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艷
摘 要:學校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時,也要重視家校合作。缺失學校意識或者家庭意識,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都會大打折扣。因此,可以運用多種形式,尋找多種途徑,促進家校合作,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學生成長
在現實的教育中,作為班主任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在學校里對學生進行苦口婆心的教育,剛使學生在心理情感及思想行為上有了一點進步,但經過周六、周日兩天或寒暑假的休息,就削弱或抵消教師幾天或幾個月的教育成果。究其原因,無非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脫軌導致的。因此,學校教育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要快速地取得效果,有必要注重家校合作。
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家校合作的原因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實施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學生的成長環境、家長教養方式、親子關系等因素都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沖擊,并在學校生活中彰顯出來。而在以往的教育中,我們往往忽略了家庭教育在學生心理教育中的作用。具體來說,主要存在以下問題:①家長參與意識薄弱、家庭教育失當。對于學生家長而言,他們更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對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則往往是忽視了或置之不理。②學校教育的形式單調。在家校合作中也會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但是更多流于形式、擺擺樣子,隨意性強,計劃性和連續性很差,起不到實質性的作用,也無法將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地滲透進家校合作中去。③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匱乏。在農村縣級中學,缺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即一支專業基礎知識過硬、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
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家長與學生有著親子的血緣關系,其天然的親子之情是學校教育無法比擬的。家庭教育對學生心理乃至行為習慣甚或人格素養的影響都是無法預估的,尤其家庭教育失當會導致或加重學生的心理問題。推動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深化學校教育功能,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將是實現這種結合的一條絕佳途徑。
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家校合作的途徑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我們可以運用多種形式,尋找多種途徑,促進家校合作,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力度。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做起。
(1)家校合作,統一理念。心理學常識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越親密,情感的感染性越強,感化作用越大;反之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有時家長一句話就可能抵教師十句話。在我們班T及家長身上我深深感受到這一點。T同學在初一時成績還好,可初二上學期,有一段時間她開始愛打扮起來,而且非常前衛。成績下滑很快。我趕緊做她的思想工作,也初見成效。可過一段時間她又“舊病復發”,注意力無法集中在學習上。我幾次嘗試與其家長溝通,然而她的家長認為:女孩子愛打扮是正常的。現在,這個孩子成績平平,我的很多工作都白做了。因而學校不能忽視家庭教育在學生成長中的作用和心理發展中的影響力,認識到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所無法替代的,只有兩者密切合作,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和深度,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2)轉變觀念,措施跟進。曾經我也認為與家長溝通很浪費時間與精力,因此只要聯系家長,事情就已經很嚴重了,解決起來自然就很棘手。于是,嘗試在每個孩子問題出現的動向期,就與家長溝通。溝通時,多數時候我會真誠地談談我的建議。如初二學年期初,我格外關注學生課堂的注意力,嚴防厭學心理滋生。一周中,我便發現L連續在課堂打瞌睡。我及時與家長聯系,反映情況。家長反映孩子在家正常學習,并且也沒有為其提供手機之類的玩具。當然,家長在晚上也沒有關注過孩子真正在做什么。我建議當天晚上當孩子熄燈后家長去關心一下孩子。結果發現問題所在:孩子借手機在看網絡小說。會后,家長和我幾次合作對該生進行心理教育,及時疏導,解決了問題。
其實,家校合作更多的是一個過程,學校和家長應當加強溝通。這種溝通不是教師單方面告狀,更不是履行職責,而應該是以愛為基礎的教育的合作。同時,家校合作應拓展靈活多樣的溝通渠道,共享信息,共同促進孩子的健康發展。比如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網絡、通信、家長開放日等一系列活動,將家長納入到學生教育的體系中,讓家長參與學生管理,了解學生在校的動態。同時,也將孩子在家庭中的狀態和問題反饋給學校,綜合各種信息對孩子有的放矢地教育,更合理地促進孩子成長成才。
當然,心理健康教育是無止境的,家校合作道路也是曲折的。只有合作意識加強了,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才能有效提升。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木蘭縣初級中學)
注:黑龍江省教育廳“十二五”規劃課題成果(JJC121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