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鵬
【摘要】 筆者通過多年來在中職數學課堂采用信息化教學的實踐經驗,詳細分析了信息化在數學課堂中的三方面優勢,即信息化使教學活動更加問題化,使教學環境更加人文化,使教學效果更加優效化.
【關鍵詞】 數學課堂;信息化;優勢
《中等職業學校數學教學大綱》課程教學目標中明確指出,中職數學要“培養學生的計算技能、計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數據處理技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 而我們當前中職數學教學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學生學習興趣不高,不愿學數學. 如何解決面臨的問題,從而實現課程教學目標,信息化教學的實施提供了有效的途徑.
一、信息化數學課堂使教學活動更加問題化
“適合的數學教育”應該是教學要遵照學生知識、能力和情感所組成的邏輯鏈生長的規律,要激發學習的愿望,關注“問題意識”的養成.
問題是學習的起點,是學習活動的開端,是貫穿學習過程的主線,更是學習活動的歸宿. 信息技術的使用,使學生置身于不斷提出問題、不斷思考問題、最后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 例如在講函數圖像的變換時,通過幾何畫板的展示,將經過平移、放縮變換后的圖像與原函數圖像進行直觀的比較,總結其變換規律. 教師通過學生觀察的過程讓知識點問題化,不僅讓學生理解了函數圖像的變換,更讓學生通過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掌握由特殊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的學習方法. 通過這種問題驅動,把學生引向不斷求索的學習道路,并把這種解決問題的能力遷移到其他領域,真正讓數學思維在潛移默化中學以致用,實現課程教學目標.
二、信息化數學課堂使教學環境更加人文化
心理學研究指出:在教育教學中,只有當外在情感觸及到學生內在的情感需要時,才能使受教育者處于一種積極的接受狀態. 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首先要注重教學環境的營造. 我們的學生不愿意學數學,更多的原因是沒有興趣,而讓一個人對某個事物產生興趣的最直接途徑就是創設情境,引人入勝.
(1)信息化打破了傳統教學的空間限制,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信息化的課堂教學改變過去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模式,把數學知識轉化為圖文并茂,可視可聽的享受. 例如,在講二面角的定義時,利用幾何畫板拖動某定點,定點所在的半平面也隨之轉動,即改變二面角的大小,圖形的直觀變動有利于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力. 通過這些具體的感性的信息呈現,能給學生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使學生不是把數學作為單純的知識去理解它,而是能夠更有實感的去把握它. 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的興趣,又能大大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自主性.
(2)信息化讓學生去除繁雜的計算、冗長的推理,各種交互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
中職數學教學必須改變過去突出“為什么”的觀念,要培養學生的計算技能、計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數據處理技能. 信息化教學的實施則為此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撐. 從學生專業出發,去除繁雜的計算、冗長的推理. 比如,學生并不需要掌握函數圖像的繪制,而僅需學會使用幾何畫板繪圖即可. 再如利用Excel求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等等. 這種人機交互,可以使課堂變靜為動,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的活動中,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完成新知識的學習.
三、信息化數學課堂使教學效果更加優效化
所謂優效,即有效、實效、高效.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獲取的外界信息中,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6%來自其他. 顯然增加視覺、聽覺信息量是盡可能多獲取信息最可取的方法. 信息化恰恰在這方面有獨特的優勢.
(1)運用信息化的動畫效果,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呈現過程
我們都明白,在講授一堂課的重點、難點時,需要我們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循序漸進. 多媒體的動態畫面將抽象的、理論的東西形象化,將空間的、難以想象的內容具體化,展示事物發展或推理全過程. 例如,在講解圓錐曲線的第二定義時,為使學生更好地體會軌跡是隨e的“量變”而怎樣發生“質變”的,可利用Flash動畫展示變化對曲線形狀的改變,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總結比較圓錐曲線的異同.
(2)信息化數學教學節約教師備課時間,大大提高課堂效率
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需要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 網絡信息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大大節省了教師備課的時間. 在練習鞏固過程中,由于運用多媒體教學,省去了板書和擦拭的時間,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向學生提供大量的習題,習題容量大大增加. 以前老師黑板上寫的內容保留不了很長時間,就要被擦掉,換寫下一個內容. 等到要復習的時候,老師又要書寫大量以前書寫過的習題,重復的勞動耗費了老師本來就不寬余的時間. 現代信息技術的利用,可以將上課的習題和資料很好地保存下來,需要時可以隨時調取,可以用鼠標“指哪打哪”,大大提高課堂效率.
(3)信息化有助于學生個性化學習和協作性學習,也有助于學生知識的自主建構
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這應該是學習的本質. 現在的學生學習,提倡協作性,個性化學習,這有助于培養學生團隊意識,有利于發揮學生自我教育和發揮最大學習效率的作用. 比如在應用題內容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分成小組對某一問題進行研究,充分利用網絡,主動地去查找資料,發現信息,然后去分析信息、處理信息,從而利用信息去解決問題. 一節課下來,學生通過自己的“研究”,“聽”變成了“做”. 在同學之間的互相探討、教師的點撥指導等反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達到了自我知識的重新建構,這也體現了“做中學、做中教”的基本原則.
信息化帶來的沖擊,對數學教師既是一種挑戰,又是一種機遇,更是一種責任. 我們數學教師需要不停地摸索和總結,發揮信息化給課堂帶來的優勢,講究方法,注重實效,使數學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學生主動探究、發展、創造的過程,使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