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琳 唐代濱

【摘要】車削加工課程教學模式和方法改革探索是在我院機械技術系教學模式改革探索的基礎上,對此課程進一步修改課程標準,以及開發實訓項目及部分校本教材、一體化教室管理制度改革,并制定了本課程的實施方案。顯出了“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模式就是做中教、做中學”的新職教評價觀。
【關鍵詞】車削加工 一體化教學 項目教學 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3-0254-02
一、課題的研究背景
當職業教育中,中職教育缺乏吸引力,技工教育面臨“進”與“出”雙重擠壓的新局面。根據當前的國家要求進行適應新形勢、新變化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改革,跳出傳統學科體系的觀念束縛,在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觀和行動導向的教學觀的引領下,對車削加工課程進行了研究,根據工作崗位要求及意向性分配企業的具體崗位要求,動態的開發了本課程的各教學層次的典型項目。
二、研究目的及意義
(一)目的
車削加工課程教學模式和方法的改革是在前期的分層次體系下進行的。以優化車削加工課程的教學效果為核心,以典型工作任務為學習目標,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形成“以任務為目標,以行動過程為導向;綜合運用現場教學、項目教學、討論式教學、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采用多媒體強調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創造性學習的能力,以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為宗旨,進行教學模式和方法改革的過程開展調研活動以教學模式和方法改革為切入點,構建我院獨具特色的課程體系推廣平臺,為教學模式和方法改革構建框架。
(二)意義
1.在學習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挖掘學生潛力,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使學生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2.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明顯的提高,更加適應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提高了就業競爭率:
3.在教學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實驗中教師的要求提高了,教師通過鍛煉使自己改變了思想觀念,并在技能等多方面有了顯著的提高:
三、教學改革的研究內容及方法
(一)研究內容
1.調研車削加工專業近幾年畢業生就業情況,開展跟蹤調研活動,了解社會、企業、畢業生本人等對本專業評價和建議。
2.調研車削加工專業的人才需求與專業改革的方向。
3.調研車削加工課程教學模式和方法改革實驗方案。
4.車削加工課程實訓課程課標改革實施研究,側重對比性實施方案的應用過程研究。
通過在我院本專業近三年畢業生跟蹤調查試點,通過以前老三段式教學畢業生相比,其實際教學效果和畢業生就業信息的反饋來評價教學改革的效果。
(二)研究方法
運用文獻法、調查研究法、教育觀察法、經驗總結法、比較研究法和行動研究法等。
按照實施方案的教學基本程序:布置任務——根據任務獲取信息——資料收集——制定計劃——實施操作——檢測與評價——反饋基本要素。
例如車工一體化教室中布置:學習區、資料區、工具區等
1.分組教學區:配備學習平臺,查詢資料的工具書:
2.資料查詢區:提供相應的專業基礎課教材如車工工藝學、公差測量、金屬材料、機械制圖等圖書;
3.工具存放區:提供實訓的工、夾、量具及毛壞材料;
4,實踐操作區:40臺機床:
5.反饋區:檢測量具,評價表;
車工教學實訓是對各種典型零件的訓練:軸類零件加、孔類零件加工、內外錐面加工、螺紋類零件加工、特性面零件加工等。
例如:現以一次車工教學實訓,改革中嘗試以六步教學法在典型工作任務中運用為例教學的實施過程。將整個實訓教學劃分了六個步驟分為:咨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和評估六個階段。
(1)在實施的過程中參加的研究活動
車工一體化教師都參加了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學習并進行交流研討,理解職業教育的先進理念和方法,專業課題組成員與實驗班級學員交流教學模式改革情況,傾聽學員意見和建議,堅持持續改進,驗證教學質量。
(2)車削加工課程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改革實施方案制訂
實驗設計方案設定依據體現職業教育做中教、做中學的教學模式。
一是確定實驗條件:確定實驗對象。
二是確定研究內容:不同實訓場所、不同教學方法在分層次實訓教學各個環節中具體應用。
三是對比性研究結果:根據設計問卷,對學生的專業能力、動手能力、獨立思考能力、交流能力方面進行了對比,通過圖形充分體現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四是結論:體現下面幾個基本觀點(創新教學環境體現做中教、做中學的情景教學,是基礎條件;分層實訓環節體現學生認知規律,增加一個教學鏈條,為各種適宜的教法提供舞臺;多種教學方法合理應用,達到事半功倍效果如下圖所示。
(三)根據企業需求開發課程實訓任務,完善校本教材開發
完善校本教材(部分工作頁)編寫任務。開發出與實訓課程體系相配套校本教材。
(四)階段性成果論文撰寫工作
在車削加工課程教學模式和方法改革的實驗過程中我們階段性的總結經驗撰寫論文,研究調研報告的形成、實施方案、論文,校本教材等。對成果進行整理、分析。
(五)參與對比性測評、形成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測評書
為檢驗教學模式改革的有效性,課題組在通過近一個學期的真題真做,認真自評。從教學結果的檢查,教學過程中多個指標,形成《車削加工課程評價體系測評書》。編寫體現教學模式改革的任務引領型教學實訓教材。
四、成果
1.在學習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挖掘學生潛力,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
2.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明顯的提高,提高了就業競爭率:
3.指導教師主導作用得到強化。鍛煉了師資隊伍:
4.使學生增強了就業競爭力,就業率指標明顯有所提升:
五、不足
1.師資隊伍的理念和綜合素質需要求進一步的培訓,需要開發更適應于企業的工作典型工作任務。
2.教學場景的建設還需進一步強化和調整,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一體化教學。
3.各種教學手段應用,需要各種教學載體做支撐條件,一體化教室需要完善。
參考文獻:
[1]戴春祿 苑士學.基于技師學院學生與企業零距離就業的實訓課程體系的構建與應用研究綜述,北京高等電力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6月刊
[2]王廣躍.中職車工實訓課學生職業技能培養探究職業教育研究?2012年第08
[3]“六步教學法”在輪機專業動作技能教學中的應用《交通職業教育》2010年6月
[4]劉錫宏,顧海.“六步教學法”在數控車削實訓課中的應用紫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