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麗娜
摘 要:《無線電裝配與調試》實訓是電子技術應用專業學生必經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中職學生雖然喜歡實訓課上的動手操作,但有的理論基礎比較差,造成理論跟不上實踐操作這種現象,所以實訓的效果不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嘗試使用信息化教學手段輔助實訓教學,提高無線電裝配與調試實訓效果,更好地培養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手段;實訓教學;效果;應用型人才
《無線電裝配與調試》實訓是電子技術應用專業學生必經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中職學生雖然喜歡實訓課上的動手操作,但有的理論基礎比較差,造成理論跟不上實踐操作這種現象,所以實訓的效果不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嘗試使用信息化教學手段輔助實訓教學,提高無線電裝配與調試實訓效果,更好地培養應用型人才。
一、中職《無線電裝配與調試》實訓的現狀
中職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的學生在二年級下半學期都會開設《無線電裝配與調試》這門實訓課程,時間一般為四到六周,并且要參加中級工的考試。所以,這門課程是中職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專業技能課程。傳統的《無線電裝配與調試》實訓教學手段單一,教學順序一般是先講電路原理,再讓學生動手組裝電路,然后調試電路板。最后的效果是講原理時由于枯燥抽象,學生理解不了,不愛聽;動手組裝電路時,部分學生工藝不過關;調試電路板時,由于學生對電路原理一知半解,根本無從下手。整個實訓效果很差,指導教師為了工考的通過率,只能讓學生反復練習,增加他們的熟練度。這樣,有的學生在練習過程中非常被動,有些學生甚至不想做。為了改變這種低效的局面,我把參加信息化教學大賽中學習到的一些信息化教學手段融入到了實訓操作之中,以提高實訓效果。
二、采用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優勢
信息化教學資源的應用,改變了傳統教學方式單一、內容枯燥無味、學習效率低等缺點,相比傳統教學資源而言占有很大的優勢。例如,多媒體課件中增加了很多視頻、動畫等數字化教學資源,帶給學生更直觀形象的感覺,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可以將教學內容開發成網絡小游戲,讓學生在課前通過手機上的小游戲來熟悉教學內容;可以利用QQ群、微信等網絡資源,與學生在課前及課后進行在線互動;也可以開發模擬仿真教學軟件來展示真實工作場景,讓學生體驗到身臨其境的感覺,并且可以反復訓練,解決了傳統實訓教學中耗材量太大的問題。可以說,信息技術是一把魔法無邊的魔杖,而我們教師就是操縱這把魔杖的魔法師。
三、怎樣把信息化教學手段融入到《無線電裝配與調試》實訓中
下面,以“聲光競賽搶答器”實訓項目為例,闡述怎樣把信息化教學手段有效融入實訓中。
(1)制作網絡沖關小游戲,讓學生認識“聲光競賽搶答器”中的元器件。在《無線電裝配與調試》實訓的每個項目中,都有元器件的分揀與檢測環節,而這部分內容在學生一年級的“電子元器件識別與檢測”這門專業基礎課程中已經學習過。所以,我通過制作網絡沖關小游戲,讓學生在課前通過智能手機玩游戲:在各種類型的元器件中找到對應名稱的元件放在指定位置,學生在聲光等聽覺、視覺刺激中就掌握了這部分內容。
(2)制作仿真教學軟件——模擬“聲光競賽搶答器”電路安裝,讓學生模擬安裝電路。學生在課堂中完成元器件的分揀、檢測環節后,進行電路組裝前,先使用仿真軟件對電路進行模擬安裝。在仿真軟件中,拖動元件到電路板指定位置后,原理圖上所安裝的對應元件閃爍,顯示安裝正確;如果所拖元件參數不對或者不符合先低后高等安裝工藝要求,則元件拖不到指定位置,顯示安裝錯誤。學生通過使用仿真軟件對電路進行反復模擬安裝,不僅能熟悉安裝工藝要求,增加熟練度,更節約了實際操作中的耗材。同時,傳統實訓教學中,在組裝電路這一塊,學生總是會出現原理圖上元件與PCB板上元件對應不起來的現象,在本仿真軟件中則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篇幅所限,圖略)。
(3)制作教學動畫,使抽象的工作原理形象化。在我的實訓教學過程中,都是采用體驗式教學模式,打破傳統實訓教學中先講原理的教學順序。將電路組裝放在前面,而將工作原理及電路調試放在后面,這樣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體會工作原理。為了把抽象的工作原理形象化,制作了教學動畫——“聲光競賽搶答器”電路的動態工作過程,直觀形象地展示了各芯片的動態輸出及整個電路的工作過程,把靜態的內容動態化,把復雜的內容簡單化,降低了學習難度。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流程動畫(篇幅所限,圖略),很容易就能描述電路的工作過程,解決了這一教學難點。
(4)使用MultiSim電路仿真軟件對電路進行模擬調試及排故。電路調試及排故對于中職學生而言,一直是比較困難的一部分,并且實訓過程中的一些儀器設備只能在實訓場地提供給學生使用。這就造成學生的訓練時間只能局限在上課期間,學生預習和鞏固工作很難進行。所以,讓學生利用筆記本電腦中的MultiSim電路仿真軟件,使用模擬萬用表、示波器等仿真儀器對電路進行調試及檢測,不僅可以提高訓練的針對性,而且能無限地延長學生訓練的時間,大大提高實訓的效率。并且,通過仿真電路測量數值與實際電路測量值的對比,學生更容易找出電路的故障點。
(5)各種網絡資源、交互平臺及視頻的應用,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在教學中,除了開發各種仿真軟件及教學動畫外,還高效地利用QQ群、文件共享平臺、電子極域教室等資源,使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更多樣化。拍攝的視頻解決了傳統實訓教學中學生圍觀教師示范操作的視線不清等問題,教師可以利用DV攝像機記錄學生的操作過程,再進行集體評價。還可以利用本項目制作好的電路板作為工具,設計知識搶答競賽游戲等等。信息化資源的應用方式多種多樣,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實訓效果。
經過半年的嘗試,采用信息化手段輔助《無線電裝配與調試》實訓后,學生學習專業技能的熱情大大提高了,每個項目都能積極主動完成。由此可見,我們應該大膽改革傳統的實訓教學方法,將信息化手段融入到實訓教學的各個環節,使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能體驗到學習的快樂,以此提高中職學生《無線電裝配與調試》實訓的教學質量,更好地培養應用型人才。
(江蘇省啟東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