]有人認為,可通過職教集團內部的統籌,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優勢互補,建立起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中高職有效銜接機制。[15]還有學者提出了要通過“制定統一的課程標準計劃”、“準確定位和整合課程內容”、“重構課程結構,整合創新教材編寫”等應對措施以促進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的有效溝通與銜接。[16]
3.職教課程改革。
職教課程改革是職業教育領域研究的永恒話題,近10年來一直保持著較為平穩的學術關注度,2008年“職教課程改革”學術關注度達到峰值,其后逐年呈下降趨勢。如下圖3所示。
盡管“職教課程改革”學術趨勢呈趨弱性走勢,但對與“職教課程改革”緊密相關的“項目課程”這一個關鍵詞進行分析時,發現自2007年至2009年,學術關注度迅速上升,2009年至2013年一直保持較為平穩的高學術關注度。如下圖4所示。
“技術本科”自2007年以來成為職業教育研究熱點,學術關注度不斷提高。限于篇幅,不再贅述。
此外,“職業教育吸引力”是我國職業教育領域2010年的突現詞,學術關注度呈井噴狀態,但隨后幾年呈趨弱性走勢,這與國家職業教育相關政策有關。
參考文獻:
[1]張斌賢.近三十年我國教育知識來源的變遷——基于《教育研究》雜志論文引文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9(4).
[2]易高峰,劉盛博,趙文華.《高等教育研究》研究熱點及其知識基礎圖譜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10).
[3]樂傳永,王清強,孫立新.2011年我國職業技術教育理論研究概況——基于對2011年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職業技術教育》的統計分析[J].職教論壇,2012(3).
[4]樂傳永,王清強.2012年我國職業技術教育理論研究概況——基于對2012年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職業技術教育》的統計分析[J].職教論壇,2013(6).
[5]樂傳永,王清強,沈海東.回顧與展望:2013年職業技術教育理論研究綜述——基于對2013年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職業技術教育》的統計分析[J].職教論壇,2014(3).
[6]潘黎,王素.近十年來教育研究的熱點領域和前沿主題——基于八種教育學期刊2000-2009年刊載文獻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的計量分析[J].教育研究,2011(2).
[7]邢清華,米靖.職業院校推進校企合作的措施研究綜述[J].職教論壇,2011(15).
[8]羅仕俐.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立法難題初探[J].職教論壇,2011(9).
[9]余祖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中工業文化對接的新動向[J].職業技術教育,2011(25).
[10]段素菊,莊曼麗,董新穩,等.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現狀、問題與對策——基于對北京部分大型企業的調查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3).
[11]張俊玲.我國高職教育校企合作案例評述——以20所職業院校典型案例為例[J].職教論壇,2013(3).
[12]申培軒,張花.中、高職有效銜接: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應然選擇[J].教育與職業,2013(6).
[13]朱雪梅.我國中職與高職銜接研究述評[J].職業技術教育,2011(7).
[14]魯昕.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準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服務國家發展方式轉變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J].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職業技術教育,2012(7).
[15]沈怡,董大奎.職教集團化辦學的中高職教育貫通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1(7).
[16]張健.對中高職課程有機銜接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2(2).
(責任編輯:方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