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星星
【摘要】以互聯網和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新媒體新技術迅速發展,并在教育教學領域廣泛應用。新課改要求提高政治課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創造性。當代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及其所具有的獨特優勢為趣味課堂的構建提供了技術和手段的支持,其形式多樣、方便快捷的優點,大大提升了高中政治趣味課堂構建效率。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 趣味課堂 構建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0078-01
一、高中政治趣味課堂的要求與多媒體技術優勢的耦合
二十一世紀,在全球經濟高速發展下,以互聯網和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新媒體新技術迅速發展,不僅對傳統媒體造成強有力的沖擊,也對二十一世紀的教育產生了深刻影響。“所謂的新媒體技術主要是指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短信、移動電視、網絡、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相對于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1]。高中政治課和其他課程相比有著特殊的方面,不僅有教育價值,還有政治價值,在某種程度上起著意識形態教育功能。“高中政治課是集理論學習、社會認知和公民教育于一體的綜合性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性。”[2[提高政治課的趣味性,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是構建高中政治趣味課堂的關鍵。當代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及其所具有的獨特優勢為趣味課堂的構建提供了技術和手段的支持,新媒體技術的優勢是政治趣味課堂構建不可忽視的方面。
二、多媒體技術支撐下高中政治趣味課堂的構建策略
為了充分發揮高中政治課的教育和政治功能,構建趣味課堂,教師必須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使課堂生動活潑、沖滿趣味,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多媒體技術為支撐的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為構建趣味課堂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一)利用多媒體使問題情景化,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
情景教學法是新課改中最常提到的課堂教學方法,教師設置一定的情景,讓學生思考。在傳統教學中,教師通常通過提出問題來設置情景,但往往問題陷入抽象,沒有激發學生興趣,也沒有達到學生的積極回應,在這種情況下,新媒體技術的優勢充分顯現。借助新媒體就可以使抽象問題具體化、直觀化。在講《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利益》這一課時,如果簡單提問:“國際社會有主權國家、國際組織和地區,它們之間形成了錯綜復雜的關系,請同學們思考:國際關系指的是什么?”,這樣的問題情景平淡如水,比較抽象,學生很難思考,思維很難活躍,甚至有一部分容易走神,課堂效果自然是差強人意,枯燥無趣。但如果借助電教媒體,以課件形式來展示一段材料:猜猜他是誰?列出與丘吉爾相關的一些事跡,比如:“1.他是著名的政治家、演說家、作家以及記者,1953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2.他兩度出任英國首相,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帶領英國獲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等,以這些具體材料為依托,讓學生進行課堂探究,馬上就會激起他們的好奇心和興趣,課堂中頓時會出現熱烈的討論聲和此起彼伏的回答,在充分討論和總結后,就可以馬上引出丘吉爾的名言:“國家與國家之間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這樣使填鴨式枯燥課堂立刻變得充滿活力,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也充分激發,在問題的思考和討論中,學生不僅拓寬了知識視野,身心還得到放松,一種愉悅的課堂氣氛鑄就高效率的、充滿趣味性的課堂。
(二)利用多媒體使知識生活化。
政治課是理論性比較強的課程,在多媒體技術幫助下,教師可以利用電教媒體來充分施展拳腳,把空洞的理論轉變為生活化、通俗化的知識。在上《政府的責任:對人民負責》這一課時,最后一個知識點:求助有門,投訴有道。對這一知識點的講解,如果單從問題入手:當我們遇到困難或權益受侵害,怎么辦?知識的理解容易空洞化。所以,從學生的生活入手、從社會熱點入手是最好選擇。可以就身邊社區的廣場舞拍段視頻讓學生看,舉例:咱班××同學家樓下天天有大媽跳廣場舞,運用廣告語“根本停不下來!”,導致××同學上課容易睡覺,再及時導入熱點新聞:溫州某小區住戶因不堪廣場舞“噪音”騷擾,集資26萬購買高音炮,成功擊退廣場舞大媽。這時讓讓學生探究便有了貼近生活的情景:××同學應該怎么辦?當你遇到問題或權益受侵害時,應該怎么辦?最后總結得出結論。既生動又貼近生活,也提高了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利用多媒體使案例幽默化。
趣味政治課堂的構建不僅有賴于情景的巧妙設置,知識內容的生活通俗,還要有好的案例。在課堂實踐中,案例融合知識時怎樣處理,使學生覺得有趣易懂,考驗著教師的知識駕馭能力。用多媒體技術中圖文并茂、綜合處理功能,幽默化的案例更易使學生興趣盎然,使課堂充滿歡聲笑語。在講解知識點自由與法律的關系時,利用電教媒體來圖文并茂的展示一個圖片:岸邊的死魚(一只魚大張著嘴干死在岸邊的卵石上),并附上魚生前的感嘆“要是沒有水的約束那該多自由啊”,拿學生來舉例:以前××同學是學校邊河里的一條金魚,在水里生活久了,它萌生了對自由的向往,發出感嘆:要是沒有水的約束那該多自由啊,最后他離開了水。藉此案例讓學生討論:水在這里比喻的是自由還是法律?這條魚最后到底有沒有得到自由?自由是對法律的保護還是對法律的約束?以幽默化的方式來讓學生展開討論,再簡單的加以引導,學生會馬上明白自由與法律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關系,這樣順理成章的就得出了結論。幽默化的案例達到了一種課堂雙向互動效果,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還使知識理解更加容易。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對教育現代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多媒體技術為支撐的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為構建趣味課堂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利用多媒體使問題情景化,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利用多媒體使知識生活化;利用多媒體使案例幽默化。基于新課改要求的政治趣味課堂的構建,在新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下取得了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1]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DB/OL].http://www.docin.com/p-337832122.html,2012-02-08.
[2]錢令才.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的趣味性[DB/OL].http://wenku.baidu.com/link?url=t7Cgsp8Uw3mngrqavGyd6ZiIkIKmvN
5_u3ueyt5532L1noPrBNSxYqSb7uGprrPCmA-3Jpo7fSqEqbZ6xS
cpjdNGKZvGNfyAT_bJgQPCOdi,2014-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