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的教學不再單單注重英語知識的傳授,而更加注重培養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這就要求教師不能采取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而是注重開發學習者的多元智能。我國的英語教學模式在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日臻完善。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能夠從多元化的途徑中接觸和學習英語,實現了全面的英語素質提高。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 多元化 英語教學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0111-02
當今社會的發展給英語學習帶來了更高的目標,新時代的背景下,學生的聽、說、讀和寫的能力都被賦予新的要求。為了綜合提升學生的能力和素質,要求教師運用多元智能理論,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不同的智力優勢,采用多元化和個性化教學活動。
一、多元智能理論的概念簡述和基本結構
1.多元智能理論的概念簡述。多元智能理論是哈佛大學的教授霍華德·加德納提出的,根據他多年的研究,他認為人的思維與認知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有八種多元化的智力以獨立的方式存在著:語言智能,邏輯數理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肢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我認識智能和認識自然智能。多元智能的理論為教育的改革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2.多元智能理論的基本結構。多元智能理論的內涵主要有四個方面:首先,每一個個體都具有獨特的智能和表現方式,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個體都具有這八種相互獨立的智能,這八種智能在不同的個體上以不同的方式組合,使得每個個體各具特點。另一方面是創造和生產社會需要的有效產品的能力。再次,個體智能的發展程度和方向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環境和教育的影響,個體的智能隨環境的變化和教育條件的不同而表現出不同。最后,在多元智能的理論看來,智能是由具有相同地位的多種能力同時構成的,各種智能是相對獨立的而不是整合的表現,這是多元智能的本質。
二、多元智能理論對教育的影響
多元智能理論的提出給心理學界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同時為實際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指導,在教育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一方面,在多元化智能問世以來,許多西方的心理及教育的專家為此做出了各種實踐研究。另一方面,美國已經建立了上百所多元智能學校,這些學校的辦學宗旨就是綜合開發每個學生不同的智能,為此,這些學校采用了以多元智能為指導的教學模式和評價體系。美國的個性化教育是多元智能理論的典型代表,在個性化的教學中,學校為每個學生的發展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在學習中揚長避短,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智力潛能和個性。
同時,多元化智能也為我國的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具體到大學英語的教學上來說,教師缺乏對于每個學生的智能的了解,仍然采用單一的教學模式,偏向注重課本知識的傳授,忽視了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的培養。教育評估方式相對單一。多元智能理論讓人們認識到英語教學不能停留在傳授知識的層面,應當轉變單一的智能觀,以開發學生的多元智能為根本目的。即把多種智能的能力融入到大學英語的教學中,改革現有教學模式的不足,為大學英語的教學增加活力。
三、多元智能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學習是一個主動接受知識的過程,要想取得最好的學習效果,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習者主動的融入到學習過程中,鍛煉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創新意識。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教師應當明確教學目標,設計適當的教學活動,實現個性化教學。
1.語言智能。語言智能指的是能夠運用英語進行聽、說、讀、寫的能力,英語教學應當構建良好的英語環境,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語言智能,在聽力訓練中,教師應當進行適當的引導,抓住中心思想和重點,訓練學生做筆記的能力。在口語課中可以采用即興演講、文字游戲等方式。在閱讀中,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對文章的小組討論,進行對學生讀寫的智力培養。
2.邏輯數理能力。在閱讀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演繹和歸納,提出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進行預測和邏輯思考的改變。另外,教師可以適當的采用英文字謎游戲和推理故事等方式培養學生的邏輯數理能力。
3.視覺空間智能。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的方式進行輔助教學,在設計課件的時候,教師可以采用流程圖、矩陣圖等方式幫助學生客觀的分析文章的脈絡,利用表格的方式進行對比分析,不但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能夠使得教學內容更加的簡單化和視覺化。
4.肢體運動智能。傳統的英語教學著重于視覺和聽覺的訓練,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效果不明顯,為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適當的安排戲劇表演等活動,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達到寓學于樂的效果。國外研究表明,肢體語言不僅能更加豐富地描述事物,也能讓手勢與詞語聯系起來。
5.音樂智能。教師應當充分發揮音樂的優勢,選擇適當的英文歌曲,對于其中的句型、語法等進行分析,音樂在教學中的適當運用不但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可以有效鍛煉學生聽說的能力,能夠增強學生的語感,同時將單調乏味的英語教學變得生動形象。
6.人際交往智能。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就在于交流,小組合作學習是有效培養人際交往能力的最佳方式,教師應當積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并參與到學生的合作學習中,促進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提高英語學習的效果。
7.自我認識智能。教師應當在課堂上注意贊美詞的運用,積極提升學生的自我認識,樹立學生對英語的自信。同時,教師應當進行不同形式的訓練,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身的不足,爭取不斷地完善自我,取得更好的成果。
8.認識自然的智能。培養學生的認識自然的能力,應當作為外語教學的任務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意識的選擇關于自然保護的話題等,培養學生保護自然的意識,同時可以指定學習目標,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英語。
多元智能理論為英語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將多元智能和教學相結合,引導學生從自身的智能特點出發,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和學習英語,讓大學英語的教學模式更具科學性和趣味性。
參考文獻:
[1]霍力巖.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及其主要依據探析[J]. 比較教育研究. 2000(03)
[2]黃森.英語研究性學習實踐與探索[J]. 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 2002(02)
[3]方凌雁,龐紅衛.論多元智能觀的評價理論及其啟示[J]. 教學與管理. 2001(20)
[4]Kearsy Cormiera, Lexicalisation and De-lexicalisation Process
es in Sign Languages, Language & Communication, Volume 32, Issue 4, October 2012, Pages 329–348.
作者簡介:
陳樸(1956.2-)男,安徽金寨人,大學本科學歷,講師,研究方向:語言學或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